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王陽明在廣西來賓

        2021-01-22 00:18:41吳孝斌
        文史春秋 2021年12期

        吳孝斌

        王守仁(1472—1529),本名王云,字伯安,號陽明,世稱王陽明。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是心學集大成之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進士,初任刑部主事,歷任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南京兵部尚書、左都御史等職,接連平定南贛、寧王朱宸濠之亂及兩廣盜亂,獲封新建伯,后追贈新建侯,謚號文成,是明代憑借軍功封爵的3位文臣之一。

        來賓市位于廣西中部,轄忻城縣、象州縣、武宣縣、金秀瑤族自治縣和興賓區(qū),代管合山市(縣級)。王陽明與今來賓市結(jié)緣的是他暮年之時所指揮的大藤峽平亂與八寨之戰(zhàn),從他所寫《處置八寨斷藤峽以圖永安疏》中的“臣因督兵,親歷諸巢,見其形勢要害”可知,王陽明當年曾親自踏上了來賓市的這些險要之地,進行實地考察。

        武宣記憶

        大藤峽,也稱斷藤峽、永通峽,地處武宣縣至桂平市的黔江下游,是廣西境內(nèi)最長的峽谷,其流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是指從武宣縣城至桂平弩灘的流域,以上下各有一處明代“敕賜永通峽”摩崖石刻為標志。狹義是指從武宣縣三里鎮(zhèn)勒馬村至桂平弩灘的流域,入峽口位于勒馬村境內(nèi)。傳說古時有大藤如斗,橫跨江面,晝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因而得名。

        明朝大藤峽地域的瑤民武裝倚仗其險,長期控制黔江航道,不時襲擊地方官紳,搶劫過往商船。大藤峽與八寨的瑤民武裝互相呼應,被明王朝視為心腹大患。

        明代田汝成著《炎徼紀聞·斷滕峽》記載:“抵自藤峽徑府江約三百余里,以力山為中界,諸賊往往相通,互為死黨?!?/p>

        清代朱彝尊選編的《明詩綜》中有《藤峽謠》:“自藤峽徑府江三百余里,諸蠻互為死黨,出劫商船……峽人謠云:盎有一斗米,莫泝藤峽水;囊有一百錢,莫上府江船?!?/p>

        瑤民武裝不時襲擊沿江之武仙(今武宣縣)、潯州(治所在今桂平市區(qū))、藤縣、梧州諸城,明宣德六年(1431年),武仙縣城不得不從原址(今三里鎮(zhèn)舊縣村)遷至今址(今武宣鎮(zhèn)城區(qū)),并改縣名為武宣縣。

        明嘉靖六年(1527年)五月,因廣西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領(lǐng)盧蘇、王受造反,總督姚鏌不能平定,朝廷起用王陽明任兩廣總督,前往廣西征討思田之亂。十一月二十日,帶病在身的王陽明抵達梧州蒞任。十二月,他受命暫兼任兩廣巡撫。

        王陽明運用其心學思想,不費一兵一矢即迅速平定了思田之亂。廣西各地父老見狀,遂成群結(jié)隊前來控告,請求他乘勝解決斷藤峽等問題。

        明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王陽明對斷藤峽及八寨進行突襲并取得完美的勝利,他寫下《破斷藤峽》詩一首:

        才看干羽格苗夷,忽見風雷起戰(zhàn)旗;

        六月徂征非得已,一方流毒已多時。

        遷賓玉石分須早,柳慶云霓怨莫遲;

        嗟爾有司征既往,好將恩信撫遺黎。

        《明史·王守仁傳》載:“斷藤峽瑤賊,上連八寨,下通仙臺、花相諸洞蠻,盤亙?nèi)儆嗬?,郡邑罹害者?shù)十年。守仁欲討之,故留南寧。罷湖廣兵,示不再用。伺賊不備,進破牛腸、六寺等十余寨,峽賊悉平。遂循橫石江而下,攻克仙臺、花相、白竹、古陶、羅鳳諸賊?!?/p>

