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陽,畢煥洲,陳啟光
前列腺增生癥(BPH)屬于老年男性常見病,重度BPH需要前列腺電切術(TURP)進行治療。然而,TURP術后常常出現(xiàn)膀胱過度活動癥(OAB)等并發(fā)癥[1-2]。OAB主要表現(xiàn)為尿急、尿頻和夜尿增多,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明顯[3]。本研究應用中藥口服聯(lián)合外敷干預治療OAB,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收治的80例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膀胱過度活動癥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40例,年齡(52.6±3.8)歲,平均病程(6.4±2.1)年,IPSS評分(26.3±5.2);對照組40例,年齡(53.8±4.2)歲,平均病程(6.6±2.3)年,IPSS評分(26.9±5.5)。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患者BPH的診斷明確,接受TURP治療,出現(xiàn)膀胱過度活動癥,無尿管堵塞及尿路感染,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排除標準 有神經系統(tǒng)疾病、嚴重心肺功能障礙、嚴重的尿路感染,前列腺癌或者膀胱癌等惡性腫瘤患者。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前列腺電切術后,開始干預治療,其中觀察組應用中藥口服聯(lián)合外敷治療,中藥口服藥應用縮泉丸(生產廠家:廣東華天寶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44023538)6 g,日3次口服;外敷藥組成:烏藥、黃芪、白及、炒乳香、炒沒藥各5 g,研成粉末混合均勻,予陳醋3 g調成糊狀,貼于臍部,外部覆蓋包扎無菌紗布,TDP加熱15 min,1次/d;共治療2周。對照組應用托特羅定(生產廠家:南京美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0272)2 mg,2次/d,兩組均治療2周。
1.5 觀察指標 兩組術后7 d(置管期)膀胱痙攣次數(shù)和平均痙攣的時間,兩組患者術后14 d的每次尿量、每日尿急次數(shù)、每日排尿次數(shù)、急迫性尿失禁次數(shù)[4]。
IPSS、OABSS評分,其中IPSS評分共7個條目,每個條目的評分為0~5分,總分為0~35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患者的前列腺增生情況越嚴重[5]。OABSS評分共4個問題,總分為0~15分,包括急迫性尿失禁、尿急、尿頻、夜尿等膀胱過度活動癥狀,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6]。
2.1 兩組術后7 d內膀胱痙攣情況比較 術后7 d內,兩組患者的膀胱痙攣時間及次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膀胱痙攣時間及次數(shù)比較
2.2 兩組患者尿量、排尿次數(shù)等比較 術后14 d,觀察組患者自主排尿期內的每次尿量多于對照組,每日尿急次數(shù)、排尿次數(shù)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尿量、排尿次數(shù)等指標比較
2.3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PSS、OAB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PSS、OABSS評分均下降(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除術治療后,患者可出現(xiàn)膀胱過度活動癥的問題,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等[7]。相關研究顯示,前列腺電切除術治療之后,55.9%~87.2%的患者可能出現(xiàn)膀胱痙攣的癥狀,患者在腹部可出現(xiàn)脹滿疼痛,難以忍受,并出現(xiàn)下肢、盆底的肌肉痙攣[8-9]。此外,手術過程還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的膀胱過度活動癥[10]。在臨床治療上,目前應用較多的藥物托特羅定,屬于M受體阻滯劑,對于體內的M型受體具有明顯的高度親和性,可有效改善尿頻、尿急和尿失禁等問題,但其可導致頭暈、口干、眼干、眼瞼水腫和排尿困難等不良反應[11-12]。有報道,應用麻醉鎮(zhèn)痛類藥物可改善膀胱過度活動癥,但因為該類藥物具有成癮性,導致其應用局限[13]。對于上述問題,尋找安全、有效的藥物,成為探索的方向。
中醫(yī)學對于前列腺及尿道等相關的疾病有其獨到的認識,將本病歸納到小便不利的范疇,考慮脾腎虧虛,膀胱失約,且手術耗傷氣血,脈絡受損,導致出現(xiàn)疼痛、失禁等一系列的癥狀[14]。本研究應用縮泉丸聯(lián)合中藥臍部外敷治療。其中縮泉丸中的益智仁主要起到補益脾腎的作用,可以固精縮尿;山藥健脾胃,補中氣,固澀精氣,配合烏藥散寒調氣,治療小便頻數(shù)[15]。臍部外敷中藥,屬于中醫(yī)外治法范疇,以中醫(yī)經和臟腑學說為理論的依據,因為臍部表皮角質層較薄,藥物滲透性較好,可以有效提升藥物吸收率[16]。本研究應用烏藥、黃芪、白及、炒乳香、炒沒藥外敷,起到益氣溫腎散寒、行氣止痛收斂的作用。
本研究對比分析不同的治療方案在膀胱過度活動相應癥狀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在術后7 d內,觀察組的膀胱痙攣時間及次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應用中藥口服聯(lián)合藥物外敷可以有效改善膀胱痙攣情況。術后14 d,觀察組自主排尿期內的每次尿量多于對照組,每日尿急次數(shù)、排尿次數(shù)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數(shù)均少于對照組。結果表明,中藥口服聯(lián)合藥物外敷對控制電切術后的膀胱過度活動癥效果顯著,觀察組患者的自主排尿期內的尿量多于對照組,患者每日尿急次數(shù)、排尿次數(shù)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數(shù)明顯減少。觀察組的IPSS、OABSS均優(yōu)于對照組?;颊叩木窬o張及尿道疼痛等癥狀明顯減輕,有利于患者的康復。中藥內服聯(lián)合外敷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癥狀。
綜上所述,中藥的內服和外用可以有效補益脾腎不足,疏通經絡,改善膀胱失約的癥狀,但具體的治療機制,還需要增加樣本量來進一步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