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躍軍 郭志偉 陳艷 尚威 王恒 黃成龍 車浩 秦慧
肛周膿腫是發(fā)生于肛門、肛管和直腸周圍的急性化膿感染性疾病,重者肛門直腸與會陰部皮膚異常交匯發(fā)展成肛瘺。據(jù)報道,全球每年肛周膿腫的發(fā)病率約為2‰,且男性多于女性[1]。目前治療肛周膿腫主要推薦手術治療,膿腫或瘺管切開充分引流,但術后炎癥刺激、糞便污染、創(chuàng)面疼痛等因素嚴重影響病人的康復過程,如若處理不當,將嚴重影響病人的進食和睡眠,降低免疫力,甚至創(chuàng)面感染遷延不愈[2]。因此,減少感染、促進傷口愈合、改善病人疼痛對老年肛周膿腫病人術后康復非常重要。
近年來,中醫(yī)中藥通過坐浴在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中獲得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3-4]。本研究將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聯(lián)合本院自制中藥制劑坐浴用于肛周膿腫術后老年病人,探究聯(lián)合治療對肛周膿腫術后病人傷口愈合及血清表皮生長因子(EGF)表達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肛腸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診的78例肛周膿腫病人。納入標準:(1)符合2018年肛周膿腫臨床診治中國專家共識[5]的診斷標準;(2)年齡≥60歲;(3)已行肛周膿腫一期根治術;(4)術后創(chuàng)面大小在10 cm×10 cm×8 cm以下;(5)血尿糞常規(guī)、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心電圖及胸片無異常者;(6)無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及中藥過敏史者。排除標準:(1)合并心腦血管疾病、DM、肝腎疾病、凝血系統(tǒng)疾病者;(2)肛管、直腸有占位性病變者;(3)既往已行肛門直腸手術者;(4)術后應用鎮(zhèn)痛泵或其他止痛藥物;(5)哺乳或妊娠期婦女;(6)有精神疾病或語言表達不清者;(7)未按研究規(guī)定的手術方式,未能按照標準完成治療療程,導致臨床療效難以判斷的病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單盲隨機數(shù)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40例,年齡60~82歲;對照組38例,年齡60~79歲。2組病人在性別、年齡、病程及治療前皮損嚴重程度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武漢市第八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與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術前一般資料比較
1.3 治療方法 2組病人術后第1天開始均采用醫(yī)院自制中藥包(我院中藥房統(tǒng)一煎制,主要成分為大黃、虎杖、魚腥草、荔枝草等)坐浴,取1袋中藥包加入400 mL開水,待水溫冷卻至40 ℃左右,將創(chuàng)面完全浸入藥液內(nèi)進行浸泡,15~20 min/次,2次/d,大便后加做1次,每日不超過5次,7 d為1個療程[6]。試驗組病人于坐浴后擦干患處,涂抹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浙江日升昌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20180723)。
1.4 療效判定 每日由主治醫(yī)師和主管護士觀察病人傷口療效,若出現(xiàn)不良反應,及時終止治療方案。愈合良好:術后傷口創(chuàng)面無分泌物,無滲血,術后創(chuàng)口水腫、疼痛癥狀均消失;有效:術后傷口創(chuàng)面少量分泌物,少量滲血,術后創(chuàng)口水腫、疼痛癥狀有所減輕;無效:術后創(chuàng)面嚴重感染,大量滲血,術后創(chuàng)口水腫、疼痛癥狀無緩解,甚至加重。
1.5 觀察指標 記錄2組病人治療前和治療7 d后的傷口愈合情況,記錄肛瘺、傷口水腫、滲血等不良反應,采用VAS、生活質量量表(SF-36)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量表評價病人的生活質量。2組病人均于治療前、治療7 d后晨起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置于-30 ℃冰箱保存待測。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法測定血清EGF水平,試劑盒購于江蘇科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并隨訪1個月,記錄傷口愈合時間。
2.1 2組療效比較 試驗組治療7 d后傷口痊愈者較對照組顯著增多,傷口水腫者較對照組顯著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肛瘺和傷口滲血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n,%)