        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武宣縣志》亦載:“斷藤峽……嘉靖間諸瑤又據(jù)險為亂,王文成公守仁合師征之,至今安聀?!薄疤賺{始末:……諸蠻緣此無忌,大肆掠奪,江路為斷。時總督王守仁定田州還,兩江父老遮道言峽賊阻害狀,守仁上疏請討報可。守仁率湖兵至南寧,約日會兵,寇聞湖兵且皆逃匿。守仁故為散遣請諸兵狀,寇弛不為備。乃令官軍突進……賊奔斷藤峽,復追擊破之。賊奔渡橫石江,溺死六百余人,俘斬甚眾,賊潰散?!敝緯浝盍垺队晌湫?jīng)大藤峽感韓公雍王公守仁蔡公經(jīng)平峽瑤舊跡為賦長句》,亦有“文成公士兵佯撤備方馳,偃旗息鼓深藏逃,攻堅搗穴風披靡,橫石江填斷不流”之語。

        關(guān)于橫石江(今武宣縣境內(nèi)的黔江區(qū)域),《御批歷代通鑒輯覽》在記錄王陽明此行中有特別的標注:“橫石江,亦曰橫水江,在潯州府武宣縣東南,柳州右江上源諸水至此合流而東,即大藤峽?!?931年5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橫石江亦曰橫水江。在廣西武宣縣東南。黔江上源諸水。至此合流而成。即大藤峽?!?/p>

        武宣境內(nèi)至今尚存當年王陽明征戰(zhàn)大藤峽的古跡。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武宣縣志》第六編載:“北河區(qū)勒馬埠有壘營二,寬長三十余丈,煙墩三個,相傳系明王守仁征大藤峽所建?!?000年出版的《柳州地區(qū)志·軍事志》載:“明嘉靖七年(1528),明軍于武宣縣勒馬埠修建烽火臺3座。今已廢。”“田臺村、勒馬埠兵營。明嘉靖七年(1528),明軍于武宣縣田臺村,筑兵營兩座,周圍長數(shù)十丈,高6尺。又于勒馬埠筑兵營1座,寬30余丈。今遺址尚存。”

        為紀念王陽明征戰(zhàn)大藤峽之功,武宣地方民眾在大藤山山麓立廟用以供奉祭祀王陽明。民國三年(1914年)《武宣縣志》有載:“大藤山發(fā)脈由東鄉(xiāng)里村背而來,延蔓五十余里,高六十余丈,明王守仁征平大藤峽,民載其德,因立廟此山麓以奉祀之。”

        始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的武宣文廟至今仍供奉有王陽明的靈位。

        忻城記憶

        忻城在明代時期基本均屬慶遠府(府治宜山)轄境,明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縣為土縣,仍屬慶遠府管轄。

        一、八寨風云。

        “八寨”之名始見于元代,明代的八寨遺址地處都陽山脈以南,大明山以東的石山地區(qū),即今忻城縣古蓬、北更、遂意和紅渡4鄉(xiāng)鎮(zhèn)地,以及上林縣的石門村地,總面積約800平方千米。

        關(guān)于“八寨”之名,明代忻城土縣第六世土官莫鎮(zhèn)威在《協(xié)剿八寨記》中記有:“八寨,曰思吉,曰周安,曰古蓬,曰古缽,曰古卯,曰都者,曰羅墨,曰剝丁……”《忻城縣志》(1997年版)載:“思吉,亦稱蘇吉,即今紅渡鎮(zhèn)思吉村;周安,即今古蓬鎮(zhèn)龍利村公所的舊鎮(zhèn)屯;古蓬,位于今古蓬街南面;古缽,即今紅渡鎮(zhèn)古缽村;古卯,在今舊鎮(zhèn)村東南約三公里處岜卯山的南面;都者,即今遂意鄉(xiāng)瓊古村到健流村這一狹長的山谷;羅墨,故址即今紅渡街;剝丁,今為北丁村,古蓬鎮(zhèn)南五公里處的三叉路口上,背山面嶺?!?/p>

