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在印度第五輪針對新冠病毒的血清抗體檢測中,新德里2.8萬個樣本中有60%被檢出血清抗體陽性。據印度媒體報道,新德里約有2000萬人,這意味著至少已有1000萬人感染過病毒。這項數據被印媒視為抗擊疫情的一大利好,認為新德里實現群體免疫指日可待,或正在走向群體免疫。
武漢大學醫(y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教授楊占秋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表示,這個檢測結果最直接的提示是新德里60%的人群感染過新冠病毒,表明疫情之嚴重。不過楊占秋也認為,檢測結果呈陽性即表明這些個體中已產生抗體,而產生抗體則意味著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增強。但楊占秋也提示,在新冠病毒強大的傳染能力面前,這項檢測結果絕不能代表印度可通過自然免疫戰(zhàn)勝疫情,而疫苗接種才是最根本的防控措施。
楊占秋說,一般而言群體免疫狀態(tài)可以通過疫苗也可以通過自然免疫方法實現,但現在國際上自然免疫的提議已銷聲匿跡,雖然60%的抗體陽性對印度疫情控制是一個利好,但抗體水平的閾值高低仍存在差異,抗體較低的個體抵抗病毒再次傳染的安全性是要打問號的,仍有被二次感染的可能性。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信息,一般情況下,新冠病毒感染人體后,體內病毒的復制可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抗體往往可持續(xù)較長時間。體內檢測到新冠特異性抗體,表明既往可能感染過新冠病毒。感染者體內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可抑制病毒復制,從而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
去年底中國疾控中心組織完成全國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和分析,調查發(fā)現武漢地區(qū)的社區(qū)人群新冠抗體陽性率4.43%,湖北武漢外市州抗體陽性率0.44%,而湖北之外六省份的1.2萬余人中僅檢測到2例抗體陽性。這個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群總體處于低感染水平,表明以武漢為主戰(zhàn)場的疫情控制取得成功,有效防止了疫情大規(guī)模擴散。
但中疾控也提示,抗體陽性表明被檢測者為既往感染者,若進一步檢測核酸結果為陰性,則表明該既往感染者體內病毒已被清除,不具有傳染性。若核酸檢測陽性,無論抗體檢測結果如何,均表明該個體可能處于帶毒狀態(tài),屬于潛在傳染源。
楊占秋也認為,武漢疫情被迅速控制,事后進行的抗體檢測陽性率并不太高。達到類似印度那樣的抗體陽性率,是以犧牲更多民眾的性命為前提,代價太大不可取。
有分析認為,60%的抗體陽性率雖然表明新德里地區(qū)免疫能力增強,但印度控制疫情還必須依靠疫苗接種和相應防控措施,靠自然免疫行不通。據報道,1月16日開始,印度啟動實施全國性疫苗接種計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