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華
摘 要:非遺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積累的寶貴資源,是無價之寶,相對物質文化遺產來說,非遺是無法獨立存在的,它是一種無形的、內涵的表達,依賴人類活動的介入才得以存在。但是隨著世世代代的相傳,非遺在這一過程中出現損失甚至是消亡,非遺表現出極具脆弱性的特點。做好非遺的保護正是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保護,責任重大。對于非遺最有效的保護方式則是將其置于它生長的地域環(huán)境中,在人們共同的努力下,為非遺營造一個適宜發(fā)展和傳承的環(huán)境。文化館作為非遺研究和保護的主體,在文化傳播方面有著較強的優(yōu)勢,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也有著絕對性的優(yōu)勢。文章針對文化館在非遺保護與傳承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分析了非遺保護與傳承中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幾點建議,使文化館的作用得到發(fā)揮,促進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持續(xù)進行。
關鍵詞:文化館;非遺保護與傳承;重要作用;建議
文化館是非遺研究和保護的主體,在文化傳播方面更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近年來各級文化館積極推進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眾多非遺文化,已經成為我們最為寶貴的資源,是無價之寶。但是一直以來非遺損失甚至是消亡的情況都有存在,大量的非遺遭到破壞,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為了加大對非遺的保護力度,各級文化館應該發(fā)揮自身作用,重視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組建優(yōu)秀的技術人員隊伍,提高地區(qū)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水平,將我們寶貴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傳承下去。因此,本文圍繞文化館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的重要性進行研究,并分析了非遺保護工作的現狀,最后對文化館提出了幾點建議,使其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發(fā)揮職能,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1 文化館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的作用
1.1 保護與傳承非遺
文化館屬于基層文化事業(yè)單位,與其他文化機構相比,文化館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有著絕對性的優(yōu)勢,比如對傳統(tǒng)文化了解更加深入、與群眾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等。文化館在具體工作中主要負責收集、整理以及保護民族民間文化藝術遺產,所以文化館也有其特殊性質,與傳統(tǒng)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文化館可以根據自身的屬性特點和優(yōu)勢對非遺進行傳播與展示,甚至可以舉辦展覽會,起到更好的宣傳作用。另外,各級文化館以及不同地區(qū)的文化館之間可以建立起交流聯系,借鑒非遺保護與傳承過程中比較成功、成熟的經驗,再根據本地非遺的特點將收集到的保護方法進行優(yōu)化,從而提高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有效性,也能將各級文化館的重要作用發(fā)揮出來。
1.2 文化館的傳播教育作用
當前我們正面對著大數據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互聯網技術日益成熟,人們的生活、工作逐漸被各種信息所裹挾,信息傳播效率更高,也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諸多便利。而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等也為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帶來了更多的便利與優(yōu)勢。文化館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發(fā)揮自身的宣傳功能,讓更多的人對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使人們自覺主動地參與非遺保護與傳承,這樣才能使非遺這一寶貴的文化資源一直傳承下去,展現其技藝上的價值。另外,各級文化館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知識講座,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對非遺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如何去保護和傳承等有更全面的了解,從而發(fā)揮文化館的重要傳播與教育作用。
1.3 文化館的輔導培訓作用
文化館也是比較好的輔導與培訓場所。一些對非遺保護與傳承比較感興趣的群體,因為缺少專門的機構對其進行輔導與培訓,對于非遺只能望而卻步,這不利于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所以,作為特殊的機構,文化館可以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為人們提供輔導和培訓,也可以向國家申請專門用于輔導和培訓的資金,邀請行業(yè)內的專家講師對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專業(yè)的輔導和培訓也有助于培養(yǎng)一批能夠保護與傳承非遺的非專業(yè)人士,對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意義重大。
1.4 文化館的研究作用