        明嘉靖《廣西通志》卷五十六載:“又如柳州府賓州八寨與忻城相近,忻城縣賊不動則已,動則招宜山縣平田、風火,馬平縣山充、大路等賊前往八寨屯聚去,招來賓縣北三北四白牛黃峽等賊動經(jīng)千百越境,忻城八寨實為賊之淵藪?!?/p>

        明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兩廣總督兼巡撫王陽明調(diào)動之前思恩、田州已經(jīng)歸降的盧蘇、王受武裝力量,悄然發(fā)起平定八寨之戰(zhàn)。

        《明史紀事本末》卷三十九載:“守仁因八寨賊去斷藤稍遠,別遣布政使林富、副總兵張佑監(jiān)督土目盧蘇、王受五千余眾,進剿入寨瑤賊,各兵乘夜銜枚襲之。昧爽抵賊巢,遂破石門天險,賊始驚覺,且戰(zhàn)且走。日午,賊結(jié)聚二千余人來拒,官軍奮擊之。賊既失險氣奪,不能支,遂大潰,奔入重險。官軍夜募死士掩其不備,二十四日,襲古蓬寨,破之。連克固安(“固安”應為“周安”之誤?!髡咦ⅲ⒐爬?、都者峒諸寨,于是八寨之賊亦盡。前后擒斬三千余人,兩江底定?!?/p>

        王陽明以其智慧迅速平定了八寨之亂,心有感慨而寫下《平八寨》詩一首:

        見說韓公破此蠻,貔貅十萬騎連山。

        而今止用三千卒,遂爾收功一月間。

        豈是人謀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師還。

        窮搜極討非長計,須有恩威化梗頑。

        二、移筑南丹衛(wèi)。

        平定八寨后,出于長治久安的考慮,王陽明親自到周安諸寨進行實地考察,決定將南丹衛(wèi)(明代廣西重要的軍事衛(wèi)所)從賓州(今賓陽)遷至周安。

        王陽明在《議立縣衛(wèi)》一文中寫道:“看得八寨瑤賊,稔惡為患,巢穴連絡千里,實為廣西眾賊之淵藪。近該本院進剿,掃蕩巢穴,若不及今設(shè)置軍屯衛(wèi)縣,據(jù)其心腹要害,以厄塞各賊呼吸之咽喉,斷絕各賊牽引之脈絡,不過數(shù)年,又將屯聚生息,禍根終未剪除。本院身親督調(diào)各兵,看得周安堡正當八寨之中……但未經(jīng)廣詢博訪,詳審水土之善惡,民情之逆順,中間有無利害得失,擬合再行查訪……”

        明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十二日,王陽明在《處置八寨斷藤峽以圖永安疏》中正式提出“移筑南丹衛(wèi)城于八寨”:“臣等看得八寨之賊實為柳、慶諸賊之根柢?!裥野苏ひ哑剖?,正宜乘此平靖之時,據(jù)其要害,建置衛(wèi)所,以控馭群賊。臣等看得周安堡正當八寨之中,四方賊巢道路之所,會議于其地創(chuàng)筑一城,度可以居數(shù)千之眾者,而移設(shè)南丹一衛(wèi)于其間?!?/p>

        作出移筑南丹衛(wèi)的決定之后,王陽明立即安排賓州守備孫綱等人開始進行工程建設(shè)。不久,王陽明病而歸亡,繼任者林富另作他計而停止了此工程建設(shè)。

        此南丹衛(wèi)移筑舊址位于今忻城縣古蓬鎮(zhèn)周安村東側(cè)滂江河兩岸,整個遺址現(xiàn)在全被辟作磚瓦窯和石灰窯及農(nóng)作基地,分布面積約1.5平方千米,由3座城及城外烽臺組成,城垣為夯土建筑。

