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愉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分院神經外科,天津 300250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顱內壓升高,病情進展快,需要及時進行治療,以免延誤患者最佳治療時機[1-2]。顱內壓監(jiān)測技術作為一項準確、快速的測量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臨床工作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應用該檢測技術可實時反映顱內血壓變化、水腫變化情況,判斷顱腦損傷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客觀數據,從而把握手術最佳治療時機,利于患者預后[3]。患者發(fā)生重型顱腦損傷后,因其病情較比較嚴重,在給予其有效救治的同時,對其進行有效、針對性的護理亦尤為重要。為此,本研究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置管情況及顱內壓波動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38例。對照組男24例,女14例;年齡24~70歲,平均年齡(47.21±6.22)歲;受傷原因:墜落14例,車禍19例,其他5例。觀察組男25例,女13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7.34±6.17)歲;受傷原因:墜落15例,車禍20例,其他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經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確診者;(2)均符合手術指征者;(3)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器質性疾病者;(2)長期使用抗凝藥物者;(3)嚴重基礎疾病無法耐手術治療者;(4)存在其他嚴重危及生命的外傷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和意識,定時通風和消毒患者病房,并定時更換床單被褥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具體措施:(1)顱內壓監(jiān)測:采用美國強生柯德曼Codman有創(chuàng)顱內壓監(jiān)測儀對患者顱內壓實施24 h動態(tài)監(jiān)測,并采取一定的降壓措施。記錄患者每個時段的顱內壓數據,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向主治醫(yī)生匯報,及時進行對癥治療。(2)體位護理:對于術后仍處于昏迷狀態(tài)的患者,幫助其取去枕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抬高床頭,避免鼻飼后發(fā)生誤吸;對于術后清醒患者,幫助患者采用半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出現腦部靜脈血回流現象。(3)管路護理:保證各個管路通暢,密切觀察引流管,防止出現脫落、壓迫、彎折等情況,同時對引流液性質和量進行觀察,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上報主治醫(yī)師,進行對癥處理。(4)呼吸道管理:及時清理患者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必要時可行氣管切開或吸氣管插管等,避免發(fā)生噴嚏、咳嗽等不良事件。(5)飲食護理:叮囑患者及家屬飲食應以高纖維素、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質、低鹽低脂的清淡食物為主,禁食刺激性食物,嚴格執(zhí)行少食多餐原則。保證患者大便通暢,必要時可以使用開塞露治療。(6)出院隨訪:護理人員應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及時了解患者恢復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同時叮囑患者按時復診。
(1)比較兩組置管和顱內壓波動情況,包含1次置管成功和2次及以上置管成功。(2)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包含誤吸、引流管脫落、腦部靜脈血回流。(3)比較兩組預后情況。所有患者均給予6個月的隨訪,采用格拉斯哥預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ore,GOS)[4]評價患者預后情況,評分5分,恢復正常生活,表示預后良好;評分為4分,生活可自理,可從事簡單工作,表示輕度殘疾;評分3分,需要他人照顧,表示重度殘疾;評分2分,表示植物生存;評分1分表示死亡。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一次置管成功率較高,顱內波動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置管和顱內壓波動情況比較 例(%)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觀察組預后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例(%)
重型顱腦損傷是指暴力作用于頭顱引起的損傷,常見于意外交通事故、工傷等,屬于常見的外傷性疾?。?-6]。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因腦組織的原發(fā)傷及二次損傷均可導致顱內高壓,進而引起腦灌注、腦組織代謝等惡化,最終導致微環(huán)境、顱腦內組織發(fā)生不可逆轉狀態(tài)[7-9]。若不采取相關干預措施,將嚴重影響患者預后。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顱內壓監(jiān)測逐漸應用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中,對反映病情嚴重程度,指導后續(xù)治療發(fā)揮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治療過程中加強顱內壓監(jiān)測相關護理干預對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康復,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一次置管成功率較高,顱內壓波動發(fā)生率較低,預后有效率較高,表明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顱內壓波動發(fā)生率,改善患者預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病情發(fā)展迅速,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預后,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患者入院后即對患者進行24 h顱內壓監(jiān)測,早期根據顱內壓監(jiān)測值及時采取針對有效的干預措施,能減少護理盲目性,避免多余或非必要護理操作,最大限度的減少對患者造成的刺激,進而防止顱內微環(huán)境惡化,減少顱內壓波動的發(fā)生,利于維持生命體征平穩(wěn),促進病情恢復。針對性護理通過體位護理、管路護理、呼吸管理等措施,能夠確保管路暢通、呼吸通暢,利于減少機械通氣時間,且能夠減少誤吸、腦部靜脈血回流、引流管脫落或血液、嘔吐物進入氣管等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預后。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減少對患者造成二次傷害,有利于穩(wěn)定患者內環(huán)境,降低顱內壓波動發(fā)生率。針對性護理還加強患者營養(yǎng)支持,確保患者營養(yǎng)攝入,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0]。
綜上所述,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利于降低顱內壓波動發(fā)生率,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利于加快康復進程,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