2.2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VAS、SF-36、PSQI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2組VAS、PSQI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SF-36評分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上述指標改善情況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3 2組治療前后血清EGF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病人EGF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2組病人EGF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且試驗組病人EGF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血清EGF水平比較
2.4 2組病人傷口愈合情況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病人在第10天傷口愈合比例分別為40%和2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肛周膿腫是最常見的肛門直腸膿腫類型,多由非特異性梗阻和隨后直腸或肛門腺隱窩感染引起。膿腫給病人帶來明顯不適或疼痛,若治療不及時,可以擴展至肛管后間隙或括約肌間隙,甚至引起全身感染。病人最難忍受的癥狀是肛周嚴重疼痛,這多是由于肛門腺感染引起的。肛門腺開口于肛管直腸交界處的肛竇內(nèi),肛竇呈漏斗狀向上開口,最易受損并因細菌侵入引起感染,這些感染可以沿著肛周或直腸間隙的幾個平面擴散,甚至擴散至臀部的脂肪[7]。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肛周膿腫病人日益增多。老年病人高齡、免疫力低下、睡眠障礙、就醫(yī)依從性較差,而且合并其他系統(tǒng)疾病如高血壓、DM、心臟病等,導致病人就醫(yī)延遲、病情較重且復雜,術后康復難度較大,睡眠障礙加劇,成為肛腸科面臨的難題之一[8]。
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是由硫酸多黏菌素B、硫酸新霉素、桿菌肽和鹽酸利多卡因組成的復方制劑,是目前皮膚科用藥中抗菌譜最廣的藥物品種,對所有常見的皮膚致病菌均有抑殺作用[9]。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聯(lián)合中藥坐浴通過傷口修復和纖維化,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抗炎鎮(zhèn)痛、抗?jié)兊人幚?,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對術后感染性創(chuàng)面愈合有較好的療效。本研究中,試驗組病人治療7 d后的愈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說明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可促進創(chuàng)面血液運行,對肛周膿腫病人術后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的生長具有一定促進作用,可明顯提高創(chuàng)面愈合率,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另外,試驗組病人治療7 d后的VAS、PSQI評分較對照組顯著下降,SF-36評分較對照組顯著升高,表明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可以改善病人傷口體驗,改善生活質量和睡眠狀況。
創(chuàng)面修復是機體應答皮膚損傷所表現(xiàn)的一個復雜的生物學過程,主要包括凝血、局部炎癥反應階段、細胞增殖分化及肉芽組織形成階段與組織重建階段,各個階段均有多種細胞、生長因子及炎性遞質參與[10]。研究表明,生長因子不僅在炎性細胞趨化與促進成纖維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增殖及基質的形成中起著重要作用,對后期組織的改建也有重要影響[11]。EGF可通過影響上皮細胞、血管內(nèi)皮細胞、平滑肌細胞及成纖維細胞等一系列傷口愈合相關細胞,促進細胞的增殖分化及創(chuàng)面肉芽組織的形成,其在機體內(nèi)的表達水平可對機體修補增生肌膚表層細胞產(chǎn)生影響[12]。本研究中,中藥坐浴治療7 d后,2組病人的血清EGF水平均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試驗組病人EGF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聯(lián)合中藥坐浴治療可上調(diào)血清EGF水平,且創(chuàng)面愈合的加快與血清中EGF的高表達有一定關系。
綜上所述,復方多黏菌素B軟膏聯(lián)合中藥坐浴可以提高病人血清EGF的表達,并促進老年病人肛周膿腫術后傷口的愈合。二者聯(lián)合用藥起效快,不良反應少,并且可以緩解疼痛,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和睡眠狀況,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