        三、白虎山石刻。

        在忻城縣古蓬鎮(zhèn)凌頭村委周安屯西白虎山東麓和西麓的石壁上有明、清時期的摩崖石刻18方,大小不一,書體各異,篆、楷、行、草均有,部分被毀,是研究古代八寨的重要歷史文物,其中有10方石刻與王陽明平定八寨及移筑南丹衛(wèi)有關(guān)。

        (一)張祐次石壁韻題刻。高0.53米,寬0.64米:

        仙子何年到此游,漫留真跡識巖頭。

        詩藏舊誡昭昭在,水繞新城款款流。

        八寨定知成俗美,九重無復動邊愁。

        我來勒石銘功德,地久天長頌不休。

        粵城可蘭書

        張祐,廣東南海人,字天祐,號可蘭。明弘治年間襲世職為廣州衛(wèi)指揮使,正德年間擢副總兵,鎮(zhèn)守廣西,進署都督僉事。明嘉靖初被彈劾懷奸避難而入獄,后釋放令閑住。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陽明奏請朝廷重新起用張祐擔任副總兵,并負責征剿八寨之事。

        (二)嘉靖戊子歲閏月十八日題刻。在臥仙巖上,高0.5米,寬0.64米:

        協(xié)同鎮(zhèn)守副總兵鎮(zhèn)國將軍張祐奉兵部尚書新建伯王委重建筑南丹衛(wèi)城。偶登仙人石,惟冀工役早竣,永奠茲土,務俾夷瑤綏服咸歸。春臺玉燭之中,人馬平安,共至壽考??祵幹颍蔽?,乃遂予私。時同事者按察副憲翁公,分理則南寧府同知陳志敬、賓州守備孫綱也。

        嘉靖戊子歲閏月十八日題

        (三)陳煥題詩。在臥仙巖上,碑高0.44米,寬0.86米:

        陽明王子已仙游,留得芳勛勒石頭。

        高鳥重投網(wǎng)罟入,逋魚均放水波流。

        聿興粉蝶青霄立,無復編民卒歲愁。

        駐節(jié)偶來多古跡,一尊酒盡未歸休。

        分守道余姚陳煥書

        陳煥,浙江余姚人,歷任工部主事、江西按察使、布政使,入為光祿寺卿。

        (四)李應祥次韻題刻。在臥仙巖上,碑高0.48米,寬0.62米:

        仗鉞西來豈浪游,指麾烽壘萬山頭。

        七年渾若丹心盡,一洗滂江血赤流。

        圣代版圖今鎮(zhèn)靜,邊域鬼魅莫驚愁。

        太平已許將軍置,耕鑿謳歌口益休。

        荊楚李應祥次韻

        李應祥,湖南臨澧人,由武生投軍,常立戰(zhàn)功,授廣西思恩參將,后升松潘副總兵,入武軍營任副將,萬歷十三年(1585),出任四川總兵。

        (五)孫綱跋題。在臥仙巖旁石壁上,高0.29米,寬0.75米:

        鈞旨于斯八寨游,無村夜泊此巖頭。

        兇山有約如回顧,惡水無情向北流。

        此地傳聞生賊種,累朝殺戳使人愁。

        從今設(shè)置千軍鎮(zhèn),殄滅瑤蠻永絕休。

        右無名氏詩,莫稽題于何時。然已載諸賓志,則其來遠矣。此地自古負固不服,游人不通,故世傳為異人之筆。細繹結(jié)句,似為今日讖也。戊子冬十月,綱奉新建伯尚書王委筑城垣,至此初見硃書煙然,逮后觀覽者多摩挲模糊,恐久失其真也。故為刻之,以俟觀風者考焉。

        嘉靖戊子臘月守備賓州中山孫綱跋

        (六)豫齋書題。在臥仙巖旁石壁上:

        次壁閑韻

        周安此度是重游,又見梅花遍隴頭。

        春信喜從天上至,年華驚向暗中流。

        細推物理須行樂,且取椒盤自散愁。

        更喜圣朝崇德教,許銷金田與民休。

        嘉靖戊子十二月吉 豫齋書

        翁素,字子貞,號豫齋,浙江慈溪縣人,嘉靖七年(1528年)任廣西按察司副使,受王陽明之命監(jiān)湖廣土兵襲剿斷藤峽,后任分巡右江道。

        (七)回春巖題刻。在回春巖石壁上,高0.30米,寬0.97米:

