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五代史伶官傳序》綜論

        2021-01-31 23:23:30吳寶玲
        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吳寶玲

        (福建師范大學 文學院,福州 350007)

        《五代史伶官傳序》為宋文中的經(jīng)典,是歐陽修散文中的杰作。洪本健對南宋以來歐陽修散文的刊選情況做了梳理分析,《五代史伶官傳序》是入選次數(shù)最多的篇目[1]。自文章問世以來,賞析點評者眾多。但目前學術界對這一散文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文本細讀、粗淺的思想內(nèi)容分析與簡要的藝術特點概述上。季三《<五代史伶官傳序>淺說》標明該作體現(xiàn)了歐陽修文以載道的思想,并逐字逐句進行解釋,分析段落大意,但只是從思想內(nèi)容入手[2]。吳小如《讀<五代史伶官傳序>》對一唱三嘆、紆徐含蓄的藝術特點的形成和情理交融、觸動人心的藝術效果的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了細致地分析,但單單針對藝術風格剖釋[3]。其他大部分的論述都是針對歐陽修散文研究引發(fā)出來的連帶性研究。對《五代史伶官傳序》單篇文本進行深入的綜合性研究寥寥無幾。本文將從思想、藝術兩個層面聯(lián)系歐陽修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歐陽修的古文理論以及歐陽修所受的影響等方面,對此經(jīng)典之作做全方位的解讀,以彌補其他論者探究的不足。

        一、暢談盛衰之理,針砭時弊

        《五代史伶官傳序》的核心重點是“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4]2086。開頭直接道出文章論述的關鍵,結合李存勖得失天下的史實展開論述,目的在于說明統(tǒng)治者作為對于國家興盛衰亡的影響。該文的主旨表明了歐公對于“道”的認識。在韓愈探討道之后,慶歷前后又興起關于“道”的討論高潮,在看法和觀點上出現(xiàn)多元化的態(tài)勢。在歐陽修看來,天道不斷變幻,沒有定數(shù),只有人事是有改進的空間的,必須結合人事來探討天道,這樣才有可信之處。而且,縱觀歷史興衰起伏,朝代更迭,盛衰之理雖然說是天命所定,但卻大多為人的行為所限。歐陽修期待通過該文警醒君王,讓其懂得逸豫亡身的教訓,望其能保持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勤政愛民的優(yōu)秀作風,不要成為又一個李存勖,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他衷心期望統(tǒng)治者能勵精圖治,國家可統(tǒng)一安定,但也無比擔憂北宋也會像后唐一樣衰落、糜爛、覆滅。在看到唐莊宗浴血拼殺、歷盡艱辛換來國家繁華安定,但最終卻因窮奢極欲而身死國滅,他由衷嘆息。歐陽修身為宋朝的士大夫,始終致力于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借古喻今,是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北宋王朝的千秋萬代作積極的建議提供。

        當時北宋正面臨內(nèi)憂外患,冗官、冗兵、冗費現(xiàn)象嚴重,國家積貧積弱,西夏不時入侵,農(nóng)民起義此起彼伏,再加上朋黨相爭,不同利益集團的官員互相壓軋、戕害,統(tǒng)治階級荒淫腐敗,情況嚴峻萬分。歐陽修想推行新政,改革弊端,重塑國家生命力,但卻慘遭失敗,憂心不已。此時宋仁宗以盧多遜所修《五代史》失實,命令歐陽修進行刪減和重述。歐陽修轉而將滿腔愛國救國熱血傾注于此,只待皇上可以看到這句句熱忱之意,引以為戒。因為是諫君之言,不敢過于直白露骨,其將戒飭警告修飾得宛轉曲折。字句喻褒貶,在闡述莊宗復仇成功之時,贊揚之意溢于言表;在書寫莊宗亡朝之際,嘲諷之情明晰可感。褒貶色彩之濃厚,只求統(tǒng)治者能積極借鑒李存勖成功的經(jīng)驗,吸取其慘敗的教訓。

