巴特爾
春之若有所思
人生學養(yǎng),勤學苦讀,方可心領神會;生命涵養(yǎng),冥思苦想,方可心馳神往。
人生,無論品性還是品格,往往各有其度,諸如寬容還是寬縱,激動還是激奮,多謀還是多慮,沉靜還是沉寂……故修持的佳境是:該得度時得度,需適度時適度。
人生,面對成敗,其功敗垂成值得珍惜,而反敗為勝更值得珍重。
生命,死亡和犧牲的區(qū)別:前者是常眠不醒,后者是永垂不朽。
人生有輸有贏,其只有不怕輸、不服輸,贏才贏得值,而輸亦輸?shù)闷稹?/p>
由輕車熟路到駕輕就熟,是人生持度的出彩;由從無到有到無所不有,是生命修為的精彩。
甘甜能與人共嘗,是人生的一大快慰;幸福能與人分享,是生命的一大欣慰。
生命,健康是安樂之依,更是幸福之托。所以,為了健康不該放縱,擁有健康不該揮霍。
人生,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其越生動越感人;生活,故事細節(jié)奇妙的,其越奇妙越動聽。
人生,從善如流,擇善而為,其善心可以點亮心燈,而善行則可以使心燈長明。
人生修養(yǎng):正人先要正己,正己先要正行,正行先要正心??傊鋈四芤勒?,做事能守正道,方為正人君子。
話如何說與事怎樣做,在人生成長歷程中是既重要又相關的兩種素質,其理想的境況是:其一,既要有謹言慎行的修持;其二,更應有言必信、行必果的修為。
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這既是真理的強大,更是真理的魅力。
空談的人思想貧乏,奢談的人靈魂蒼白,而只有求實并務實的人,思想才會遠行,精神才會屹立。
仁者之心,亦真、亦善、亦美,其既難能可貴,故應珍重;亦更彌足珍貴,故應崇尚。
身心的安康靠什么?靠的是心態(tài)的平和;心神的安享靠什么?靠的是心境的諧和。
只有和諧,無論動與靜,方可以靜制動;只有和洽,無論收與放,方可收放自如——如此境況,可謂心靈的佳境。
清而靜,其清閑是讓人消遣的;清而爽,其清歡是讓人享受的;清而幽,其清雅是讓人玩味的;清而亮,其清麗是讓人欣賞的……故激濁揚清,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自以為是,自鳴得意,自命不凡——其自傲必然遭損;反躬自省,師心自用,潔身自好——其自勉必然受益。
虛譽的人虛榮,故不愿敞開心扉;虛偽的人虛假,故不敢摘下面具。
如何選才,怎樣用人,其道有三:其一,要有才干和能力;其二,需有胸懷和膽魄;其三,應有格局和境界。
追求,努力就得發(fā)力,而且要盡心竭力,發(fā)憤圖強;拼搏,發(fā)力就得奮力,而且應不遺余力,奮勇向前。
在岔路口不迷路的是智者,而一旦真的迷了路也會迷途知返;在絕路上不絕望的是志者,其即使再絕望的絕路也會絕處逢生。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辛苦說:有時是就在再堅持一下的最后努力之中。故“幸”和“辛”,寫起來只差關鍵的一筆。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故嚴苛的現(xiàn)實是:既不守規(guī),也不依矩,方則從不會正,圓則決不會滿。
對視,東張西望,不夠專心;對話,東拉西扯,不夠用心;對質,東拼西湊,不夠誠心。
有口難言的痛苦,只能在心里默默忍受;有口難辯的痛楚,只能在心里久久隱忍。
上善若水:源遠流長,細水長流,滴水穿石,水到渠成,水漲船高,海納百川……都是最好的詮釋。