非遺是歷史的產物,也是時代發(fā)展的載體,隨著時間的流逝非遺會受到環(huán)境、語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漸漸出現損壞、消亡等,如果不做好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那些寶貴的資源將會完全消失在現代社會中,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大的損失。為了更好地保護非遺文化,文化館應該發(fā)揮自身的研究作用,積極培養(yǎng)和引進專業(yè)人才,借助自身的優(yōu)勢做好非遺文化研究,這對于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的持續(xù)推進有著重要的作用。
2 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現狀
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及物力,大家共同努力才能順利完成這一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將我們寶貴的文化財富保護起來。但是非遺保護與傳承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長期性以及可持續(xù)性等特點,所以在保護與傳承過程中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經費、人力、設施等,否則難以開展各項工作。非遺保護與傳承的現狀具體分析如下。
2.1 專業(yè)人才稀缺
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工作煩瑣,加上非遺文化表現出脆弱性的特點,很容易受到人為損壞,所以非遺的挖掘、收集、建檔、開發(fā)保護過程都應該由專業(yè)人員完成,這樣才能避免出現人為損壞或其他問題發(fā)生。目前,很多基層文化館中的老一輩專家都已經到了退休年齡,而非遺保護是需要在長時間的研究和實踐中積累經驗和教訓才能完成的工作,短時間內仍然缺少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yè)人士,這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館發(fā)展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2.2 缺少充足的經費作為保障
受到歷史因素影響,我國很多非遺都分布在農村地區(qū),文化館要想對這些非遺進行普查、建檔、保護、傳承、研究以及開發(fā)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經費、人力和物力的,尤其是經費將是巨大的數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工作開展。這也是現階段文化館亟須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基層文化館的經濟實力不足,會導致非遺文化保護工作難以進行。因此,在經費方面仍然需要國家給予大力支持,將非遺文化都保護起來,避免那些有文化價值的非遺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消亡。
2.3 保護力度不足
在我國很多地區(qū),傳承非遺的藝人都已經是古稀老人,他們掌握著非遺技藝,但是在思想觀念上非常保守,對于國家針對非遺保護與傳承展開的工作了解也不深入,顧慮比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技藝的傳承。另外,大部分人對于非遺文化都缺乏保護意識,對于非遺的傳承更是了解不多,這些都給文化館的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影響保護工作的開展。
2.4 非遺傳承滯后
在當今社會,年輕人更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和潮流文化,對于傳統(tǒng)民俗文化卻不感興趣,甚至無人問津,一些傳統(tǒng)技藝面臨失傳絕跡的困境,給非遺的傳承帶來很大的影響。一直以來,傳承非遺的方式基本是師傅傳給徒弟,這種單一的傳承方式很難對技藝進行廣泛推廣和傳播,加上現在的年輕人對這些老一輩的技藝興趣不高,學習起來難度大。同時,在無法獲得政府和民間足夠的資金支持下,傳承人的積極性也受到了影響,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傳承的動力不足,不愿意繼續(xù)傳承下去。
3 文化館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發(fā)揮作用的建議
文化館在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有著絕對的優(yōu)勢,要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加大非遺保護與傳承的力度,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本文認為文化館應該積極執(zhí)行國家的方針政策,即“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履行好自身的職能,切實做好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文化館的具體實施建議如下。
3.1 加大非遺保護的宣傳力度
文化館要想做好非遺的保護與傳承,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到位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非遺文化,主動地參與到非遺保護工作中,文化館才能將各項工作落實到位。針對宣傳問題,文化館可以利用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自媒體等進行非遺相關知識的普及,對地區(qū)非遺文化的價值進行廣泛宣傳。文化館還應該每年組織“文化遺產日”的宣傳教育活動,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增強人們的參與感、使命感和責任感,有助于非遺保護與傳承。另外,我們應該明確的是,任何民間藝術的生存與發(fā)展都是需要將自身藝術帶入到民間民族文化活動中的,只有這樣人們才能對民間藝術有深入的了解,贏得民眾的喜歡,才能得到宣傳推廣。因此,文化館可以在政府的幫助下經常性地組織開展專項大賽,為群眾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為技藝傳承人提供切磋交流的機會和場所。
3.2 做好普查摸底工作