        倪思《經(jīng)鉏堂雜志》卷四云:“司馬遷傳滑稽,歐陽公傳伶官,皆有深意,政以直言諫救未必能行,而滑稽、伶官,或能回人,此滑稽、伶官之言所以不可廢也?!盵5]《五代史伶官傳序》與《滑稽列傳》有異曲同工之妙,字句之間皆用意深遠,意在言外。在《滑稽列傳》中,滑稽們常用的勸誡君主的方法之一是以隱喻顯,即隱去本意,借用其他說法來暗示諷喻的語言形式。例如,淳于髡針對齊威王無心政事、終日尋歡作樂的情況,用三年不飛又不鳴之大鳥的隱語,令他悟出“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道理[6],從此振作奮發(fā),整飭吏治,肅正朝綱,使得齊國聲威大振,威行數(shù)百年。再有,齊威王想請趙國提供支援,但只愿拿出“金百斤,車馬十駟”的禮品,淳于髡以路邊祭拜者用來祭祀田神的貢品過分少但所祈望的事物卻極其多的寓言令君主醒悟等。列傳中人在進諫統(tǒng)治者時,大多都采用借喻的方式,舉相同意思的另一個不相關的事例,讓王上自己領會其深意,用微言婉語完成諷諫。歐陽修在創(chuàng)作該文時顯然也是采用了跟《滑稽列傳》之滑稽勸誡君上的類似方法。

        《五代史伶官傳序》的思想闡發(fā)與歐陽修的圣賢心態(tài)有關[7]187。歐陽修對《五代史》十分重視,言說此為亂世之書。他認為孔子著《春秋》是因為處于混亂不安定的時代想確立相關的治世之法,而他撰《本紀》的目的在于希望通過文意標明治世之法進行諷諫,從而糾正君主不當?shù)男袨?。在《伶官傳序》中明顯可見,言語措辭、用字遣句之間寓含褒貶,希望能整飭道德,為君主所重視。歐陽修志在仿鑒孔圣,匡正時弊,警示君主。歐陽修曾于《王彥章畫像記》自抒胸懷:“予于《五代書》,竊有善善惡惡之志?!盵4]2336直言創(chuàng)作《五代史》本就有仿效圣賢之意,旨在批判惡行、光復正道。陳寅恪在《贈蔣秉南序》中肯定歐陽修所作之文對于治道、學術是頗有裨益的[8]。歐陽修撰寫五代史記,貶低斥責勢利之行,尊重推崇氣節(jié),想匡正五代以來的社會的問題弊端,使人心重返淳樸端正,肅清不良風氣。歐陽修本人的創(chuàng)作正是受到慶歷學術的影響,以經(jīng)世致用為風尚,認為君子之文應該同圣賢經(jīng)典一般,著眼于世道的治亂興衰,尋求濟世之法;竭力探索文章中可為現(xiàn)實所借鑒的現(xiàn)世意義,使得書寫出來的文辭成為有用的諷諫資源。梁啟超對其自覺追隨圣人步伐、學擬圣賢之文的行為大為贊賞,“他在隋、唐、五代空氣沉悶以后,能夠有自覺心,能夠自成一家之言,不惟想做司馬遷,而且要做孔子,這種精神是很可嘉尚的?!盵9]

        在散文主張方面,歐陽修和韓愈都強調(diào)文道并重,認為撰文應當既修其辭又明其道,在書寫文章弘揚“道”的同時,也強調(diào)文辭本身的獨立審美價值。蘇軾在《六一居士集敘》中評價歐陽修“論大道似韓愈”[10]。歐陽修對“道”的論述繼承了韓愈的觀點和看法,但也有自己更進一步的思考和闡發(fā)。從《伶官傳序》中明顯可以窺見,歐陽修弘揚的“道”除了也像韓愈一樣肯定封建等級制度和倫理道德之外,還強調(diào)聯(lián)系現(xiàn)實,能產(chǎn)生具體的效用,傷時憂民之色彩更加濃厚。歐陽修當之無愧是以文章道德聞名著稱的一世學者宗師,時刻以天下興亡、百姓安樂為己任。