溫情,心中的感覺是溫馨;熱情,心中的感覺是熱忱;激情,心中的感動是激奮——如此情真,則會意切;如此情投,亦會意合。
面對強悍的強勢,只有把自己變得強勁和強大,方可奮發(fā)圖強,自強不息。
無聊,為了湊熱鬧,不惜打情罵俏,可謂沒調;無奈,為了講排場,總是弄虛作假,可謂失操。
成功是心中的理想,追求則是腳下的目標,而如果想最終抵達理想的目標,則必須信念堅定和意志頑強,并堅持不懈和自強不息,方可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級臺階。
能化險為夷的人,是頭腦聰慧,其智商高;能化敵為友的人,是心胸豁達,其情商高。
凡事物,搶眼的不一定養(yǎng)眼,而養(yǎng)眼的一定養(yǎng)心,養(yǎng)心的一定舒心,舒心的一定開心。
能先發(fā)制人的,其往往自在情理之中;而能后發(fā)制人的,則大多在意料之外。
想一覽無余嗎?那就得高瞻;想一望無際嗎?那就得遠矚。故只有登高望遠,方可開闊視野,大開眼界。
聰明的人會賺錢,精明的人會花錢,而開明的人則用賺來的錢回饋社會。
生意場上,真正的最大贏家,其不僅在競爭中贏得了生意本身,而更關鍵的是讓競爭對手輸?shù)眯姆诜?/p>
不倒翁從不摔跤,并引以為傲,卻不知其最大的悲哀是寸步難行,甚至畫地為牢。
夏之所思如露
人生,如若建功立業(yè),而且功成名就,其對社會的貢獻可謂功不可沒,當然生命的意義也因此而不同凡響。
人生,任重道遠,故必然負重前行,而且只有行將致遠,方可不負眾望!
人生,最大的奢侈無過于對時光的耗費;生命,最大的奢靡無過于對歲月的揮霍。
人生,只有簡簡單單,才會活得明明白白;生命,只要實實在在,則會活得坦坦蕩蕩。
人生,品性端,操行正;生命,志氣高,意志堅——如此方可始而有所作為,終將大有作為。
總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人生則會焦躁疲累;能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生活才會輕松愉悅。
人生修持:不應說的話,從不張口,故謹言;不該做的事,決不上手,故慎行。
生活都有常態(tài),故生存要依常規(guī),但有時面對特殊狀況,則必須打破常規(guī),方可照常存活。
有人看重活得有模有樣,有人注重活得有滋有味,其二者有時統(tǒng)一,有時對立,而人生的藝術則是在對立統(tǒng)一中活出真我。
人生,知難而進,方可排憂解難;生命,臨危不懼,方可轉危為安。
心胸狹隘,面對他人的成才,心生妒忌;面對他人的成功,心生嫉妒——如此之人,絕不可能成器。
人生低谷,考驗人的修養(yǎng):有的人悲觀,有的人樂觀;有的人頹廢,有的人頑強——前者在低谷中落泊,后者從低谷中崛起。
生活有滋有味,其如果是一壺酒,要能喝出它的香醇,而如果是一杯茶,則應能品出它的回甘。
處人,選擇猶豫,可能會錯失良緣;遇事,抉擇猶疑,必然會錯失良機。
現(xiàn)實社會中,用來維系人際關系的實招,既不能靠討巧和討好,更不該憑心計和心機,而唯一有效的是做踏實和誠實的自己,讓自我變得更有魅力。
說事,能做到恰如其分,是得度;辦事,能做到恰到好處,是適度。
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惫首鋈艘v道德,做事應重道義,如此則不會有悖道義,更不會大逆不道。
君子成人之美,其美德自然德高望重;小人乘人之危,其危難必然危在旦夕。
庸人自擾,必然自尋煩惱,以至自討無趣;夜郎自大,無不自欺欺人,以至自慚形穢。
