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李方捷,馬燕,毛葉萌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yī)療條件的日益改善,我國人口壽命逐步延長,人口結構日趨老齡化,老年精神障礙患者越來越多。老年期抑郁、癡呆、功能性疾病等歸于老年期精神障礙,患者在生理、藥動學、藥效學等方面異于成年人,并多伴其他多種軀體疾病[1-2]。精神障礙是目前臨床上常見、多發(fā)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主要是大腦機能活動發(fā)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發(fā)生不同程度的障礙,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恍惚、行為異常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常見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情感性精神障礙等。臨床發(fā)病一般與患者本身疾病狀態(tài)、家庭及社會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緊密相關[3-4]。精神障礙一般指大腦活動機能在外部因素影響下出現(xiàn)的紊亂狀態(tài),老年精神障礙在精神科較常見,患者常伴有幻覺、妄想、幻視、行為怪異及睡眠障礙等多種癥狀,老年人軀體因素、精神障礙嚴重降低生活質量,大部分患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5-6],臨床常選擇利培酮、喹硫平及奧氮平等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緩解患者的精神病性癥狀,以維持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社交能力[7-8]。本研究比較喹硫平與利培酮治療老年精神障礙的療效及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7月-201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礙患者90例,按患者入院的時間順序分為喹硫平組和利培酮組,每組45例。2組臨床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臨床資料比較 (例)
1.2 選擇標準 入組標準:(1)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精神障礙的診斷標準;(2)年齡≥65歲,性別和受教育程度不限。排除標準:(1)嚴重意識障礙、嚴重失語、嚴重癲癇、肝硬化及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等軀體疾??;(2)酒精依賴患者;(3)中途換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或加用其他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4)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疾病明顯惡化,患者或家屬拒絕繼續(xù)治療患者。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1.4.1 臨床療效:采用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GI)評價治療效果,由精神科醫(yī)師評定。CGI量表包括3項內容,病情嚴重程度(SI)、療效總評(GI)、療效指數(EI)。SI采用0~7分的8級記分法;GI表示療效總評,采用0~7分記分法,0表示未評,1表示顯著進步,2表示進步,3表示稍進步,4表示無變化,5表示稍惡化,6表示惡化,7表示嚴重惡化;EI分4級。療效評定標準:顯效指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指癥狀有進步或部分癥狀消失;無效指癥狀毫無減輕??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神經精神癥狀: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第2、4、6、8周采用神經精神科問卷(NPI)量表評估患者的神經精神癥狀,其中NPI包括12項內容,“否”記為0分,若為“有”則進一步通過問卷中的問題確定具體癥狀表現(xiàn),同時評價發(fā)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癥狀發(fā)生頻率與嚴重程度的乘積即為本項評分,12條條目之和為精神經精神問卷調查最終評分。比較2組治療前、治療第2、4、6、8周NPI評分、CGI-GI評分、CGI-SI評分。
1.4.3 不良反應:采用UKU精神藥物不良反應量表[9]評估并比較2組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 臨床療效比較 2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073,P=0.788)。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治療前后NPI評分、CGI-GI評分、CGI-SI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NPI評分、CGI-S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2、4、6、8周,2組NPI評分、CGI-SI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喹硫平組CGI-SI評分低于利培酮組(P<0.05),2組NPI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2、4、6、8周,喹硫平組CGI-GI評分高于利培酮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NPI評分、CGI-GI評分、CGI-SI評分比較分)
2.3 不良反應比較 2組均未出現(xiàn)血常規(guī)異常、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嚴重不良反應。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82,P=0.140)。見表4。2組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均好轉。
表4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第2、4、6、8周,2組NPI、CGI-SI評分逐漸降低,療效明顯;喹硫平組總有效率稍高于利培酮組,但2組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喹硫平組治療第2、4、6、8周CGI-GI評分均高于利培酮組,提示臨床總體療效可能存在差異。喹硫平所致神經系統(tǒng)方面不良反應如靜坐不能、肌張力障礙等椎體外系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利培酮,垂體泌乳素異常的發(fā)生率低于利培酮,可能與利培酮作用于前額葉皮質邊緣通路和中腦邊緣通路及對多巴胺受體的拮抗性增加,進而導致結節(jié)—漏斗通路引起機體泌乳素水平升高,使錐體外系反應發(fā)生率增加。喹硫平不良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體位性低血壓、嗜睡等,與喹硫平對腎上腺素α1受體的拮抗作用,阻斷β腎上腺素受體,引起血管擴張有關。兩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與目前研究結果相似[13]。2組均未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喹硫平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較利培酮稍低,程度較輕,但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治療過程中均好轉。
本研究提示喹硫平與利培酮治療老年精神障礙患者的精神行為均具有較好的效果,研究中兩藥的治療量較成年人或精神分裂癥患者低,可能與患者年齡較大、肝腎功能下降、藥物代謝時間延長及敏感性增高等因素相關,故小劑量即可達到治療濃度[14-15]。治療第2、4、6、8周,2組NPI、CGI-SI評分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明顯降低。喹硫平與利培酮治療老年精神障礙的療效均較好,喹硫平不良反應相對利培酮稍少,且程度輕,與目前已知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提示喹硫平治療老年精神障礙可在不降低臨床療效的前提下,安全性較利培酮高[16-17]。但受時間、樣本量等因素的制約,本研究未對2組遠期生存質量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于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脫落率較高,同時樣本量小,觀察時間短,觀察結果還需更大樣本的支持,其遠期療效和不良反應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