        二、議論感慨成調(diào),曲折行文

        歐陽修史論的不同之處在于以議論感慨成文,唱嘆之調(diào)頗多。這點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可謂是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文章一開頭,就有“嗚呼”二字橫空出世,使人警醒。宋人李淦言:“歐陽永叔《五代史》贊首必有‘嗚呼’二字,固是世變可嘆,亦是此老文字,遇感慨處便精神?!盵11]1174自是世事變化滄??蓢@,但也可見“嗚呼”是歐公大發(fā)慨嘆的專用發(fā)語詞。日本學者東英壽也說,“《五代史記》的論贊‘發(fā)論必以嗚呼’,其之所以多用擬聲語(感嘆詞)‘嗚呼’為發(fā)語詞,是因為歐陽修試圖借此來直接表現(xiàn)出自己的情感。”[12]《伶官傳序》中的“嗚呼”二字明顯是歐陽修在表達對于五代沉浮興衰的唏噓,同時也透露出他對于北宋時局的深深擔憂以及對當時現(xiàn)實狀況的憤懣不滿。

        呂留良《唐宋八家古文精選·歐陽文》直言該文是模仿借鑒了司馬遷的《項羽本紀》[4]2089。司馬遷的《項羽本紀》前面部分寫其壯勇之姿,令人神飛。后半部分描繪項羽悲涼的命運,四面楚歌,痛別虞姬,至死不肯過江東,自刎而亡,讓人不禁潸然淚下?!段宕妨婀賯餍颉芬彩沁@樣,短短兩節(jié)文字中充滿了歐陽修對于莊宗人生命運的慨嘆。起先的莊宗是如何奮起拼搏,面對當前強敵、國難未已,他毫不懼怕,發(fā)憤努力,終于報仇雪恨,平定中原。文中書寫得如此淋漓盡致,讓人感到暢快不已。但是他很快就沉迷于酒色,寵愛伶人,荒廢朝政,不足三年,為伶人所殺,實為可惜。議論中有感慨,感慨中有議論,字字真切,句句感人,歐陽修的拳拳愛國之意、寸寸憂君之心動人之深,古今中外難出其右。

        歐陽修還巧妙地在史記敘事體的基礎上融入了春秋筆法,在記事行文中寓含褒貶之意。在言說莊宗興盛之時,用的是語句是“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天下豪杰都無法與其匹敵,何其勇猛。莊宗倒臺之時,“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多么可笑,不過是少數(shù)人的虛張聲勢,卻惹得士卒驚惶不堪,君臣慌亂不已,龐大軍隊分崩離散,可見戒備松散、士氣渙散,可知君臣整日沉迷于酒色安逸,無心國事,無心防備,無心護國。在言說莊宗臨終之際,歐陽修的表述是“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曾縱橫沙場、殺敵無數(shù)的驍勇之士、一國之君,竟然被一群整日吟詞唱調(diào)的柔弱伶人輕易困住,守不住辛苦打下來的江山,也護不住自己的生命,諷刺之感頓生。這種古文文法使得文本敘述更加精彩,感情色彩更為濃烈。

        感嘆句和反問句的多處運用是歐文的一大特點。例如“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反問的句式使得歐陽修對莊宗得到天下何其艱難但丟棄江山卻如此之易的感慨無限之情更加強烈動人,也令其得出的成敗皆由人事的結論更為深入人心。再有“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該句表達了禍患就是點滴的小事逐漸累積而導致的,智勇雙全之人多因自己過分沉溺的事物而最終慘敗的無奈。感嘆句的形式為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注入更多的感傷、惋惜的感情因素,愈發(fā)凸顯無奈之感。在書寫史實的時候,插入這些既含蓄又有較大的概括力的充滿感情色彩的語句,不僅讓人感覺到作者滿含情感的喟嘆,更給讀者以廣闊的聯(lián)想和啟發(fā)。

        該文采用紆徐曲折的行文方式,有助于充分表達蘊育其中的深厚情感,所謂其語越緩,其意越切。這是歐陽修受到傳統(tǒng)重人情以及溫柔敦厚的詩文理論的共同影響[7]210。林紓認為“多情”是“六一風神”的突出特點之一。他在《春覺齋論文》中言道,“世之論文者恒以風神推六一,殆即服其情韻之美”[13],頗有見地。紆徐含蓄、飽含深情,這是歐陽修六一風神呈現(xiàn)出來的特點。誠如茅坤《題范光甫所刻舉業(yè)引》中所說:“其所沿情而鼓調(diào)布詞也,益暢‘風神’。”[14]“六一風神”的本質(zhì)是情感的充分流露,透過文字的明顯展現(xiàn)。在敘事的過程中顯露自己的充沛情感,并讓人為之動容,情感與敘述水乳交融,難解難分,這是“六一風神”的精華所在。