有時候,有些人所以放不開,是因為太僵化;有時候,有些人所以想不開,是因為認死理。
有心人,牢記他人的好心;有情人,不忘他人的真情——如此,才會有感恩的人生。
做志者,其頭顱高昂,是因為有崇高的信仰;做強者,其身姿挺拔,是由于有堅挺的精神。
修養(yǎng),人的心境,要像泉水一樣清亮;涵養(yǎng),人的胸襟,要像大海一樣寬廣。
心旌無色,更無形,卻在心間飄揚;心碑無形,更無塵,卻在心間矗立。
俗話說:心想事成。這其中的意蘊包涵:其一,心不想,事不成;其二,心雖想,不去做,事難成;其三,心不僅想,更認真去做,則事必成。
一路前行,目標明確的,心無旁騖,當快則快;而方向迷失的,則會徘徊不前,甚至步入歧途。
能聽勸導的人,其正視自己,故值得信任;能聽勸諫的人,其珍重他人,故值得信賴。
一個被長期冷落的人,心中最渴望的是溫暖;一個被經常冷嘲的人,心中最期盼的是溫情。
“勞”與“逸”,勞逸結合方為佳境。否則,好逸惡勞必然一事無成,“以逸代勞”不會坐享其成。
既能逢山開路,還能遇水搭橋,如此方可領略和欣賞到奇美獨特的山水風光和景色。
在我們所有認識的人中,其真正彼此了解的有限,其真正彼此欣賞的有數(shù),而真正彼此互敬的則少之又少。
為人處事,有的低調,不僅是自謙,而且是自信;有的高調,看似是自信,其實是自傲。
人的選擇能力如何,其決定因素有二:一是判斷是否準確,二是決策是否果斷。
交友,多多益善。而大體情況則是:良友不乏,師友可求,諍友難得。
完美只是理想,缺憾卻難以規(guī)避,完善則在它們之間鋪路和架橋。
面對滑稽,才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幽默;面對幽默,才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浪漫;面對浪漫,才清楚了什么是真正的時尚。
“投桃報李”,是人間美好關系中的一種形象表述,而現(xiàn)實生活中,與此不同甚至相悖的卻既有小人的“以怨報德”,更有惡人的“恩將仇報”。
以次充好,是以犧牲誠信為代價,故得不償失;以假亂真,是以犧牲良知為代價,故咎由自取。
依葫蘆畫瓢,即使再巧的匠人,其眼前葫蘆還是原來的葫蘆,而筆下的瓢卻永遠不會是臆想中的瓢。
秋之悟語似花
人生,有書味相伴,一定是美好的;社會,有書香充溢,才會是和諧的。
喜歡讀書,更多的是與愛書人的情趣相關;而喜歡讀什么書,則是與愛書人的志趣相關。
嗜讀,讀書改變的不僅僅是學養(yǎng),而同時還有素養(yǎng);悟讀,讀書完善的不僅僅是修養(yǎng),而同時還有涵養(yǎng)。
幸福美滿的人生,心中不僅有一個陽光樂園,同時還有一處精神家園。
生活平淡,人生不一定平庸;人生暗淡,生活則必然慘淡。
大事看志向,難事看志氣,如此既有志向又有志氣的,便是有所作為甚至大有作為的人生格局。
人生,無論親情,還是友情,只要是至情,將見而未見之時,其最期盼;而將別而未別之時,其最難舍。
人生,心灰意懶是心態(tài)最糟的境況;生命,躊躇滿志是心志最佳的境界。
思想輝煌,是為人生增光;精神屹立,是為生命禮贊。
漫漫人生,不管認識了多少好人,結交了多少益友,而時刻和須臾不該忽視和忘記的則是做真實和完美的自己。
處處順心,事事滿意——這樣的人生,既稱心,又如意,可謂大快人心,心滿意足。
人生,如果愧對于昨天,則追悔莫及,故只有重振精神,抓住每個今天和所有當下,如此方可既不會愧對于昨天,同時也不會抱憾于明天。
沉默是金。故沉而不寂,久而久之,則會有沉積的思謀,而沉而不迷,久而久之,則會有沉淀的智謀。
能溫故知新的是人才,能推陳出新的是奇才,能革故鼎新的是英才。
