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彩群,鄧溶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廣東 深圳)
乳腺癌為臨床常見婦科腫瘤疾病,其腫瘤惡化程度較高,分化程度較低,臨床針對乳腺癌病理表現(xiàn)及治療需求,多采用外科手術、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的方式,考慮乳腺癌不同于腫瘤分化程度,其手術開展需要滿足一定適應癥[1];部分患者因乳腺癌檢出時間較晚,錯失最佳外科手術治療時機,為延長生命時長多需采用放療、化療手段,阻斷癌癥傳播[2]??紤]乳腺癌臨床治療開展特異性較高,臨床治療期間對臨床護理依賴性較大,需開展有效的護理管理,以提高患者自護能力?,F(xiàn)本研究筆者為提高我院婦科護理質量,特引入臨床護理路徑,收集乳腺癌患者為分析對象進行平行比對。
研究共計納入乳腺癌患者108例為分析對象,病例納入時間在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采用自擬雙色球抓鬮方式分組,將54例患者納入到優(yōu)質組,年齡區(qū)間28-52歲,年齡中位數(shù)(39.63±1.05)歲,經美國腫瘤分期顯示,腫瘤Ⅰ期患者13例,腫瘤Ⅱ期患者31例,腫瘤Ⅲ期患者10例;將54例患者納入到臨床路徑組,年齡區(qū)間25-49歲,年齡中位數(shù)(38.93±1.01)歲,經美國腫瘤分期顯示,腫瘤Ⅰ期患者15例,腫瘤Ⅱ期患者28例,腫瘤Ⅲ期患者11例;統(tǒng)計校驗2組乳腺癌患者基線資料(P>0.05),提示可于下文進行對比分析。
納入標準:(1)所選108例患者均經穿刺病理診斷確診為乳腺癌,經細胞及組織病理診斷確診;(2)患者入組前均簽署授權書,對本研究項目知情;(3)研究上報安全管理委員會,經倫理批準后實施。
排除標準:(1)預計生命時長不足以支持本研究開展;(2)合并其他器質性病變患者;(3)特殊患者,例如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女性、精神障礙性疾病。
2組患者均予以相同乳腺癌手術治療,優(yōu)質組患者于治療期間輔以優(yōu)質護理指導;臨床路徑組于治療期間輔以臨床護理路徑干預:組建高素質護理小組,針對乳腺癌臨床護理難點及重點進行系統(tǒng)性分析,制定針對性護理對策,明確乳腺癌患者臨床護理需求,開展有效的崗位宣教,邀請資深的腫瘤專家于院內開展系統(tǒng)性講解,以提高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制定針對性臨床護理路徑表,于患者入院后,對患者機體狀況進行有效的評估,開展有效的疾病宣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科學認知,并針對患者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講解,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了解,利于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3];于患者手術開展之后,對其機體狀況再次進行評估了解,評估其手術完成質量,遵醫(yī)囑給予患者用藥,告知患者術后常見并發(fā)癥及臨床護理對策,避免因患者擔憂導致不良情緒的發(fā)生;加強病情監(jiān)測,患者術后72小時為高風險期,需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評估,以便及時進行應對;引入早期康復護理模式,于患者病情平穩(wěn)之后(術后72小時后)開展有效的早期康復指導,對其肢體進行有效的運動鍛煉,加強患肢指導,避免肌肉萎縮情況的發(fā)生[4];并引入人文關懷理念,于患者術后開展有效的營養(yǎng)支持,術后兩天內采用腸內營養(yǎng)支持的方式,以滿足機體營養(yǎng)需求,于術后兩天適當給予患者流質食物,日常飲食從流質、半流質到正常飲食的過度,食物攝入需要確保營養(yǎng)均衡,增加機體免疫力[5];于患者出院前開展有效的健康宣教,叮囑患者定期進行復查,遵醫(yī)囑用藥,居家進行康復鍛煉;引入多媒體管理方式,指導患者使用線上管理平臺,若出現(xiàn)問題及時聯(lián)系線上咨詢人員[6]。
采用護理問卷表,對乳腺癌患者開展護理技能方式、護理人文關懷、環(huán)境生活指導及護患關系等維度指導;并借助患者專用自護評估簡表對患者自我概念、基礎知識掌握、自我護理意識、自我護理技能等自護能力進行評估。
用(%)表達,χ2假設校驗,計量資料分布用(±s)表達,t樣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計數(shù)資料分布本假設校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臨床路徑組患者于護理技能方式、護理人文關懷、環(huán)境生活指導、護患關系等維度滿意評分均顯著高于優(yōu)質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臨床路徑組患者自護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優(yōu)質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滿意問卷調研分析(±s/分)
表1 2組患者滿意問卷調研分析(±s/分)
組別 n 護理技能方式 護理人文關懷 環(huán)境生活指導 護患關系臨床路徑組 54 91.53±9.83 90.86±9.55 90.97±9.73 92.03±10.02優(yōu)質組 54 80.17±7.86 79.83±8.15 81.76±8.02 81.73±8.19 t 8.106 7.426 7.805 10.053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2組患者自護能力評估(±s/分)
表2 2組患者自護能力評估(±s/分)
組別 n 自我概念 基礎知識掌握 自我護理意識 自我護理技能臨床路徑組 54 85.02±7.86 87.02±8.22 88.61±8.31 87.41±7.65優(yōu)質組 54 76.28±6.83 78.02±8.03 77.06±7.16 78.05±7.61 t 8.116 8.039 8.801 8.191 P 0.000 0.000 0.000 0.000
乳腺癌主要病灶為乳腺上皮組織,因患者及體內速度差異,患者臨床表現(xiàn)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部分患者表現(xiàn)為乳腺皮膚改變、乳頭溢液、乳暈異常、淋巴結腫大等情況,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存在較高的死亡率[7]。臨床針對乳腺癌多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考慮其腫瘤分化程度較低,手術治療存在一定弊端,于手術開展之后,需開展有效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手段,臨床治療效果呈現(xiàn)較大依賴性,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較高需求,于乳腺癌治療期間開展有效的護理指導,以確保臨床治療順利實施,滿足患者多維度護理需求,幫助患者平穩(wěn)渡過圍手術治療期間,提高患者手術治療質量,符合疾病預后康復治療需求[8]。本研究表明,臨床路徑組患者于護理技能方式、護理人文關懷、環(huán)境生活指導、護患關系等維度滿意評分均顯著高于優(yōu)質組,臨床路徑組患者自護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優(yōu)質組,數(shù)據(jù)反饋臨床護理路徑臨床效果更佳。
綜上,于乳腺癌治療中輔以臨床護理路徑患者滿意度及自護能力均有顯著提升,符合乳腺癌治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