普查摸底是文化館在進行非遺保護工作中基礎性的工作內容,尤其是一些地區(qū)非遺種類比較多,需要對其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在做好普查摸底工作的前提下,將已經評定的國家級、省級、縣級等民族民俗藝術保護項目做好整理建檔并記錄到數據庫中,及時向有關部門申遺,由專家對普查出的項目進行評審和科學認定,以便后續(xù)做好非遺的保護。通過普查摸底可以全面了解和系統(tǒng)地掌握地方非遺開發(fā)利用現狀,然后針對性地制定非遺保護的工作方案,避免非遺受到人為的破壞。
3.3 加強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
文化館在進行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中還需要加強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非遺保護過程中工作內容比較煩瑣,覆蓋面大,所以對工作人員的要求非常高,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其專業(yè)技能是現階段文化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方面文化館可以對現有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提升專業(yè)水平,可以邀請資深的專家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另一方面與院校建立人才培養(yǎng)合作關系,設置專門的課程,培養(yǎng)專業(yè)人員,為文化館的持續(xù)發(fā)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3.4 技術層面做好非遺傳承工作
技術層面也就是指非遺的傳承人,他們有著既定的專業(yè)技術以及高超的技藝,但是從目前的調查情況來看,傳承人年齡偏大,甚至后繼無人的情況已經是常態(tài),很多非遺都在面臨著失傳、斷代的困境。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發(fā)生,文化館必須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做好非遺的保護與必要的培訓措施,即保護現有傳承人的技藝,對原有技藝進行保存。與此同時,加強培養(yǎng)傳承人的繼承人可以對其進行資助扶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使新的傳承人主動地參與到技藝學習中,將技藝傳承下去,而且在生活方面也給予了很好的保障,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非遺得到有效的保護與傳承。
3.5 文化館管理層要做好領導工作
文化館的管理層對于非遺保護與傳承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管理層直接影響到相關政策的執(zhí)行和制度建設。只有科學地領導和管理,才能不斷地推進非遺保護工作的進行。文化館作為政府公益性群眾文化事業(yè)單位,有著較強的執(zhí)行權力,這是文化館開展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管理層應該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在各項工作中嚴格要求工作人員認真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履行好自身的職責和義務,將“保護、繼承、發(fā)展”真正地落實。同時,管理層還應該積極地推進非遺工作中規(guī)章制度的建設與完善,使各項工作得到約束和規(guī)范,對于不按照規(guī)章制度行事的人員要追究其責任,保證非遺保護與傳承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政策方面應該做到及時到位,在政策保障下才能將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尤其是對于瀕臨滅絕的非遺保護與搶救,要確保經費落實到位,還要對經費的使用進行監(jiān)督,將每一分經費都得到有效的利用。
4 結論
綜上所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是不能用金錢衡量的。為了避免非遺文化損壞或消亡,文化館應該借助自身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的優(yōu)勢,將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工作落實到位。非遺保護與傳承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化工程,覆蓋面廣,涉及的內容多,短時間內是難以做出成效的,它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長時間的不斷堅持才能完成。文化館作為非遺保護與傳承的中堅力量,肩負著重任,尤其是管理層應該正確認識文化館的重要作用,加強制度建設、政策保障,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加快專業(yè)技術人才隊伍培養(yǎng),采取多種激勵手段培養(yǎng)具備高超技藝的傳承人,將非遺文化傳承發(fā)揚光大。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為文化館的工作提供新思路,在我們共同努力下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亦慶.淺論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優(yōu)勢和作用發(fā)揮[J].青年文學家,2012,(17):222.
[2]聞斌.淺論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優(yōu)勢和作用發(fā)揮[J].青年時代,2016(20):68.
[3]林立.淺談文化館在非遺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6(14):12.
[4]相恒平,王西江.文化館在非遺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探析—以日照市為例[J].人文天下,2016(3):36-40.
[5]王小曼.文化館如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發(fā)揮作用[J].神州民俗,2015(11):25-27.
[6]李亞敏.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神州,201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