        歐陽修的“六一風神”學習借鑒了司馬遷的散文書寫筆法。而司馬遷創(chuàng)作筆法則是學習了“六經(jīng)”。李淦《文章精義》中便言“《史記》者,《春秋》之變”[15]59,唐子西也曾曰,“六經(jīng)以后,便有司馬遷”[11]391。司馬遷模仿六經(jīng)的敘事風格,糅合進傳統(tǒng)經(jīng)學闡釋的寫法。歐公的“六一風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改造加工,摹史遷之神,并注入詩歌神理之韻、以詩為文之妙,別創(chuàng)風神之美[7]326-329。就當代學者而言,對于歐陽修之文情感充沛的稱頌也不絕如縷。如郭預衡先生說,自從司馬遷之后,史傳之作,像歐陽修這樣抒發(fā)感慨的不為多見[16]。歐陽修臨文感興,不僅在于每發(fā)議論必用“嗚呼”二字,他的情感還充溢在字里行間。胡念貽先生在《歐陽修和他的散文》中說:“歐陽修的文章在內(nèi)容方面比較平實,多是闡述一些普通的道理和描寫普通生活,看來沒有什么出奇之處。但由于它經(jīng)過了作者感情的浸潤,用一種委婉曲折的筆調(diào)寫了出來,卻是那么動人,那樣耐人咀嚼,令人回味不盡?!盵17]《五代史伶官傳序》正是體現(xiàn)歐陽修“六一風神”的典型之作,感情郁勃、行文曲折正是成就其成為古文經(jīng)典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邏輯論證嚴密,剪裁有法

        《五代史伶官傳序》以“盛衰之理”為核心出發(fā)點,先敘事后議論,一正一反,一揚一抑,曲折往復,層層推進,大開大合,令文章情感淋漓而氣勢磅礴。先說明史實,梁、燕王、契丹三者皆背晉以歸梁,晉王賜予莊宗三矢,命其不要忘記父親的遺志。莊宗浴血拼殺,終于“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滅了仇人,安定天下。猛然一轉,“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可惜曾經(jīng)英勇的莊宗倉皇東出,未見賊人,軍隊已土崩瓦解,自己辛苦建立的王朝根本不堪一擊。最后進行總結,呼應開頭,得出盛衰之理。全篇迂回而入、層層轉折,使得文章結構嚴謹,又有助于文章波瀾的形成。

        古今對于《五代史伶官傳序》的議論行篇從來都是贊不絕口。唐文治在《格律警嚴法》充分肯定其敘事論說的精湛技法。他談到,該文用“盛”“衰”二字作為主線。首段總領全文,中間一段講興盛之時,一段述衰敗之際,結尾用“方其盛也”“及其衰也”做文意的總結,封鎖全篇[11]8237。如此作文,不僅不讓人覺得死板呆滯,反而令人愈加欽慕歐陽修風神絕妙,文中一唱三嘆,皆出天籟,僅隨意點綴,就能化腐朽為神奇,文章靈動不已。林云銘在《古文析義》論及,該篇以“盛”“衰”二字作文章內(nèi)容的主要線索,步步發(fā)出感慨,最終溯本追源,將盛衰之理歸結為人事[18]。唐莊宗本來是英明之主,但被身份低微的數(shù)十伶人所囚困,就無法逃脫,就這樣被害,是因為他始終都認為伶人不足為慮。平時寵溺之情不能控制,等到災禍真的到來了,畢生的智慧謀略、英勇無敵都無用武之地了。引人深思,一代梟雄唐莊宗失敗原因竟是如此,讓人不禁感慨無限。

