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經(jīng)林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縣十字鎮(zhèn)初級中學 242131)
在新課改和新高考視域下,作為一線化學教師,除了需要不斷接受先進理念和新式授課方式,借此提高學科成績,還需要將學科素質、自主學習能力等作為著眼點,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化學教學本質上就是學生們不斷地接受、內化、運用化學知識的過程,要想使學習成果最優(yōu)化,化學教師就必須結合學生實際去改造化學課堂教學,盡量選用契合學生心態(tài)的手段進行自主學習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
為了能提高學生在初中化學方面的自學能力,化學教師需要充分地了解學生們各方面的真實情況,比如化學基礎掌握情況、興趣所在、性格特長等,結合學生實際開展相關的教育教學活動.化學教學還應當以不同方式鼓勵不同類型的學生,并適時給予適當幫助,以此來幫助他們養(yǎng)成學習興趣,勇于面對困難.隨后,可進行能力培養(yǎng),在日常學習上,化學教師不宜過分趕進度、加難度,因為學生們的水平有高有低,學習及接受能力也同樣參差不齊、有強有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化學課堂上,教師要稍微照顧一下成績略顯落后的學生,根據(jù)個體差異設定不同難度系數(shù)的學習任務,比如說,基礎掌握較好的學生,可將目標設為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而程度一般的學生則可要求其打好基礎,深刻理解提綱要點,如此,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保證每個學生在化學課堂上都能學有所得,借此建立良好的班風和學習氛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不管是在哪個階段,也不管是學習哪門學科,于學生而言,興趣都是他們最好的教師,基于此,初中化學教師應該以興趣為著眼點,增加化學課的趣味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從學習中體會快樂.比如在學習“氧氣”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先通過加熱高錳酸鉀來制取氧氣,甚至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實驗,這樣做既能讓學生對氧氣無色、無味等物理性質有切身體會,又能加深學生對“氧氣”章節(jié)內容知識的理解,提高動手實驗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會得到有效提升.
課堂提問既可以幫助教師檢查、明確課堂教學成果,又可以增進活躍教學氛圍,促進師生交流以及生生互動,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近些年來,如何通過有效提問來點亮課堂教學已成為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有效的課堂提問能使教學活動跳出教師一言堂的困局,活躍課堂氛圍和學生思維,令學生生出探究欲望.所以化學教師也要重視課堂提問,巧設化學問題,盡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在筆者來看,在設置問題時,化學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要有生活性
從始至終,教育的終極目的都是希望學生可以用所學所知去解決實際問題,重在突顯知識的使用價值,故此,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貼近生活,讓所提問題保留足夠的生活性.以“金屬的化學性質”為例,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比較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比如:李阿姨曾經(jīng)脫落過1顆牙,后來重新補了1顆金牙,但是在某次意外中,她又掉了1顆正常牙齒,到醫(yī)院鑲了顆不銹鋼牙,但是自此之后,她開始時不時地心情煩躁,同時還常有頭疼失眠癥狀.請問,其中涉及了什么化學知識?像這樣的問題情境能有效減少初中生對化學的距離感.
2.問題要有梯度性
有鑒于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狀態(tài)等都存在著差異,在設置化學問題時要盡可能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所設問題在難度系數(shù)上要有梯度性,以防影響學生信心.
3.問題要有趣味性
初中化學的特點可概括為淺、散、亂、點,其理論性較強,同時知識也較為抽象,知識環(huán)境較為枯燥,學生學習時也會感到吃力,所以積極性不高.為此,課堂提問要盡量提高趣味性.比如在講解“碳單質”內容時,可以先展示石墨及金剛石(用圖片形式),隨后再提出問題:眾所周知,鉆石璀璨奪目,而鉛筆也十分常見,那么請問,大家是否知道二者有什么聯(lián)系?這個問題的特點是它將視角著落于學生熟悉的事物,利用普通的鉛筆和昂貴的鉆石造成一種反差,引起學生好奇心,也提高了問題的趣味性.
“導學案”是目前初中化學比較常用的教學模式,經(jīng)過實踐發(fā)現(xiàn),“導學案”教學不僅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有益,而且還能對自主學習能力起到培養(yǎng)作用,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導學案”教學主要由學生的學習目標、課堂研究和學習技巧的改進等模塊組成,在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在講究層次性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導學案”進行上課,減輕學生預習負擔.
比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時,因為經(jīng)過講解后學生都清楚氫氣、一氧化碳、木炭都能把氧化銅還原成銅,然而,盡管能還原出相同的銅,在還原過程中卻還生成了其他產(chǎn)物,可以讓學生探究、思考這三種物質還原氧化銅時生成的另一種物質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只要弄懂了這個問題,就能清楚這三種物質在內在組成上的區(qū)別.
初中化學教學還可以采用小組互助,常見形式有展示成果、情景再現(xiàn)、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等,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并在小組學習中讓各組成員進行深入探討,為了激活大家的探究意識,可以為各小組確立目標,布置明確的探究任務,待時機成熟后讓每個小組都選出一名代表就先前下達的任務進行解答.采用這樣的小組互助方式,能增進小組內部交流,促使大家同心協(xié)力,共同為了同一任務進行思考和實踐.這個過程既保障了學生的主動性,又在無形中強化了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令學生善于深入學習、思考.
現(xiàn)以氧氣的實驗制取和性質為例,可以先讓學生提前預習,盡量做到對基本實驗流程有所掌握,然后分成不同小組,用視頻或者教師親自演示的方式加深大家對實驗步驟的了解,使大家明晰實驗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此之后,方可布置實驗探究任務,讓各組進行實驗探究,在實驗過程中,以這些問題為線索,邊實驗邊思考,然后同組之間進行討論.通過安排實驗探究任務,可以讓各小組有方向、有條理地對實驗進行深入探究,通過組內分功、協(xié)作,則能對實驗流程有一個基礎的把握,在理清實驗細節(jié)和化學知識要點之后,合作探究實驗結論.
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基本以課堂主宰者的身份出現(xiàn),學生基本上都被放在客體位置,處于從屬地位,經(jīng)過多年教育研究,這種地位上的不對等對于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和個人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都很不利.在新課程改革視域下,廣大一線教師開始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開始轉變自身角色,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但是,也要認識到,教師對課堂而言必不可少,是教學活動的組建者,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催化劑,即便是歸還課堂主體地位,也要講究適度原則.
比如在學習“燃燒”內容時,化學教師絕不能單純地讓學生依靠自己去進行實驗操作,而是要成為實驗中的一員,在有需要時提供一些輔助,比如給學生拿工具,提醒學生關注燃燒過程,以燃燒中的變化為切入點,引入燃燒必備條件.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初中生而言有著不言而喻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特別是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在這一方面的能力絕非一件輕松容易、能夠一蹴而就的事,初中化學教師既要轉變自身觀念,重新定位師生間的主、客體關系,又要調整教學方法,從主觀學習興趣、初中化學知識特點、學生基礎差異等處著手,讓學生樂學、好學,在化學教師的幫助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