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彭博社1月20日文章,原題:火星競爭正將中美緊張關系帶入太空今年2月,來自中國和美國的無人飛船預計都將抵達火星,屆時兩國都將向寒冷的火星表面發(fā)送探測車,并向地球傳回火星表面的圖片,一決高下。
雖然人類可能還需要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有可能踏上火星,但中美都迫切希望獲得主導太空空間所需的技能,中國的目標是趕上甚至超過美國,后者自1976年以來已成功完成8次火星登陸任務?!盎鹦翘剿饕殉蔀檎宫F一國科技優(yōu)越性的象征行動”,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太空專家愛麗絲·戈爾曼說。
隨著太空在經濟和軍事上的重要性越來越大,中美在更靠近地球的太空中的競爭也逐漸升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計劃在10年內讓該國宇航員重返月球,而中國正準備在2023年開展一次無人月球探測活動,從而為最終的載人登月之旅做好準備。在此之前,中國已于2019年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并在去年12月將月表樣本帶回地球,成為繼美蘇之后第三個實現這一壯舉的國家。
如今,中國基本上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等全球太空合作計劃以外,因為美國國會在10年前禁止NASA與中國機構合作。這一禁令激勵中國自主建造空間站,并計劃在今夏發(fā)射首批組件。中國還涌現出數十家民營太空初創(chuàng)企業(yè)。拜登總統(tǒng)將不得不做出選擇,即美國要么在太空計劃上與中國對抗,要么找到緩和雙方緊張關系甚至增加雙方合作的方法。美國空軍先進航空和太空研究學校副教授溫迪·惠特曼·科布表示,有關國家在太空中擱置地球上的分歧不是沒有先例,美蘇冷戰(zhàn)期間,雙方在1975年就開展過阿波羅-聯(lián)盟號試驗飛行。“我認為與中國的合作是有可能的。歷史告訴我們,這是可以做到的?!薄?/p>
(作者布魯斯·埃因霍恩,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