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其,劉志海,任起坡,張現(xiàn)東
(河北縱橫集團豐南鋼鐵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313)
目前,我國未利用鋼渣尾渣累積堆存量超過18億t,利用率卻只有10%左右,與西方國家相比,利用率較低,這不僅浪費了資源,同時也會對環(huán)境造成破壞。鋼渣主要是由硅酸三鈣、硅酸二鈣等礦物組成,屬于一種潛在的凝膠材料。但鋼渣所含的凝膠成分少、活性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鋼渣高價值資源化利用[1]。所以,必須要做好鋼渣預處理,盡可能將鋼渣粉化,將鐵渣分離,從而提高金屬料回收率,降低尾渣中游離氧化鈣含量。
自河北縱橫集團豐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全文簡稱豐鋼)一期項目投產(chǎn)以來,鋼渣熱燜一直困擾著生產(chǎn),經(jīng)常出現(xiàn)渣子悶不透、渣中帶鋼、出坑率低,導致熱燜坑周轉不及時,直接影響到正常生產(chǎn)和安全生產(chǎn)。為此成立公關小組對鋼渣熱燜進行技術攻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鋼渣熱悶工藝的反應機理包括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受化學反應膨脹應力、相變應力以及收縮應力的共同作用,鋼渣粉化,游離氧化鈣大幅度降低,實現(xiàn)鋼渣分離[2]。
物理變化是指高溫鋼渣遇水蒸汽急速冷卻,由于鋼與渣的膨脹系數(shù)不同,產(chǎn)生不均勻冷縮,致使渣殼爆裂分開。另外,隨著鋼渣溫度的降低,渣中的水硬性礦物C3S開始發(fā)生晶形轉變,體積膨脹,鋼渣進一步粉化。以上物理變化是鋼渣熱悶工藝實現(xiàn)渣鋼分離的基礎。
水硬性礦物C3S的晶形轉變過程:C3S→C2S+CaO
化學反應是指鋼渣中游離的氧化鈣和氧化鎂遇水蒸氣發(fā)生水解反應,并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體積膨脹,在熱燜罐中,基于高溫、高壓條件,鋼渣可快速粉化。這種水解反應消除了鋼渣的不穩(wěn)定性,是鋼渣資源化利用的基礎。具體反應為:CaO+H2O=Ca(OH)2,體積膨脹97.8%;MgO+H2O=Mg(OH)2,體積膨脹148%。
根據(jù)滲透理論,隨著水蒸氣分壓變大,傳質系數(shù)隨之增大,所以在鋼渣熱燜工藝中,水化反應時間將隨著熱燜罐水蒸氣濃度增加而縮短[3]。利用熱燜罐中鋼渣余熱,借助自解技術產(chǎn)生過飽和蒸汽進行熱燜,可快速消解掉鋼渣中游離的氧化鈣和氧化鎂。
鋼渣熱悶工藝流程:高溫鋼渣—天車—冷凝—悶渣池—翻渣—蓋蓋—打水熱悶—開蓋—汽運、皮帶—鋼渣二次磁選。
1)可在線處理鋼渣,整個流程精簡、效率高。
2)適用性強,對鋼渣初始溫度、流動性等沒有具體要求。
3)通過對熱燜過程中罐中的溫度、壓力等參數(shù)進行調(diào)整,可以對鋼渣中游離氧化鈣的含量進行有效控制。
4)該工藝耗時短,與其他熱燜法相比,時間可縮短約10 h,僅需1.0~1.5 h即可,可以滿足大中型爐煉鋼快速排渣的需求。
5)尾渣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加之并沒有降低水硬性礦物的活性,所以具有較高的資源化利用率。
