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忠
(鐵正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濟南 250014)
京唐鐵路JTZQ-6 標段起止里程為 DK128+077.46 ~DK153+874.6,本段以新沖積平原地形為主,具有平坦、地勢開闊的基本特點?,F(xiàn)場勘察結果表明,沿線分布第四系孔隙潛水,埋深約3m。地下水補給形式相對單一,以大氣降水為主,具有較強的硫酸鹽侵蝕特點。路基為基礎施工內容,通過CFG樁實現(xiàn)對地基的有效加固處理【1】,樁頂設0.15m 碎石墊層和0.5m 底板。以級配碎石為施工材料,經(jīng)填筑后形成厚度為0.4m 的路基基床表層;路堤基床底層用改良土填筑,厚度2.3m;使用滲水土填料完成基床底層建筑作業(yè)。
1)組織物理指標試驗,通過此方式掌握填料的質量情況,基本測試指標包含含水率、密度、顆粒等;
2)填筑、碾壓設備選型;
3)施工工藝參數(shù),填筑階段包含攤鋪厚度和設備行進速度等,碾壓階段包含設備組合方式、機具選擇、設備行進速度等。
滲水土填筑對施工工藝提出較高的要求,遵循“三階段、四區(qū)段、八流程”的原則,依次完成各部分的填筑作業(yè)。選擇長度為100m 的代表性路段,于該處組織填筑工藝試驗,分析填筑工藝參數(shù)的可行性,視實際結果靈活調整。路基加固選用的是CFG 樁。鋪設碎石墊層和鋼筋混凝土底板,若質量滿足要求,則組織滲水填料填筑試驗。
碾壓方式組合試驗共采用3 種方式,具體碾壓區(qū)域為第一層左側、右側和第二層的左側,主要工藝為:
1)靜壓 1 遍+弱振 1 遍+強振 1 遍+再靜壓 1 遍;
2)靜壓 1 遍+弱振 1 遍+強振 2 遍+再靜壓 1 遍;
3)靜壓 1 遍+弱振 1 遍+強振 3 遍+再靜壓 1 遍。
可以得知,上述3 種碾壓方式的區(qū)別在于強振遍數(shù)不同,施工期間設備行進速度都控制為2.5km/h,虛鋪厚度為35cm。
填筑虛鋪厚度的控制標準取30cm、35cm、40cm,分析各自的施工情況,展開對比試驗。碾壓作業(yè)采取的是靜壓1 遍+弱振1 遍+強振2 遍+再靜壓1 遍的方式,施工期間設備行進速度為2.5km/h。
第二層左、右側施工過程中,將各自的碾壓速度控制為2.5km/h、4km/h,在此條件下展開對比試驗。結束碾壓作業(yè)后檢測壓實度指標,包含孔隙率、彈性模量等,根據(jù)所得結果繪制曲線圖,分析在不同碾壓速度下各項指標的具體表現(xiàn),以此為依據(jù)確定合適的碾壓施工工藝,包含碾壓組合方式、設備行進速度以及厚度控制標準。
施工單位自檢,同時由監(jiān)理嚴格檢查試驗段施工質量情況。結果表明:若選擇AB 組(滲水土)填料,此時的路堤及基床底層施工質量良好,實測的壓實標準可滿足要求,可以得知虛鋪系數(shù)為1.15。壓實作業(yè)可選設備為18t 壓路機,要求松鋪厚度控制為35cm,施工期間加強對含水率的控制,參考的是最佳含水率的40%,實際結果應在該值的±1%范圍內波動。基床以下路堤施工時,應有序完成5 遍碾壓作業(yè)。
以表1 的內容為參考,選擇合適的虛鋪系數(shù)。
表1 路基滲水土試驗段第一層碾壓沉降量統(tǒng)計表
試驗檢測數(shù)據(jù)要具有代表性且在數(shù)量上應相對較多,因此增加試驗檢測頻率,根據(jù)現(xiàn)行規(guī)范得知,在K30(地基系數(shù))、Evd(動態(tài)變形模量)、Ev2(靜態(tài)2 次變形模量)3 項指標的測試中,每填高90cm 所設置的測點數(shù)量應達到4 個,實際采取每填高30cm 便設置測點的方式。K30、Ev2的檢測流程較為復雜,對人力資源以及時間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試驗后分析2項指標與Evd的關系,再根據(jù)Evd的實測值進一步得出K30、Ev2的值,此方式可有效提高檢測效率。通過對檢測結果的分析得知,孔隙率<15%,且Ev2也完全滿足要求,路堤中Evd為37.2,除此之外的其他指標也都滿足要求,總體來看表現(xiàn)較佳。
