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紅
廣東省茂名農墾醫(yī)院腫瘤內科,廣東省高州市 525200
氟尿嘧啶是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常用的治療藥物,其半衰期在20~30min,需要長時間持續(xù)輸注,存在時間依賴性[1-2]。采用化療泵輸注氟尿嘧啶能夠長時間、持續(xù)、均勻地輸入到患者體內,可維持恒定的血藥濃度給藥,有助于抗癌活性的增強及化療毒副反應的減少,可提升臨床療效[3-4]。但在臨床實際應用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病例出現(xiàn)輸注時間誤差情況,進而影響了不良反應以及藥物治療效果,故此本文對2018年7—12月患者使用氟尿嘧啶化療泵輸注出現(xiàn)時間差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護理對策。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7—12月(護理對策實施前)、2019年1—6月(護理對策實施后)期間使用化療泵輸注氟尿嘧啶的消化道腫瘤患者各40例開展研究。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證實為消化道腫瘤,均接受化療;(2)所有患者均無意識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排除標準:(1)存在視聽覺障礙、溝通交流能力障礙者;(2)存在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的患者;(3)不能耐受化療或因化療嚴重毒副作用而退出本次研究的患者。實施前,男24例,女16例;年齡54~74(63.65±2.18)歲。胃癌12例,結直腸癌22例,食管癌6例。實施后,男26例,女14例;年齡55~76(63.74±2.26)歲。胃癌13例,結直腸癌20例,食管癌7例。研究對象間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 藥物配置方法:在5%葡萄糖溶液250ml中加入氟尿嘧啶500mg/m2,放置到美國百特公司生產的便攜式化療泵中靜脈泵入,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ICC),對輸注開始時間、結束時間進行準確記錄。百特化療泵本身的時間誤差為±2h,醫(yī)囑開具時間為46h,即在(46±2)h內完成輸注則為無誤差,>48h、<44h均為出現(xiàn)時間誤差。
分析2018年7—12月期間出現(xiàn)時間誤差的原因:(1)產品因素:化療泵的主要組成部分為壓力泵、流量控制系統(tǒng)?;煴眉捌錂C頭性能會影響產品的質量,且環(huán)境溫度、壓力等因素會影響化療泵輸注藥物的流速,進而促使持續(xù)輸注氟尿嘧啶出現(xiàn)時間差。(2)醫(yī)護人員因素:醫(yī)生對百特化療泵的相關知識缺乏了解,因此開具的醫(yī)囑不太準確,導致氟尿嘧啶配置量過多,延長輸注時間。個別護士未嚴格按照標準操作流程配置百特化療泵,即在配置化療藥物期間抽吸溶媒出現(xiàn)誤差,未及時排出空氣,會減緩藥物流速;未及時發(fā)現(xiàn)打折的導管,促使輸注時間延長;護士未將流速控制器固定緊貼于患者的皮膚,流速控制器在環(huán)境溫度影響下導致流速減慢,延長了輸注時間。護士未對患者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宣教,如百特化療泵、PICC導管自我護理知識等。化療泵的高度會對輸液速度產生直接的影響,其低于心臟高度會減少流量、延長時間,高于心臟高度則相反,故積極的健康教育對于患者正確擺放化療泵高度和位置十分重要。(3)患者因素:氟尿嘧啶使用化療泵輸注的時間長,患者及其家屬的配合對于化療順利完成十分重要。若是存在健康教育效果差的情況,會導致患者遵醫(yī)用藥行為差,出現(xiàn)輸注時間縮短或延長的情況。(4)血管因素:氟尿嘧啶對血管的刺激性會導致患者局部組織出現(xiàn)紅腫、疼痛等情況,長時間的化療藥物輸注會使輸液血管出現(xiàn)炎性改變及硬化,進而對流速產生影響。
于2019年1—6月期間對患者實施以下護理措施:(1)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在化療泵使用前對該產品的合格證書、包裝完整情況、有效期等進行仔細檢查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上報,更換合格的產品后再使用。且醫(yī)護人員必須對化療泵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熟悉掌握。(2)提高護理人員專業(yè)水平: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化療泵相關知識的學習,并通過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以及責任心,嚴格按照規(guī)范的標準流程進行操作。