        細作分析,該文備受贊賞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論證嚴密,而論證嚴密得益于論證方法的巧妙運用。論點是在唐莊宗一生興衰成敗的歷史事實上提出來的,結尾又以莊宗的經(jīng)歷進行抽象的演繹,進行總結,呼應開頭。首尾皆論,中間夾敘夾議。史論結合,使文章顯得充實又有深度。在文中突顯尖銳的對立,歐陽修將同一人物的不同時間段的狀況進行對比,把莊宗盛時立志進取和衰時失志喪國的具體事例分別陳列出來,以此強化對莊宗的批評諷刺,不僅使得文章的客觀性更強,而且氣脈連貫,層次分明,起伏不斷,盡顯結構之美。古今對此處對比手法運用進行賞論之人不在少數(shù),一語道破其巧妙之處的當論清代王元啟。他認為歐公前后兩次用“盛”“衰”做感嘆,還不至于讓讀者厭煩其繁復啰嗦的原因在于,“前段‘盛’‘衰’字于句尾倒煞,后段卻于句首提唱”,文章的局勢有前逆后順的不同。況且前面用筆盛處為實,衰筆為虛,后段文勢又逆轉,盛處為虛,衰筆為實,“前段先耦后奇,后段卻又先奇后耦”,如此變換,出人意料[11]813。

        內(nèi)容剪裁有法是《五代史伶官傳序》另外一大亮點,抓住關鍵事件和經(jīng)典語句,寥寥幾筆就生動勾描出莊宗由盛到衰的人生歷程。既起到了交代歷史起始、為文章提供必要論據(jù)的作用,還不至于臃腫累贅。畢竟李存勖一生歷經(jīng)的事情眾多且雜亂,牽涉范圍廣泛,不可能面面俱到,件件列出。而且基本的情況——如何從奮發(fā)有為淪落成驕奢淫逸、伶人又是如何逐步掌權使其國破身亡等內(nèi)容在《五代史伶官傳》中已經(jīng)有詳細的載錄了,沒有重復的必要。該文作為史傳前的一篇短序,主要目的是用史料論證觀點,引古鑒今,對于史料運用要求就在于既要有包含古今的概括,又能做到舉一反三的啟發(fā)。正如歐陽修在《論尹師魯墓志》中所言:“其事不可遍舉,故舉其要者一兩事以取信。”[19]

        自宋以來,文人學者反復言及歐陽修文章的裁剪有法,并充分肯定歐文在該方面對于《史記》的學習繼承。茅坤認為“宋諸賢敘事,當以歐陽公為最”[11]1785。歐陽修的筆調(diào)師出司馬遷的《史記》,結構安排、素材剪裁皆有一定的法度。艾南英云:“觀其剪裁詳略,用意深遠,得《史》《漢》之風神。”[20]不管是內(nèi)容的詳略,還是材料的裁剪,都意味深長。司馬遷在行文之際取舍史料注重詳略得當,為了免去重復之累,《史記》采取了互見法。如章學誠云:“史既成家,文存互見。有如《管晏列傳》,而勛詳于《齊世家》;張耳分題,而事總于《陳余傳》,非惟命意有殊,抑亦詳略之體所皆然也?!盵21]史記立表,與紀傳相出入。《史記》贊論內(nèi)容與傳文亦不重合。劉知幾《史通》里點明了該做法的目的,其一在于省略,避免重復啰嗦[22]60;其二是為了能讓材料更好地為觀點服務,有利于作者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22]122-123。《伶官傳序》的選材也是巧妙地避免重復,并有力地論證了核心觀點,且能公允正確地抒發(fā)作者對隸屬同一階級統(tǒng)治者的感情和見解,真不愧是得史傳之真?zhèn)?,非永叔不能有此姿態(tài)。

        在選材的時候,為了將深情融入說理的內(nèi)容,歐陽修的做法是選擇形象性較強的素材。畢竟素材越形象,對于讀者心靈的觸動和情感的沖擊就會越發(fā)直接、強烈,也越利于觀點明晰地表達。諸如,歐陽修將北宋王禹偁《五代史闕文》里晉王臨終前把三支箭作為誓物托付給莊宗,令其不忘父親遺志的民間傳說書寫入文,并將原文進行刪減修改,增添進晉王臨終之際無法手刃仇人的咬牙切齒之恨、望兒子一定要報仇雪恨的囑咐切切之意,這使得文章更為生動。但因為歐陽修是直接引未經(jīng)考證的逸史入文,還是存在一些爭議。