地基加固作業(yè)選擇的是CFG 樁,所用設備以長螺旋鉆機為主,并配套混凝土攪拌機,共同配合從而高效完成CFG 樁的施工作業(yè)。
根據(jù)施工要求使鉆機轉移至指定位置,檢查垂直標桿的位置情況,將其用于反映塔身導桿的位置,若存在偏差則及時調整,確保鉆桿與樁位中心對齊,嚴格控制好CFG 樁垂直度偏差,要求該值不可超過1%,否則視為不合格。
以設計配比為準稱量原材料,混合后再給予充分的攪拌,為確?;旌狭腺|量,每盤攪拌時間至少要達到60s,檢驗生產所得的混合料性能。確保坍落度穩(wěn)定在16~20cm,若高于該區(qū)間,可見樁頂存在大量浮漿,樁體強度難以達到設計要求;若坍落度低于該區(qū)間,則會對泵送性能造成影響。此外,選取2組試塊,分析其強度情況,進一步檢驗配合比的可行性。
鉆孔初期需要關閉鉆頭閥門,伴隨鉆進作業(yè)的持續(xù)推進,鉆頭觸及地面后則要及時開啟馬達,以便快速向下鉆進。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則,鉆桿晃動時則要適當放慢進尺,以免出現(xiàn)樁孔偏斜現(xiàn)象。此外,施工作業(yè)面的標高也是重要的控制指標,需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調整【2】。對于卵石層的鉆進作業(yè),會導致進尺變慢,與此同時,可見機架發(fā)生輕微的晃動現(xiàn)象,可以根據(jù)此特征判斷鉆桿進入該層的深度。
鉆進并滿足深度要求后,需選擇合適的時間提拔鉆桿,考慮混合料泵送量的實際情況,調整好拔管速度,使兩者形成相匹配的關系,保證管內的混合料穩(wěn)定在特定高度。對于飽和砂土層的施工作業(yè),不允許停泵待料,正常狀況下拔管線速度以1.2~1.5m/min 為宜,對于淤泥質土施工環(huán)境,則要適當放慢速度。做好上根樁的施工作業(yè),將鉆機轉移到下一施工點位,施工作業(yè)有序推進。
1)成孔深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及時暫停鉆進,組織混合料的泵送施工作業(yè),檢查鉆桿芯管內部混合料的情況,若完全充滿則要及時拔管,單次提鉆高度應控制在25cm 內,避免先提管后泵料的情況。
2)完成灌注施工后,以插入式振搗棒為主要工具處理混凝土,加振時間為3~5s,通過此方式提高混合料密實度。樁頂用土封頂,保證施工質量,不可出現(xiàn)干縮裂紋。
3)成樁施工作業(yè)要具有連續(xù)性,確保供料充足,以免因混合料供應中斷而導致停機待料現(xiàn)象。通過地質勘察報告分析施工情況,盡可能避開飽和砂土。完成灌注施工后,及時使用水泥袋蓋好樁頭,實現(xiàn)有效的防護。施工期間要注重對投料量的控制,必須達到設計灌注量或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增加。
4)成樁誤差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其中,樁長允許偏差為100mm、樁徑為20mm、垂直度偏差不可超過1%。單排布樁時,要求樁位允許偏差不超過60mm。
滲水土的特殊之處在于透水性較強,將其作為路基填筑施工材料可達到提高排水效率、減小工后沉降的效果,解決了傳統(tǒng)方式下因填料透水性不足而引發(fā)的路基質量問題。本文則圍繞滲水土路基施工工藝展開探討,提出施工技術要點,以期給類似工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