(3)強化健康教育:患者的遵醫(yī)行為會對化療泵的正確使用產生影響,護士在為患者使用化療泵輸注氟尿嘧啶前,應先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化療泵相關知識的宣教,讓其了解化療泵給藥的優(yōu)勢、注意事項以及對治療效果提高的重要性,進而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同時告知患者PICC置管的自我維護知識。(4)化療泵的使用管理:①規(guī)范加藥:護理人員必須嚴格按照化療泵的說明書進行操作,規(guī)范配置化療藥物,根據(jù)醫(yī)囑、彈性硅膠球囊容量規(guī)范加藥,在加藥前注意先排出空氣,確保輸注所需時間精準;②化療泵合理放置:化療泵不得懸掛在輸液架上,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將化療泵泵體保持于注射部位處于同一水平線上,叮囑其將泵體放置在穿刺側肢體上衣口袋或專用袋內,叮囑患者在平躺時使用低枕墊高穿刺側上肢,促使化療泵正常輸注;③增加巡視次數(shù):護理人員每隔2h巡視1次病房,對患者的病情、治療情況、輸注管道以及留置靜脈管路等情況進行觀察,向患者再次強調輸注期間的注意事項,避免肢體過度活動以及在翻身時避免留置管道牽拉、受壓;④預防靜脈炎:在使用化療泵輸注氟尿嘧啶前,選擇粗直的靜脈進行穿刺置管,實施無菌操作并貼上無菌敷貼,定時進行更換,且在出現(xiàn)紅腫、污染等情況時及時更換,確保穿刺部位及敷料清潔干燥。
1.3 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1)觀察護理對策實施前后出現(xiàn)的時間誤差情況。(2)在護理對策實施前后,患者填寫本院自制的健康知識調查問卷,問卷總分為100分,≥90分為完全知曉,75~89分為基本知曉,<75分則為不知曉,知曉率=完全知曉率+基本知曉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計數(shù)資料錄入到SPSS21.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處理,以[n(%)]的形式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明兩組的臨床資料對比存在差異,統(tǒng)計學具有意義。
2.1 時間誤差出現(xiàn)情況 護理對策實施后患者氟尿嘧啶化療泵輸注時間誤差率為5.00%(2/40),相較于實施前的37.50%(15/40)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624,P=0.001<0.05)。
2.2 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 護理對策實施后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率明顯比實施前更高(P<0.05)。如表1所示。
表1 護理對策實施前后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比較[n(%)]
在消化道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化療時,相對恒定的化療藥物輸注速度能夠減輕患者的化療藥物毒副反應,且氟尿嘧啶長時間靜脈給藥的效果比靜脈短時間注射更優(yōu),但采用化療泵長時間持續(xù)給藥會增加靜脈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影響化療效果[5-6]。
化療泵的壓力泵(彈性硅膠球囊)、流量控制系統(tǒng)分別限定了液體輸注時間、單位時間內泵入的液體量。以往在使用化療泵輸注氟尿嘧啶時常出現(xiàn)時間縮短或延長的情況,會影響臨床療效,故本文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主要相關因素為:產品因素、醫(yī)護人員因素、患者因素、血管因素。針對上述因素提出并實施相應的護理對策,能夠及時防范各種因素引起的氟尿嘧啶輸注時間差問題。其中嚴格控制產品質量可避免因化療泵自身因素導致時間差;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能夠提高其專業(yè)水平以及責任心[7-9];強化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以及遵醫(yī)行為,避免影響流速;化療泵的管理能夠有效減少化療泵持續(xù)輸注氟尿嘧啶出現(xiàn)時間差的問題,并可積極預防靜脈炎的發(fā)生[10]。本文數(shù)據(jù)顯示,針對性護理對策的實施可使氟尿嘧啶化療泵輸注時間誤差率降低,有助于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的提高。
總而言之,明確氟尿嘧啶化療泵輸注出現(xiàn)時間誤差的原因,并積極落實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可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