        回春巖

        副總兵張祐為南寧同府陳志敬書

        嘉靖戊子歲孟冬閏十月十八日也

        (八)陳志敬書題。在回春巖石壁上,高0.26米,寬0.48米:

        戊子之冬十月奉新建伯尚書陽明王公委至周安督筑南丹衛(wèi),閑與守備孫綱歷覽山水,而得是巖翳于大石,命于辟之。適副總?cè)謴埞商m亦以總理前事至,敬請游焉。公曰:“斯地也,而有斯巖也,可無名乎?”敬曰:“回春”,公曰:“何所取爾?”敬曰:“斯地也,公既奉命率師征之于前,憲伯翁公豫齋矜殘憫傷撫之于后,是乃秋冬剝落之余,而有陽和發(fā)育之德也?!惫唬骸叭弧薄K鞛闀?,鐫于巖左。敬僭筆紀此。因嘆乎巖之所遇,猶夫人之所遇,固有其時也。意未足而系以詩:“巖落青山綠水環(huán),對巖花木亦堪看。巖偏路窄囂塵遠,隨處人生可寄閑?!?/p>

        嘉靖七年十二月朔

        奉政大夫南寧府同知東莞陳志敬書

        陳志敬,東莞虎門人,歷任潯州通判、南寧府同知、按察司僉事等職,后封中憲大夫。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征八寨,命陳志敬提武緣兵從征,升為江左兵備道。平定八寨后,受王陽明的委派協(xié)同督理移筑南丹衛(wèi)城于周安事宜。

        (九)次陳同府即事韻。在回春巖旁的石壁上,高0.40米,寬0.40米:

        次陳同府即事韻

        蠻洞新開府,誰云不可居。

        寶峰應有玉,滂水豈無珠。

        田里少籷糯,園畦剩菜疏。

        晚歸山市客,生意足庖廚。

        七年張祐書

        (十)陳煥詩和。在回春巖旁的石壁上。

        八寨亦何陋,此巖或可居。

        膏膄是香稻,真寶豈明珠。

        稉俗知時化,盤飱獻野蔬。

        觀風今有到,奚必具行廚。

        嘉靖庚寅姚江西愚陳煥和

        忻城縣白虎山石刻已于2009年列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遷江記憶

        今來賓市興賓區(qū)遷江鎮(zhèn)曾是古代遷江縣的縣治所在地。遷江縣于宋天禧四年(1020年)始設(shè),屬賓州。

        一、遷江八所。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遷江縣志·疆域略》開篇即有:“通志稱邑之八所屯,即王文成公所平八寨故地?!?/p>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王朝在遷江縣開設(shè)直隸廣西都司的屯田千戶所,下轄百戶一十四員,把八寨撥該所韋鋪等八百戶管轄。

        八寨本屬遷江八所,后來因八寨瑤民武裝日益強大,遷江八所土官無法控制局面,明弘治六年(1493年),朝廷調(diào)兵鎮(zhèn)壓后,將八寨其地撥歸思恩軍民府管理。正德年間,又將八寨其地撥附歸順州(治所在今靖西市),該州土官岑璋轉(zhuǎn)交給他的侄子岑梧代守。

        明嘉靖七年(1528年),王陽明駐節(jié)賓州,謀劃和指揮平定八寨與大藤峽之亂,遷江八所是他始終關(guān)注的地方。

        明代忻城土縣第六世土官莫鎮(zhèn)威在《協(xié)剿八寨記》有:“八寨者……藏于萬山之中。深崗密菁,險不勝數(shù),故遷江八所屯。及上林三里民地,賊寨各千余,負固不服,如虎如狼,如虺如蝎。悍莫能制。嘉靖年間,新建伯王守仁得思恩降賊,潛師進破,賊大潰?!?/p>

