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新建,賈佳,劉暢,王飛,王劍飛
近年來,我國的肺癌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均處于首位[1],已成為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主要殺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肺腺癌是肺癌的主要類型,其生物學特性決定了患者就診時多為晚期,且無最佳的手術(shù)根治時機,晚期肺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低于10%,因此選擇合理的首選治療方案變得尤為重要。隨著科學技術(shù)進步發(fā)展,基因水平對肺腺癌發(fā)生、發(fā)展等機制研究日漸深入,發(fā)現(xiàn)表皮生長因子(EGFR)與腫瘤細胞的增殖、血管生成、腫瘤侵襲、轉(zhuǎn)移及細胞凋亡密切相關(guān),也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精準治療的重要靶點[2]。研究顯示,亞洲NSCLC患者中EGFR突變率高達40%~50%[3],晚期肺腺癌EGFR突變率會更高。針對這種靶點研發(fā)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獲得較好的臨床獲益。但EGFR-TKIs與EGFR的結(jié)合是可逆的,患者在用藥一段時間后終會出現(xiàn)耐藥并導致疾病進展。目前單純化療治療晚期肺腺癌的療效進入平臺期,但依然是腫瘤綜合治療的基石?,F(xiàn)觀察EGFR-TKIs聯(lián)合化療一線治療EGFR基因突變陽性晚期肺腺癌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七醫(yī)學中心收治的EGFR基因突變陽性晚期肺腺癌患者46例,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23例和對照組23例。觀察組男9例,女14例;年齡42~68歲,中位年齡54歲;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COG)評分0~3(1.6±0.5)分。對照組男10例,女13例;年齡39~70歲,中位年齡58歲;ECOG評分0~3(1.8±0.6)分。2組性別、年齡及ECOG評分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椎:(1)經(jīng)CT、MRI等影像學檢查及臨床資料明確診斷為肺部惡性腫瘤Ⅳ期,經(jīng)組織學或細胞學病理診斷為晚期肺腺癌;(2)所有患者均送檢行肺癌相關(guān)基因檢測,報告提示EGFR基因突變陽性;(3)所有患者均為初次治療;(4)重要臟器如心、肝、腎等功能正?;蚧菊?;(5)預計生存期大于3個月;(6)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血常規(guī)或肝腎功能明顯異常者;(2)對研究藥物過敏者;(3)治療依從性差或病例資料不全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標準推薦劑量的第一代EGFR-TKIs治療,吉非替尼[阿斯利康(無錫)貿(mào)易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J20070047)]250 mg空腹或與食物同服,每天1次;厄洛替尼(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J20170030)150 mg口服,每天1次,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xiàn)不能耐受的不良反應。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chǔ)上給予培美曲塞聯(lián)合鉑類(卡鉑或順鉑選擇一種)化療: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Eli Lilly and Company生產(chǎn),注冊證號H20140662)500 mg/m2靜脈滴注10 min以上,第1天,21 d為1個周期。注射用卡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0920028),按AUC=5計算,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中靜脈滴注,第1天,21 d為1個周期;或者注射用順鉑(齊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37021358)25 mg/m2加入生理鹽水250~500 ml中靜脈滴注,第1~3天,21 d為1個周期?;?~6周期。使用培美曲塞前按照藥物使用說明書給予葉酸、維生素B12及醋酸地塞米松等預處理。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比較2組患者近期療效;(2)定期進行醫(yī)學隨訪,比較2組患者的存活情況,記錄患者腫瘤無進展存活期(PFS)、總存活期(OS);(3)不良反應:依據(jù)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常見不良反應事件評價標準(CTCAE)4.0版,分為0~Ⅳ級,比較2組患者非血液系統(tǒng)毒性(皮疹、胃腸道反應、臟器肝功能異常等)、血液系統(tǒng)毒性(白細胞減少、貧血及血小板減少)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近期療效評定標準 依據(jù)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CIST)1.1版判定療效[4]。完全緩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結(jié)(包括靶和非靶)短直徑<10 mm;部分緩解(PR):靶病灶總徑與基線相比縮小≥30%;疾病進展(PD):以靶病灶直徑之和的最小值為參照,直徑之和增加≥20%,除此之外,必須滿足直徑和的絕對值增加至少5 mm(出現(xiàn)一個或多個新病灶也視為疾病進展);疾病穩(wěn)定(SD):介于PR和PD之間??傆行?(CR+PR)/總例數(shù)×100%。
