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嵩
(福州兢成建設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防水工程作為建筑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施工的困難程度主要與施工部位有關,地下室的防水施工更為重要。在圖紙設計及施工階段,應對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要點及注意事項進行充分交底,避免因重視程度不足、監(jiān)理不到位和驗收不合格等問題,導致地下室防水工程出現(xiàn)較大的安全隱患,使得返工成本過高,增加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尤其對于特殊的施工部位,例如后澆帶、變形縫等易產(chǎn)生較大變形或結構復雜處,應該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結合施工組織設計,采取充分的工程保護措施,確保防水工程的質量。
當前,滲漏問題作為住宅項目施工過程中易出現(xiàn)的質量問題之一,通常在結構較為復雜的地下室、衛(wèi)生間等處較為常見。尤其對于地下室來說,由于施工工藝復雜,具有較高的隱蔽性,后期維護成本較大,導致防水工程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滲漏現(xiàn)象頻發(fā)。為了有效避免地下室出現(xiàn)滲漏現(xiàn)象,需在圖紙設計及工程施工等階段對地下室防水工程質量進行強有力的管控。該文主要以福安某高層住宅建筑項目的地下室防水施工為參照,簡要分析監(jiān)理在防水工程中的重要性及質量管控注意事項。
龍芝·富春茶城6#樓工程座落于城陽鎮(zhèn)巖湖坂S2地塊,主要功能為住宅。建筑面積為13 352.97 m2。建筑總層數(shù)為地上31層,地下1層。該工程設計標高相當于黃海高程25.20 m。建筑物總高度為94.550 m。該工程上部結構體系: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拐鹪O防烈度為6度。該工程剪力墻抗震等級3級,框架抗震等級3級。
相對于地下室的建筑面積來說,滲漏部位的面積占比極其微小,但其安全隱患卻尤為重大。個別滲漏部位面積最大可達數(shù)平方米,個別滲漏部位面積僅有拳頭大小。大部分的滲漏部位主要集中在后澆帶、變形縫等結構復雜、變形較大、施工困難的地方。
2.2.1 涌水
如果滲漏出現(xiàn)在后澆帶等變形較大的部位,通常滲漏面積較大。當?shù)叵滤哂凶銐驂毫r,從地下室的滲漏部位噴涌而出,又因滲漏面積過大,而無法實現(xiàn)封堵。
2.2.2 涓流
當?shù)叵滤膲毫^小,并且滲漏部位形式主要為變形裂縫時,地下水在流動過程中會隨著裂縫慢慢流出。
2.2.3 滲漏
當?shù)叵滤姆浪こ淘谶M行大面積施工時,因設計方案或施工問題,導致部分位置出現(xiàn)了滲漏質量缺陷,即在完好的地下室地面上出現(xiàn)面積大小不一的滲水點,地下水不斷從地面冒出。嚴重滲水部位用干燥抹布擦拭后,立馬會出現(xiàn)不同且數(shù)量多的水珠持續(xù)滲出;輕微滲漏部位則表現(xiàn)為地面長期潮濕,且潮濕程度隨時間增長而不斷增加。
2.2.4 波動滲漏
滲漏部位的滲水程度主要取決于地下水的壓力大小。當?shù)叵滤畨毫^大時,該滲漏部位會出現(xiàn)滲水問題,反之不會[1]。
根據(jù)地下室的地面滲水表現(xiàn)形式可知,通常滲水是地下水從結構施工過程中的薄弱部位或變形裂縫處流出,進一步體現(xiàn)了2個重要的施工事項:1)在地下室結構施工過程中,應該加強結構本身的剛性自防水施工質量管控,避免因結構防水失效而導致滲漏問題出現(xiàn)。2)大面積進行防水材料鋪貼施工時,加強局部或材料交接縫的施工質量檢查,避免因柔性防水層破壞而使地下室發(fā)生滲漏。
2.3.1 結構混凝土缺陷引發(fā)滲漏原因分析