6)鋼渣粉化徹底,處理后的鋼渣60%以上中粒度小于10 mm。
7)工藝流程環(huán)保節(jié)能,減少了環(huán)境污染,有利于清潔生產(chǎn)。
1)豐鋼生產(chǎn)以低碳鋼為主,鋼水碳含量相對偏低,過氧化嚴重,渣中FeO含量相對偏高,渣子偏稀入坑溫度高;倒渣時渣中帶鋼。
2)鋼渣熱燜、翻渣工藝不能滿足快節(jié)奏生產(chǎn)需要。
3)除塵閥門控制不好,不能實現(xiàn)有壓熱悶。
4)燜渣效果差,鋼渣塊度大,不能直接皮帶輸送。
1)首先從轉爐入手調(diào)整轉爐底吹參數(shù),采用大流量底吹氣體,增強中后期攪拌,嚴格把控一次倒爐碳含量,減少鋼水過氧化,降低渣中FeO含量,控制w(FeO)在15%以內(nèi)[4]。
2)降低轉爐造渣料的加入量,控制爐渣堿度在2.6~2.8之間,終渣w(MgO)為8%左右。
3)加強轉爐操作,控制噴濺,減少爐坑白渣量。4)轉爐出鋼必須出凈,嚴禁倒渣帶鋼。
1)增加渣罐數(shù)量,延長液態(tài)渣在渣罐當中的冷凝時間達到6 h以上,基本保證倒罐時罐內(nèi)全部為固態(tài)渣或有一定黏度的鋼渣。
2)重點關注翻渣過程,對存在液態(tài)渣較多的罐次,至少翻渣3次以上。每次翻渣做到深翻,大塊渣子用耙子打開,確保塊狀渣子小于400 mm。延長兩罐之間的翻罐時間,使鋼渣充分降溫。
3)翻渣過程中有打不開的大塊或鋼塊要清理出來,以免大塊在渣子上方形成保護傘影響透水。
4)對各悶渣坑的氣動閥門進行了改進,悶渣過程中根據(jù)蒸汽情況及時調(diào)節(jié)氣動閥門的開度,保證兩個排氣孔有蒸汽冒出,使悶渣坑內(nèi)部始終處于正壓狀態(tài),確保悶渣效果。
5)水系統(tǒng)增加了冷卻塔,大大降低了噴淋水的溫度,較少了悶渣打水時間。
6)燜渣打水時間控制在8~10 h,前1 h根據(jù)蒸汽量適當調(diào)整水量,之后按60 m3/t打水,使鋼渣充分與水結合,減少了鋼渣板結,總用水量控制在400m3。
改進鉤機攜帶翻渣爬,提高備件質量降低車輛故障率,提高車輛作業(yè)時間。加強員工操作技能培訓。
1)采用新的燜渣處理工藝,鋼渣處理周期由原來的20 h縮短到目前的不足12 h,消除了原來渣跨堆積大量渣山的情況;鋼渣熱燜后含有10%~15%水分,現(xiàn)場二次揚塵的現(xiàn)象得到杜絕。渣處理場地空氣平均含塵量由原來的10 mg/m3降低到4 mg/m3,較好地改善了環(huán)境。
2)采用燜渣處理后的鋼渣,粒度<20 mm的量占60%~80%,與原來的鋼渣熱潑工藝相比,省去了后續(xù)深處理的多級破碎設備。
3)鋼渣分離效果好,大粒級的鋼渣鐵品位高,金屬回收率由原來的94%提高到95%;尾渣中金屬含量<2%,減少了金屬資源的浪費。
4)鋼渣熱燜處理使尾渣中的游離CaO和游離MgO充分消解,消除鋼渣不穩(wěn)定因素,使鋼渣用于建材和道路工程安全可靠,尾渣的利用率達100%。
5)鋼渣熱燜處理使用來自于其他工序產(chǎn)生的污水,不需要新水補充,節(jié)約水資源,同時減少了廢水排放對環(huán)境的污染。
6)改進后的熱燜技術鋼渣小粒級有了明顯提升,皮帶運輸作業(yè)率提升到60%,極大降低了汽運車輛使用量。
通過各道轉爐和熱燜工藝上的改進,降低了原有熱燜工藝對環(huán)境的污染,縮短了處理周期,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皮帶作業(yè)率,真正起到了為生產(chǎn)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