2.1 近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3.91%,高于對照組的47.83%(χ2=3.286,P=0.047)。見表1。
表1 2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 [例(%)]
2.2 PFS、OS比較 觀察組患者PFS及OS均長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PFS、OS比較月)
2.3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2組患者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非血液系統(tǒng)毒性和血液系統(tǒng)毒性。非血液系統(tǒng)毒性主要為皮疹、惡心嘔吐、肝功能損害,多為Ⅰ~Ⅱ級,Ⅲ~Ⅳ級發(fā)生率低,2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液系統(tǒng)毒性主要為白細胞減少、貧血及血小板減少,觀察組白細胞減少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χ2=23.365,P=0.000)。見表3。
表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過去十余年,隨著基因分子生物學的研究進展,精準醫(yī)學的迅速發(fā)展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鉑類藥物為基礎(chǔ)的聯(lián)合化療模式。EGFR-TKIs以其不良反應少、口服方便、療效確切的優(yōu)點,治療EGFR突變陽性晚期NSCLC療效顯著,被NCCN指南推薦用于EGFR突變陽性晚期NSCLC的靶向一線治療藥物。目前研究表明,EGFR-TKIs可有效抑制ATPs對EGFR細胞內(nèi)區(qū)域的束縛,阻斷其信號通路,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效果[5]。既往多項研究均證實,EGFR-TKIs相比標準化療的PFS、OS均有明顯獲益,且一代TKIs之間療效獲益相當,EGFR-TKIs藥物在EGFR敏感突變晚期NSCLC患者一線治療的地位已經(jīng)確定,廣泛應用于臨床。綜合考慮靶向藥物的療效及藥物經(jīng)濟學等因素,國內(nèi)較早上市且廣泛使用的第一代EGFR-TKIs主要是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應用發(fā)現(xiàn),初始敏感的NSCLC患者,隨著第一代EGFR-TKIs靶向藥物治療時間的延長,中位8~16個月后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耐藥進展,耐藥進展后尚無標準治療方案[6]。近年來,考慮到化療與EGFR-TKIs治療NSCLC的機制不同,能否將化療與TKIs聯(lián)合,延緩EGFR-TKIs耐藥的出現(xiàn),改善EGFR突變陽性患者的臨床療效,成為晚期肺癌治療領(lǐng)域研究的熱點。國外學者對于EGFR突變陽性晚期NSCLC初治患者選擇化療聯(lián)合EGFR-TKIs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7]。董志成等[8]及王勇等[9]研究提示,與單藥EGFR-TKI靶向治療相比,EGFR-TKI靶向聯(lián)合化療治療EGFR基因敏感突變的晚期肺腺癌可更有效控制疾病進展,改善生活質(zhì)量,并未增加不良反應。許斌等[10]將EGFR-TKIs聯(lián)合化療與單用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Meta分析,結(jié)果提示,EGFR-TKIs聯(lián)合化療較單用化療可顯著提升晚期NSCLC患者總有效率和PFS,并有延長OS的趨勢,且不良反應輕微。
回顧性分析我院EGFR突變陽性晚期肺腺癌患者46例,在循證醫(yī)學的指導下,根據(jù)患者具體治療情況進行抗腫瘤治療,觀察組患者較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且PFS、OS更長;2組患者非血液毒性如皮疹、胃腸道反應及肝功能損害等發(fā)生率相似,但觀察組白細胞減少發(fā)生率增高,考慮血液學毒性仍為可預測的細胞毒化療藥物所致。治療期間加強各種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給予積極升白、改善貧血等對癥處理,骨髓抑制均可緩解,未影響后續(xù)治療。
綜上所述,在臨床治療中,不僅追求更高的治療效果,控制腫瘤,延緩疾病進展,延長生存時間,而且更加關(guān)注提高晚期肺腺癌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于EGFR突變陽性晚期肺腺癌患者初次治療時,選擇一般狀況較好、無明顯化療禁忌證的患者,在EGFR-TKIs治療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標準一線化療方案可取得較好療效,但應注意化療藥物帶來的骨髓抑制。因此,如何精細劃分獲益人群,選擇最佳的靶向藥物及化療藥物聯(lián)合,實施精準個體化治療,仍需要多中心、大樣本的進一步臨床研究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