        由于八寨瑤民武裝“賊勢日盛”,遷江八所的土官與八寨瑤民武裝“交通結(jié)契”,為其行動提供方便,并分享“劫掠之所得”。王陽明當年到達遷江八所時,敏銳地認識到此問題的嚴重性,當即果斷地采取了措施,“綁赴軍門,議欲斬首示眾,以警遠近”。

        出于長治久安的考慮,王陽明決定將南丹衛(wèi)移筑于八寨的周安,于是派遣遷江八所的官兵去周安那里修筑城垣?!短幹冒苏瘮嗵賺{以圖永安疏》中說道:“然其時賊勢已平,遂許其各率土兵入屯八寨,就與該衛(wèi)官軍分工效力,助筑城垣。待城完之日,就與城外別筑營堡,與南丹衛(wèi)官軍掎角而守。亦各分撥賊田,使之耕種,以資衣糧?!?/p>

        二、印山書院。

        古遷江縣有印山書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原書院內(nèi)有王陽明像,供地方人士瞻拜。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遷江縣志》有載:“印山書院,在城內(nèi)縣前街?!甓?,奉本府黃硯賓太守發(fā)來重搨王文成公像一尊,知縣顏嗣徽裱懸書院,以便邑人士瞻拜。”

        遷江知縣顏嗣徽對陽明先生非常尊崇,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春,曾偕四屬同僚謁訪思恩府王陽明祠堂遺址,慨嘆其廢圮已久,于是向知府黃硯賓商請,希望能共同捐廉為倡,修復陽明祠堂,并提議于祠中鐫刻陽明先生遺像。此事得時任廣西巡撫馬大中丞支持,并寄黔省所藏陽明先生遺像拓本,鐫石立于陽明祠中,以供粵西人士瞻拜奉祀。拓本原件則由顏嗣徽將其裝裱成軸,懸于遷江印山書院內(nèi),供士人瞻拜。

        印山書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古遷江縣的八景之一。1935年版《遷江縣志》載,印山書院中的“王文成公遺像于民國十年(1921年)兵燹后毀”。印山書院后來被用作民團司令部,是今遷江小學之地。

        剿撫并用 安民為上

        王陽明當年平定八寨及大藤峽采取諸多舉措,并獲奇功。

        一、精心準備,出兵奇襲。

        一是摸清敵情、探清虛實。王陽明決意出兵之時,即秘密派出得力干將前往八寨及大藤峽,將各要塞情況及瑤民動態(tài)探查清楚。

        二是明修書院、撤兵造勢。王陽明在南寧創(chuàng)辦敷文書院教書講學,既有其以文化人的根本目的,同時也給他人造成了不想用兵的錯覺。《粵西叢載》記載王陽明“督四省兵駐南寧,因創(chuàng)辦敷文書院,日聚幕僚諸生講學,更不談兵,三司莫測其意,謂公假此縱敵,將密有指授也”。他在請旨進剿的同時,卻又大造聲勢,撤走湖廣永順、保靖的土兵,告示不再調(diào)用。王陽明進入廣西之初,瑤民武裝開始也因擔憂而有所防備,隨后聽聞王陽明解散各守兵,還疑有詐意,后來又不見官府調(diào)兵聚糧,也就逐漸松懈。

        三是審勢選將、暗地調(diào)兵。王陽明重用永順、保靖的苗兵及剛歸順的盧蘇、王受壯族士兵。特別是盧蘇、王受對八寨的情況最為熟悉,為報王陽明之恩而不遺余力,因此王陽明就以他二人為前鋒,暗地調(diào)兵。他在《牌行領(lǐng)兵官》中要求:“然后克定日時,偃旗息鼓,寂若無人,密至信地,乘夜速發(fā),務使迅雷不及掩耳,將各稔惡賊魁,盡數(shù)擒剿,以除民害,以靖地方?!?/p>