是懸崖勒馬,還是飛蛾撲火,其一念之差,有時命運卻截然不同。
博愛和大愛,是人品崇尚的境界;仁愛和慈愛,是人性崇高的境界。
人與人之間,相互知趣的才會知心,而彼此共情的則會共生。
話說得好聽,但從不去真做的,無異于謊言;事做得感人,卻從不去張揚的,一定是善為。
海所以容納百川,其不僅僅是敞開了胸襟,而更關鍵的是由于把自己放在了最低處。
古語云:和為貴。諸如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傊挥泻椭怨矟娇珊晚?、和悅,亦可和親、和善……
榮譽既然是一種榮耀,當然絕不該過譽;名譽既然是一種名聲,當然更不該虛譽。
以德報怨,是善對惡的善為;以怨報德,是惡對善的惡行。
不以受累為受罪,而把吃苦當吃補,如此還有什么困難不可克服,還有什么艱難不可戰(zhàn)勝。
人既講尊嚴,其更有自尊,故強行的附和是違心,而違心的迎合則虧心。
能夠背后常說別人的好話,而當面卻從來不說阿諛奉承的謊言,可謂真君子也。
禍福也好,得失也好,往往互為因果。故只有領悟了這個道理,才可以該拿起時拿起,該放下時放下;才能夠不該得時不得,而該舍時則舍。
山路九曲十八彎,故忽高忽低,時隱時現(xiàn),所以有的美麗風景深藏在幽谷間,而有的靚麗風光則出沒在云霧中。
舉足只是起步,投足才是上路,駐足則是停息,而只有遠足方可一路暢行,行將致遠。
孤獨也好,寂寞也好,只要孤而不寂,其各有各的情趣,各是各的心境。
嫉妒如邪火,自焚是自食苦果;仇妒似毒藥,自服是自食惡果。
惡果是由于惡行,惡行是由于惡習,惡習是由于惡念。故人性修度的一大課題是:只有棄惡揚善,方可擇善而從,從善如流,善行天下。
玩笑是最不好玩的,開不好往往出丑,甚至被人取笑,成為笑料。
矯飾當然不好,但面對矯飾,矯揉造作或矯枉過正則是更大的矯情。
蠻橫者狠,狡詐者猾,所以不僅一事無成,而且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缺點的存在,使人的優(yōu)點更真實;而缺點的缺失和缺憾,使人的優(yōu)點更顯優(yōu)異和優(yōu)越。
小氣之人,心里從無大事,而即便是小事也會斤斤計較;大度之人,從不計較小事,而無論事大事小都會盡心竭力。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如若是以“惡”懲惡,其又何嘗不是一種善為。
鳥雀的命運:飛得越高,離圍網和囚籠就越遠。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但要切記的是,鎖決不能生銹,鑰匙決不可丟失。
冬之隨心慧語
人生的價值,是在不斷奮進和開拓中提升的;生命的意義,是在不斷創(chuàng)新和奉獻中升華的。
美好人生,都會有一個美麗的夢想,其只有思想深謀遠慮、高瞻遠矚和精神頑強堅定、堅韌不拔,美夢才會實現(xiàn)。
人生,既要有信仰和方向,更應有遠見和卓識——其信仰即理想,方向即目標,遠見即追求,卓識即智慧。
人生,自己是自己,他人是他人,其只有在真正做好自己的同時,既能將心比心,還能換位思考,如此方可共情、共通、共融和共生。
人生,有贏有輸,這是現(xiàn)實。但無論輸贏是多是少,其理想的境況是:贏要贏得爭氣,輸要輸?shù)梅狻?/p>
生命最大的慶幸是:死無愧生;人生最大的不幸是:生不如死。
人生加減法:當自信增加的同時,自卑就會減少;當自卑增加的同時,自信就會減少;當自謙增加的同時,自傲就會減少;當自強增加的同時,自棄就會減少;當自愛增加的同時,自怨就會減少……
