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天前,成都鐘女士作為某電商平臺的新用戶,原本40多元的耳機(jī)她僅花了1元便買下了。兩三天后,鐘女士接到備注為“物流快遞”的號碼來電,一名自稱是“快遞客服人員”的人向鐘女士致歉:“不好意思,包裹在配送中壓壞了……要不然雙倍賠償你?”鐘女士按照“客服人員”的引導(dǎo),開始了一系列輸入驗(yàn)證碼的操作。隨后鐘女士銀行卡中4000元被轉(zhuǎn)走,她才意識到自己受騙了。警方提醒,即便真遇上退賠,也是原路返回,微信、QQ等社交軟件并不能適用官方理賠舉證。
(摘自《成都商報(bào)》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