        明嘉靖七年(1528年)四月,各將官依計而行,快速而悄然潛至,發(fā)動突然襲擊,八寨與大藤峽之敵果然悉數(shù)潰敗。

        二、嚴肅軍紀,定亂安民。

        王陽明在部署行軍進兵的過程中,非常重視軍隊的紀律,以定亂安民為大計。

        他在《征剿八寨斷藤峽牌》中指出:“今茲之舉,惟以定亂安民為事,不以黷武多獲為功……仍禁兵馬所過鄉(xiāng)村,毋得侵擾民間一草一木,有犯令者,仰即遵本院欽奉敕諭事理,當即處以軍法,俱毋有違節(jié)制方略,自取罪戾。”

        他在《牌行領(lǐng)兵官》中要求:“今茲之舉,惟以定亂安民為事,不以多獲首級為功。各官務要仰體朝廷憂憫困窮之心,俯念地方久罹荼毒之苦,仍要禁約軍民人等,所過良民村分,毋得侵擾一草一木。有犯令者,當以軍法斬首示眾?!?/p>

        他對負責八寨的將領(lǐng)沈希儀特別提出(《行參將沈希儀守八寨牌》):“仍要嚴禁下人,惟在殄除真正賊徒,不得妄殺無辜,及侵擾良善一草一木。敢有違犯者,即照軍法斬首示眾?!?/p>

        三、剿撫并用,撫恤懷柔。

        王陽明堅持剿撫并用、恩威并施。他要求各地官員親自挨村逐戶前去慰問,“給以告示,犒以魚鹽,待以誠信,敷以德恩”,懲惡勸善,撫民化民,即使盜賊罪孽深重,只要他們愿意悔悟,仍給予其立功贖罪的機會。他非常注重強化村寨治理,推行十家牌諭,設(shè)立具有招撫與防御雙重作用的寨堡。八寨及大藤峽地區(qū)很快便安穩(wěn)下來,廣大民眾得到休養(yǎng)生息。

        他在《告諭村寨》中明確告示:“……其間平日縱有罪犯,從今但能中心改過,官府決不追論舊惡,毋自疑沮,或為彼所扇惑,自取滅亡,后悔無及。就使已剿余黨,果能悔罪自新,官府亦待以良善,一體撫恤。若是長惡不悛,一剿、十剿至于百剿,必加殄滅,斷不虛言?!?/p>

        他在《綏柔流賊(五月)》說:“……及各縣知縣等官,親至已破賊巢各鄰近良善村寨,以次加厚撫恤,給以告示,犒以魚鹽,待以誠信,敷以德恩?!舯速\果有相引來投者,亦就實心撫安招來之,量給鹽米,為之經(jīng)紀生業(yè),亦就為之選立酋長,使有統(tǒng)率,毋令渙散?!甾r(nóng)夫之植嘉禾而去茛莠,深耕易耨,蕓莖灌溉,專心一事,勤誠無惰,必有秋獲。夫善者益知所勸,則助惡者日衰;惡者益知所懲,則向善者?!?/p>

        經(jīng)過持續(xù)的征剿及優(yōu)撫安民,明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大藤峽及八寨之亂全面平定,地方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也全面恢復。

        平定八寨和大藤峽之后,王陽明因肺病加重而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還鄉(xiāng),尚未等得朝廷的批復,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初十,他就啟程歸鄉(xiāng)。當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王陽明留下最后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最終病逝于江西南安途中的船上。文

        男女做爰高清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黄色av网站| 成年网站在线91九色| 中文无码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aⅴ丝袜旗袍无码麻豆 | 洗澡被公强奷30分钟视频|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婷婷| 日本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视频| 日韩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小视频网址| 国产大全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被黑人做的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国产肥熟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毛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国产91福利在线精品剧情尤物| 一道本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西川结衣中文字幕在线|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最新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二区一区二区aⅴ污介绍|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日韩毛片久久91|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片|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久久成人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 亚洲性综合网| 亚洲av手机在线一区| 免费在线黄色电影|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红杏1| 国产精品nv在线观看|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九九久久国产精品大片| 国产一区二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