相對于咸,淡也是一種味道;相對于濃,淡也是一種意味。故生活淡然,則是一種淡泊;人生淡定,則是一種淡遠。
人生,理想的實現(xiàn)是個過程,其有長有短,可長可短,其關鍵是一方面取決于追求者的實力、能力和拼力,而另一方面則取決于追求者的功力、定力和潛力。
人生,總會遇到許多贊譽的人和贊揚的事,每當這時,清醒的智者同時會想到的是:我是否也是這樣的人,我是否也做過這樣的事。
人生,常懷善念,其不僅善待自己,更會善待他人,故善為必有善報,善人才有善福。
修為,其救人之危,而不期譽,可謂大善;其解人之困,而不求榮,可謂真美。
慈心是根,故根深葉茂;愛心是花,故鮮花飄香;善心是果,故碩果累累。
修養(yǎng),理解是心靈的崇尚;涵養(yǎng),寬解是靈魂的高尚。
低調,作為一種涵養(yǎng),其不僅是人品的自謙,而且更是人性的自律。
力所能及,發(fā)力也好,助力也好,必須勠力同心;身體力行,努力也好,奮力也好,必須盡心竭力。
知足,方可知止,其知止而后安;知羞,方可知恥;其知恥而后勇。
人前說人,只要出于公心,決不會信口開河;人后說人,只要秉持公正,決不會信口雌黃。
無論是誰,當失去時仍能保持鎮(zhèn)定,就不會困于失之所痛;無論何時,當?shù)玫綍r仍能保持淡定,就不會囿于得之所喜。
身邊永遠有不離不棄的親朋,故友情不該因疏忽而疏遠;心中永遠有志同道合的好友,故友誼不該因疏遠而疏失。
有的人, 若需高看時不妨高看;有的人,若需低就時那就低就——如此處世,方可一視同仁。
天生麗質,是上帝的眷顧,故值得珍愛;天道酬勤,是自我的修為,故值得珍重。
同樣是痛,當“痛快”時,則身心輕松和愉悅;而當“痛苦”時,則神情不忍和難受。
能以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心志的修養(yǎng);愿以己之長補他人之短,是情志的涵養(yǎng)。
念想和想念的不同:許多念想,只在瞬間;所有想念,永留心間。
長與短,其揚長避短,長則更長;其取長補短,短不再短;而說長道短,其長未必是長,短則必然是短。
被別人了解,是欣幸;被別人理解,是喜幸;被別人寬解,是慶幸;而被別人誤解,則是不幸。
假話說得再好聽,謊言說得再動人,其都是永遠不會兌現(xiàn)的空頭支票。
渴望是強烈的熱望,奢望是原本的無望,而失望則是最終的絕望。
知錯必改,這是大家共同的認知。但也有例外:其一,有時以錯對錯是奇巧的對策;其二,有時將錯就錯是奇妙的策略。
一路遠行,當無前路時,只有另辟蹊徑,方可峰回路轉,絕處逢生。
能把瞬間改寫為永恒的是英雄,能把永恒定格為不朽的是英烈。
男兒當自強,并自強不息,如此修為,方可氣定神閑地說:好男兒志在四方!
夾著尾巴做人的同時,卻始終昂首挺胸的前行者,其雖然前路漫長,但一定前程似錦,必然前途無量。
貧富和貴賤,是非和對錯,各有各的所屬,至于每個人作何歸屬,關鍵是看各自的修持和最終的修為。
志趣比情趣更崇高,習性比習慣更重要,做法比說法更關鍵。
無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皆為真情,故人生要真正守好這份“情”,要用畢生的真誠。
對低賤的人,不想交就不交;對卑賤的人,不該為就不為……否則就是自己犯賤。
俗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故對于沒有主見和定見的人,其比來比去,越比越迷惘,越比越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