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春琴,馮婷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持續(xù)氣流受限(其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多呈進行性發(fā)展)為特征的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1]。臨床治療過程中會大量使用各種抗菌藥物,有效治療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因素導致的感染性疾病,是臨床上主要的使用藥物之一,應加強控制其使用量與使用范圍,否則會導致濫用與細菌耐藥性問題[2]。所以提高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一直是臨床亟需解決的問題[3]。根據(j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4]及其他相關文件,臨床藥師加強對抗菌藥物的干預可促進呼吸內科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本研究分析臨床藥師干預COPD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分析2018年6月-2019年12月上海市青浦區(qū)朱家角人民醫(yī)院收治的COPD患者12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干預組男43例,女17例;年齡54~94(74.10±9.11)歲。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年齡43~91(76.40±10.41)歲。2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干預組患者由臨床藥師入院時藥學問診、在院時的醫(yī)囑審核包括對用藥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議并進行用藥監(jiān)護、出院時用藥教育等。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抗菌藥物治療,無臨床藥師進行用藥干預。
1.3 觀察指標與方法 比較2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計算抗菌藥物總費用、抗菌藥物使用頻度(DDDs)、抗菌藥物利用指數(shù)(DUI)及抗菌藥物日治療費用(DDC)。以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推薦的抗生素使用限定日劑量(DDD)和DUI為衡量指標,分析2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咕幬锏腄DD值依據(jù)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jiān)測網(wǎng)抗菌藥物分類及規(guī)定日劑量而定,DDDs值(DDDs=總用藥量/該藥的DDD值)作為不同藥品間可比較指標。DUI=DDDs/實際用藥總天數(shù),一般認為DUI>1.00說明該藥物有濫用的可能;DUI<1.00說明該藥物使用劑量偏低或僅是預防作用,DUI值接近于1.00,劑量較合理[5]。
2.1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 干預組抗菌藥物使用療程為2~17(10.43±2.94)d短于對照組的7~25(13.24±3.66)d(t=4.636,P=0.000)。干預組患者單聯(lián)用藥41例(68.33%),二聯(lián)用藥13例(21.67%);對照組患者單聯(lián)用藥43例(71.67%),二聯(lián)用藥15例(25.00%),干預組抗菌藥物使用率為90.00%(54/60)低于對照組的96.67%(58/60),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43,P=0.143)。干預組抗菌藥物總費用為(1 405.2±880.73)元低于對照組的(1 724.5±839.72)元(t=2.032,P=0.044)。
2.2 抗菌藥物DDDs及DUI比較 干預組注射用頭孢唑肟鈉(2 g)、注射用阿奇霉素(0.25 g)、注射用頭孢呋辛鈉(0.75 g)DDDs均高于對照組,其余均低于對照組。干預組DUI為0.9~1.1有7種占63.64%;DUI<0.9有3種占27.27%;DUI>1.1有1種占9.09%;對照組DUI為0.9~1.1有5種占45.46%;DUI<0.9有4種占36.36%;DUI>1.1有2種占18.18%。見表1。
表1 2組患者抗菌藥物DDDs及DUI比較
2.3 抗菌藥物DDC及排序 干預組DDC排序前3位的是注射用美洛西林鈉(1 g)、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0.5 g)、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DDDs排序前3位的是注射用頭孢唑肟鈉(2 g)、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0.5 g)、注射用美洛西林鈉(1 g)。對照組DDC排序前3位的是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1 g)、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0.5 g)、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DDDs排序前3位的是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0.5 g)、注射用頭孢唑肟鈉(2 g)、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0.4 g)。見表2。
表2 2組患者抗菌藥物DDC及排序比較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2組COPD患者以肺炎支原體感染為主,使用的抗菌藥物均以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青霉素類為主。干預組患者抗菌藥物總費用低于對照組;干預組的抗菌藥物使用率低于對照組。干預組注射用頭孢唑肟鈉(2 g)、注射用阿奇霉素(0.25 g)、注射用頭孢呋辛鈉(0.75 g)DDDs高于對照組,其余抗菌藥物使用率均低于對照組。
抗菌藥物DUI值接近于1.00比較合理。2組患者大部分抗菌藥物使用劑量較合理。干預組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DUI值較高,作為一類作用機制獨特,藥代動力學性能好的抗菌藥物,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上各種感染的治療。但隨著其廣泛應用,耐藥菌株也不斷增多,應不斷加強臨床用藥管理。對照組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2 g)、注射用頭孢呋辛鈉(0.75 g)DUI值較高,可能存在濫用的可能。抗菌藥物應用不合理會促使致病菌出現(xiàn)高耐藥性,導致無法有效抑制耐藥性細菌的生長與繁殖,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同時可致使患者體內細菌群落種類和數(shù)量失調,易增加患者二度感染的風險和幾率,導致病情加重[6-7]。臨床藥師通過直接參與查房和會診,直接掌握患者的病情等第一手資料,可有效為醫(yī)師用藥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議,利于提高患者用藥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8]。干預組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更合理,說明臨床藥師參與團隊對促進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有一定意義。
綜上所述,臨床藥師干預可有效提高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率,通過對醫(yī)護人員合理用藥專業(yè)知識的培訓,可有效提高醫(yī)護人員對抗菌藥物應用知識的知曉率,促使醫(yī)師在用藥治療過程中自覺規(guī)范自身行為,為抗菌藥物在臨床的合理應用奠定堅實基礎[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