在結構混凝土的澆筑過程中,混凝土內(nèi)部結構出現(xiàn)孔隙等缺陷成為地下水滲漏的通道。造成這種混凝土結構內(nèi)部缺陷的原因主要有未進行充分攪拌或振搗;支模不規(guī)范產(chǎn)生漏漿現(xiàn)象造成混凝土結構不密實;混凝土模板錯縫、變形導致結構出現(xiàn)縫隙;在混凝土結構上進行預埋件施工后未進行嚴密封堵等。地下室施工完成后,由于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導致結構變形、地下室地面或墻面出現(xiàn)裂縫,地下水從這些裂縫處滲漏而出。在地下水壓力較大或者浮力作用較為明顯的地區(qū),混凝土結構長期受較大的地下水作用,導致結構變形開裂,地下水在自身壓力條件下從裂縫噴涌而出,常常出現(xiàn)涌水現(xiàn)象。
2.3.2 防水層材料問題引發(fā)滲漏原因分析
在施工圖設計階段,若未根據(jù)設計規(guī)范要求及現(xiàn)場地質條件選擇合適的防水層材料,容易導致防水層耐久性降低造成破壞;盡可能避免防水材料品牌或類型更換,因材料不相容導致防水效果降低。未按圖施工,導致局部防水層材料施工厚度不足,在地下水的長期作用下,厚度較薄的防水層處容易出現(xiàn)開裂或變形,使得地下水滲進結構內(nèi)部。柔性防水層自身具備一定的抗變形能力,當基礎不均勻沉降時導致防水層變形過大,進而使得防水層材料被拉裂破壞;如果在結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內(nèi)部缺陷,并且進行防水材料鋪貼時未檢驗出來,就會影響防水效果。
2.3.3 特殊部位處理不當引發(fā)滲漏原因分析
設備基礎或套管預埋部位防水措施不當導致結構漏水。當混凝土結構進行必要的設備基礎或套管預埋時,應在混凝土未凝結時進行預埋管的穿套工作,避免穿管部位的混凝土粘結不密實導致漏水。當預埋套管穿過防水層材料時,應該注意穿管周圍的防水施工,滲漏現(xiàn)象通常發(fā)生在預埋管與防水材料連接處、設備管與套管的結合處等部位。后澆帶、變形縫等特殊部位防水措施不當導致漏水。這些特殊部位處容易產(chǎn)生較大的變形或開裂,在確定構造做法及防水層施工時,應該結合建筑使用條件、地下室的構造特征及地下水作用情況綜合考慮,避免因構造做法不當、材料出現(xiàn)嚴重的質量缺陷等問題,降低防水效果。
在進行防水混凝土澆筑施工前,應該結合規(guī)范設計要求,嚴格按照施工技術標準進行混凝土配合比校核。嚴格控制水泥含量、骨料級配以及混凝土添加劑用量。為了提高自防水混凝土的抗變形能力、控制混凝土凝結過程中的收縮變形量,可摻入一定用量的粉煤灰等添加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體結構混凝土的變形,降低滲漏概率。在防水混凝土的配置及施工過程中,應該加強監(jiān)理的監(jiān)督作用,檢驗配合比的規(guī)范性及試驗報告的準確性,嚴禁不合格的混凝土用于施工。
根據(jù)使用部位不同,選擇強度及抗?jié)B等級不同的混凝土進行施工。例如地下室的底板或墻面等部位宜選用抗?jié)B等級為6P的防水混凝土,而電梯井道或集水坑對防滲漏要求更為嚴格,宜選用抗?jié)B等級為8P的防水混凝土。結合防水混凝土使用部位對變形量的要求,可以添加不同類型的外摻劑從而提高防水效果,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外摻劑的種類及用量須滿足規(guī)范設計要求,并且均需進行強度及配合比試驗,試驗報告符合要求后才可用于大面積施工。在防水混凝土的澆筑施工過程中,監(jiān)理人員應對施工質量進行實時監(jiān)督,并且做好相關記錄,一旦發(fā)現(xiàn)混凝土結構缺陷,應立即進行整改,待整改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2]。
加強對防水材料的質量控制,避免防水材料因選型不當而影響防水效果。根據(jù)項目情況及使用部位來選擇適宜的材料。防水材料通常分為防水卷材及防水涂料。在進行防水卷材鋪貼前,應該對結構表面進行清潔工作,避免雜物刺破防水卷材。鋪貼時應該保持平順,施工人員不可穿粗糙釘鞋踩在已經(jīng)施工完成的防水材料表面,盡可能減少卷材的搭接,在必要的搭接處進行加固及密封處理。當采用防水涂料涂刷施工時,應該保證結構表面平整、光滑。為了提高涂料的粘結性能及強度,對基層表面的干燥程度要求也較高,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分層、均勻涂抹,涂抹面層應保證厚度均勻。在完成一層防水涂料施工后,需待其干燥后才能進行下一層施工,在防水涂料的干燥過程中,對周邊環(huán)境的濕度及溫度也有一定要求。
