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潔
(江蘇省吳江區(qū)松陵第一中學 215200)
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生數學素養(yǎng)形成的基本需求,在數學教學中無論是圖形的識別、數學信息的閱讀,還是數學規(guī)律的發(fā)現以及數據的分析,都離不開認真、仔細的觀察,因此初中數學教學中認識到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并且結合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現階段的觀察能力發(fā)展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yǎng)措施,讓初中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始于主動觀察,經歷觀察方法的探究,最終獲得觀察能力的提升,為初中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升提供助力.
缺乏全局觀察思維意識,是影響初中生數學觀察能力發(fā)展的一個首要原因,因此教師在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以激活學生的數學觀察思維為第一要務,通過適宜的數學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導入不同類型的數學知識點,引領學生在不同類型的知識對比分析、反復實驗探究中,深化觀察思維,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數學問題,為初中生的數學觀察能力發(fā)展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了生活的情境,呈現出了用圓錐吊直線的生活問題,從不同的視角展示正在用圓錐吊直線的工作人員遇到的困難,分析為什么工作無法完成吊直線的工作,是哪里做的不對嗎?同學們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幫助他解決問題.現實生活場景的再現,更加容易激發(fā)出學生的觀察意識,帶動學生們自己地觀察不通過視角下的工作人員工作狀態(tài),認真觀察并開動腦筋思考原因,使學生似乎融入到了數學情境之中,仿佛視頻中遇到困難的那個人就是自己,在觀察之后需要找出原因,指定改進的方案,才能順利地解決困難,以此提升初中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觀察思維活躍性,通過觀察以及問題分析,找出數學問題情境中包含的數學定律,在問題解答中牢記并學會使用數學定理定律服務生活.
對數學觀察缺乏足夠的興趣,是阻礙初中生觀察能力發(fā)展的又一個重要因素,大量實踐證明,學生在某一方面能力的發(fā)展與其是否具備內在驅動力存在很大的關系,也就是說,當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發(fā)展源于內心需求與渴望的時候,其觀察主動性更高,觀察的思維興趣越持久.那么在提升初中生形成數學觀察興趣的時候,教師可以借助數學自身特征所獨有的美,引發(fā)學生對數學觀察的強烈愿望.數學之美具有簡單、統(tǒng)一、對稱的特點,如數學圖形的外在表現形式之美,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的對稱之美,數學思想的奇異之美等等,通過數學之美吸引學生觀察的目光,提升學生主動觀察的熱情.
以對稱美為例,數學學科中的對稱之美表現形式不同,如數字的對稱美,如在整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展示這樣的一組數字“345543”、“4567887654”等,這樣的數字有人稱之為對稱數,也有人叫“回文數”可以讓學生在對稱數的觀察中感嘆數學對稱之美.又如,圖形的對稱美,想要讓學生觀察到圖形的對稱美,教師可以利用在“軸對稱”的一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們展示一組具備軸對稱特點的圖形,飛機、蝴蝶、服裝圖案等等,使學生們在圖形的對稱觀察中,掌握軸對稱圖形的特點,學會在生活中觀察與發(fā)現對稱之美.以數學之美的觀察為中心,對初中生進行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學生的數學觀察源于對美的追求、對內心渴求的滿足,形成自主觀察的意識,讓數學觀察變得更加富有情趣和魅力.
觀察思維以及觀察興趣的培養(yǎng),都是觀察能力提升的前提條件,想要真正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需要教師注重觀察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實踐的觀察活動參與中總結出數學觀察的規(guī)律,并且能夠從觀察中獲得自己所需的信息,這樣才能夠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
如在平面圖形的觀察中,在對平面圖形的觀察方法指導中,需要學生掌握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觀察順序;在立體圖形的觀察中,教師應更加立體圖形的特點,指導學生們從不同的面觀察立體圖形,例如從正面、側面、前面、后面、上面等,并記錄下自己在不同方向上觀察到的圖形特征,并在相應的圖形上標注觀察的視角;又如在數據特征的觀察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提供一個表格,讓學生們對比表格中的數據有哪些特點、規(guī)律或關系,這時有的學生只是橫向地觀察數據,也有學生只縱向地觀察數據,針對這種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不同類型的數據表格,讓學生意識到哪種情況下要采取橫向或縱向觀察法,哪種情況應該橫向與縱向共同觀察.觀察方法的指導,可以讓學生準確地判斷數據信息,找出變化的原因,總結出規(guī)律,對于學生觀察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的學習中若是可以得到 教師的有效點撥,可以引導學生站在發(fā)散性思維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數學想象,深入地探究數學本質,提升初中生數學觀察的精確性與深刻性.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們認識到觀察不可滿足于了解事物的全貌,還應從特殊的觀察中通過發(fā)散性的思考,總結出一般性的規(guī)律,精確地把握事物本質,這才是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所在.
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們觀察下面的這些數字:1/2、3/4、7/8、15/16、31/32……,觀察之后,解決問題:(1)這些數字之間有什么特點嗎?”、“那么第n個數是多少呢?請同學們數學語言表示出來.”此時,學生們分別用列表或對比觀察的方式,觀察對象的本質.在觀察并總結出這些數字之間存在的本質聯系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聯系所學內容或生活實際,提出符合這一關系的問題,讓學生們發(fā)散思維,在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學會主動地提出問題,這樣可以促使學生們將關注點放在自己現實生活之中,學會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讓數學觀察不僅局限于課堂、課本這些有限的時空之中.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跨學科的觀察與思路,如在“平行四邊形”的教學中,學生們通過觀察了解到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實現發(fā)散思維與觀察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觀察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隨著學生的年齡段增長,對其觀察能力培養(yǎng)要求也不同,同時在數學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中需要注意到學生們因為生活習慣、數學基礎等方面的差異,會存在觀察能力不同的問題.因此,為了持續(xù)地保障初中生的數學觀察能力培養(yǎng),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發(fā)展需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良好觀察習慣培養(yǎng),讓數學觀察成為一種常態(tài),以促進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持久發(fā)展.
如在“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教學中,教師采取了分步練習的方式,堅持由易到難的觀察能力訓練原則,結合學生的觀察能力發(fā)展層次,為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難度適宜的觀察內容.首先,讓學生們觀察教室中的座位排布情況,說一說,橫向有幾排,豎向有幾列,自己所坐的位置是在第幾排的第幾列呢?在學生們了解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特征、各象限表示的意義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媒體展示的方式,動態(tài)地移動直角坐標系上的某一個點,讓學生觀察坐標系上的點位置變化的規(guī)律,例如:“當a不變的時候,b變化,那么位置P會變化嗎?”最后,教師可以在每一堂課的課堂教學之后,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觀察任務,讓學生深入生活中觀察并發(fā)現數學想象,通過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促進初中生觀察習慣的養(yǎng)成.
總之,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的需求,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提升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積極地探索數學教學中的觀察能力培養(yǎng)方法,促進初中生的數學觀察能力發(fā)展以及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