        但這樣的爭議并不影響素材運用給文章內(nèi)容增添的精彩。姚范在查閱相關典籍后,對于晉王李克用臨卒之時是否有以三矢授予李存勖并臨終托事的歷史事實表示懷疑。他提出應該是歐陽修從別處的史書中找到憑證,只是沒有記載其出處,“虛寄之于論以致慨”也是可以的[23]。雖然該例子在歷史上的真實性值得懷疑,但其在該文中的運用確實為內(nèi)容增加了魅力,令文本本身更為耐人尋味。林云銘奇怪在《伶官傳》中為何沒有“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之語”等語句,而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卻出現(xiàn)了這樣的書寫。他疑惑該細節(jié)是否為“當日至萬勝鎮(zhèn)登高而嘆所傳逸事耶”[18]??扇绱烁挥挟嬅娓械募毠?jié)在《伶官傳序》中的呈現(xiàn),讓讀者更能感覺到莊宗在落敗之時的悲切、憤懣、懊悔等情緒交雜在一起的糾結之感,更加突顯歐陽修作文能力之高超。而且,文中敘述的一些傳說畢竟沒有載入正經(jīng)的史書文獻,可靠性還是值得懷疑,直接寫入《伶官傳》的正文,并不合適。但是這些野史又實在是流傳廣泛,備受喜愛,且對于莊宗的性格呈現(xiàn)、人物塑造和文章觀點的訴述具有很大的作用,直接刪去太過于可惜,將其寫在序文,完美地踐行了無征不信、有聞必錄的史傳撰寫準則。

        四、文章字句經(jīng)營,盡顯歐風

        整篇文章文從字順,明白曉暢,敘事清晰。蘇洵曾在《上歐陽內(nèi)翰書》中贊譽歐文“條達疏暢,無從間斷;氣盡語極,急言竭論,而容與閑易,無艱難勞苦之態(tài)”[24]。該論斷道出了歐文平易自然的特點,也是對《五代史伶官傳序》很好的點評。韓琦在《故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贈太子太師歐陽公墓志銘》中也稱頌歐文該優(yōu)點,“得之自然,非學所至,超然獨騖,眾莫能及”[25]。

        歐陽修追求作文簡約正是因為深受復古宗經(jīng)學術思想的影響[7]228。歐陽修在《送黎生下第還蜀》中直言:“圣言簡且直,慎勿遷其求。經(jīng)通道自明,下筆如戈矛?!盵26]在《試筆·六經(jīng)簡要說》中也談到精妙的言論不因為字數(shù)多顯得珍貴,六經(jīng)皆簡要就是最好的例子[27]。歐陽修認為文章應該學習經(jīng)典簡約的風格,并做到明白曉暢,這樣才有可能像經(jīng)典一樣歷久彌新。畢竟中國古代散文,向來把“實用求審美”當成最高的審美標準。如此來說,文章必須簡潔平易才能讓人明晰其中想要宣揚之道,這樣受惠的人數(shù)才會更多。在此基礎上,歐陽修提出簡而有法的創(chuàng)作主張。何為“簡而有法”?程千帆先生對此有精到的解釋:“簡是指對題材的取舍剪裁,要意深言簡,有高度的概括力;法是指藝術技巧,要寫得生動形象,于含蓄中寓有褒貶?!盵28]結合之前對《五代史伶官傳序》的文本內(nèi)容分析,該文是對“簡而有法”很好的踐行,將簡明扼要與思想深邃和諧統(tǒng)一起來。

        林紓《答徐敏書》言:“韓之學孟,無一似孟;歐之學韓,無一似韓,即會其神而離其跡?!盵29]歐陽修的文法學習了韓愈,但在風格上卻別樹一幟。韓愈主張詞必己出,陳言務去,這就使得他的文章呈現(xiàn)出一定的奇險詭譎。歐陽修不認同韓愈之文尚奇好險的作法,倡導取其自然,脫離了其奇崛的影響。歐陽修能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自成一家,很大程度是因為他的文章從韓愈之文而來,卻有自己的特色,并非單純的復制模仿。