為了有效保障住宅項目的正常使用功能、降低維修概率及提高建筑壽命,地下室防水施工質量尤為重要。為了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效果,該項目采用的是結構全斷面防排水設計,對不同階段的防水施工質量要求較為嚴格,各分包單位需協(xié)調配合,并且加強監(jiān)理作用。加強對地下室特殊部位的防水細部構造處理能夠進一步保證地下室的防水效果。
施工縫的防水構造處理對于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整體質量來說至關重要。施工縫在建筑工程中較為常見,其構造如圖1所示。施工縫對地下室防水效果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在地下室的施工過程中,應該盡可能減少施工縫。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需預留施工縫時,應該將施工縫預留在變形較小、受外部作用力影響較小并且容易進行施工的地方。為了更好地對施工縫進行防水構造處理,通常借助遇水膨脹止水節(jié)或止水膠等材料進行施工,需嚴格按照規(guī)范設計要求及標準做法進行構造處理。對于平直的施工縫,可直接采用止水膠等進行密實封堵;對于垂直的施工縫,在進行處理前,應該對縫內(nèi)雜物進行清理,并且涂抹界面劑等材料來增加表面粘結力,再進行混凝土的澆筑施工,施工縫中的混凝土強度需不低于1.2 MPa[3]。
在進行后澆帶處理時,可通過止水條等材料提高細部構造的防水效果,其所用材料均需滿足規(guī)范標準。當防水材料進場前,監(jiān)理人員應組織材料驗收,要求進場材料提供合格的出廠證明及檢測報告,嚴禁不合格產(chǎn)品用于施工。后澆帶常用的防水構造做法有使用遇水膨脹止水條、止水膠等,可根據(jù)后澆帶實際施工情況選擇適合的防水構造做法,并且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進行施工。具體做法如圖2所示。
圖1 地下室施工縫構造
圖2 地下室后澆帶防水做法
建筑變形縫主要是為了給建筑物的較大變形和位移提供預留空間,但是一旦地下室設計施工中存在變形縫,就會對地下室的防水效果造成較大影響,該部位的滲漏風險較大。因此在方案設計階段,需結合項目實際情況減少變形縫的設計,加強變形縫處的結構剛性防水及柔性防水層施工,加強細部構造的保護措施[4]。
變形縫通常能夠適應一定程度的變形,并且施工技術較為簡便,應該進行必要的防水處理措施。為了降低變形縫處滲漏問題的發(fā)生概率,應結合建筑實際情況、適用條件及地下水作用等因素,綜合考慮變形縫的施工方式及構造做法,如圖3所示。在地下室所處位置的地下水作用影響較小的前提下,可采用油氈防水材料進行施工,并且在變形縫處進行局部的高強度防水卷材加固,提高防水層的抗變形能力。如果地下室所處位置的地下水壓力或浮力作用較大,為了避免變形縫處發(fā)生滲漏,通常借助止水帶進行構造處理。止水帶通常有橡膠、塑料或金屬等材質,可根據(jù)地下室變形縫對應的工作條件及環(huán)境溫度選擇適宜材質的止水帶進行變形縫構造處理。
圖3 地下室變形縫防水處理方法
為了有效保證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質量要求,不僅需要在方案設計階段綜合考慮防水工程的合理化構造做法及材料選型,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加強細部構造施工質量的監(jiān)理作用,對防水工程的施工處理全過程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根據(jù)以上分析結果可知,地下室的滲漏現(xiàn)象通常發(fā)生在變形較大、結構較為復雜的特殊部位,施工質量缺陷、材料選型不當及未按圖規(guī)范施工都是引發(fā)地下室滲漏問題的主要原因,所以在住宅項目的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過程中,只有加強設計、施工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理及質量管控作用,才能提高地下室的防水效果,有效避免滲漏問題的高頻率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