        雖然《五代史伶官傳序》語言淺顯平易,卻又絕非完全排斥駢文。儷偶之文夾雜在散言之間,例如“雖曰天命,豈非人事”中“天命”與“人事”對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中“憂勞”與“逸豫”相對,“興國”與“亡身”對稱,“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中的“盛”和“衰”對稱等。行文內(nèi)部語言運用的對稱,使得文章聯(lián)系緊密,相互呼應,駢散兼行,語句婉轉暢達,靈活自由。排偶句式的使用還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相同或者相似結構的連續(xù)運用,呈現(xiàn)出散句無法企及的強大氣場;相似內(nèi)容的對舉,意思相互補充,越發(fā)使得觀點鮮明突出、思想銳利深刻。采用駢偶句法,是對韓愈以詩、辭賦、駢文等為文之法的仿效踐行。如此作文,令文章張弛有度,節(jié)奏松緊適宜,讀起來鏗鏘有力,看起來行文整齊,集中概括了表達的內(nèi)容。

        《五代史伶官傳序》還運用了較多的虛詞。例如,“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而”字的應用,使得語句頓生轉折感,突生夭矯變化之態(tài)。句末多了“歟”字,使得文章愈生情韻未斷、余音裊裊之感。再有“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一句中,“夫”“于”“而”“也”等多個虛詞,使得文章多了從容不迫的意態(tài),擴充延長了感染力,緩慢了節(jié)奏,柔和了風格。虛詞令行文的語氣更加和緩順暢,也使文章越發(fā)委婉舒緩而語意完備。

        重視虛詞的使用正是因為受到了圣人經(jīng)典的陶染。虛字的運用在孔子時代就已經(jīng)很頻繁了,當時,虛字的系統(tǒng)已經(jīng)趨于詳細完備。文本內(nèi)容增加了虛詞,使得原本冰冷的文字增添進喜怒哀樂,讀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深意?!蹲髠鳌芬驗槎嗔颂撟郑谋镜拇朕o與作者的神采相互呼應,更顯情韻并美。到了戰(zhàn)國時期,虛字的應用更為廣泛。顯而易見,虛詞的存在為經(jīng)典增添了更多的魅力與風采。作為全面向圣賢經(jīng)典學習的歐陽修,自然也十分注重對于經(jīng)典中虛詞用法的學習和模仿。這也正是宗經(jīng)的慶歷學術主張對歐陽修散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細致而具體影響的很好的表現(xiàn)。

        五、結語

        《五代史伶官傳序》之所以成為宋代散文中的典范,得益于該文內(nèi)容的精妙,將感性與理性、熱情與冷靜、氣勢與克制很好地統(tǒng)一起來。同時也與歐陽修人品、社會地位等有密切的關系。歐陽修博學多才,識解通達,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著名的文學家,在歷史、金石等方面也頗為精通;愛惜人才,照顧后輩,有極高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是當之無愧的一代杰出文壇領袖。王安石對歐陽修欽佩至極,大贊其器質(zhì)深厚、智識高遠,蘇轍也深為其人格魅力所折服,稱賞其議論宏辯,容貌秀偉,認為歐公振臂一呼,天下文士必定歸其麾下。

        對《五代史伶官傳序》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探究,不是對其進行破碎的肢解,也無意破壞整體的美感,目的在于細致剖析文章的精妙之處,生動詮釋經(jīng)典的動人之態(tài),讓蒙塵明珠再煥異彩。經(jīng)典之作,歷經(jīng)歲月滄桑,依然盛行于世,代表著認可,意味著精品,積淀著傳承。經(jīng)典亟待深入的研究探討,特別是一代文豪歐陽修的經(jīng)典散文值得更多地關注。

        欧美肥妇毛多水多bbxx水蜜桃 |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在线| 麻豆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 精品www日韩熟女人妻| 亚洲欧美另类自拍| 国产青青草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麻| 亚洲精品www久久久久久|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男女激情床上视频网站|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欧洲色综合| 日韩精品极品视频在线免费| 森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首页 综合国产 亚洲 丝袜| 免费无遮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av在线免费看| 午夜久久久久久禁播电影 | 日韩国产欧美视频|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丰满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_国产精品_k频道w| 欧美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韩国黄色三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二区一区二区aⅴ污介绍| 欧美aa大片免费观看视频| 99免费视频精品| 涩涩鲁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r级最新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天伊人久久| 亚洲av综合色区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r|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大陆老熟女自拍自偷露脸| 一本一道久久综合狠狠老| 99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