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界蕾
摘要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教師應致力于把語法教學與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诖髷祿治?,以掌握時間為變量,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和進度動態(tài)地規(guī)劃語法學習內容和個性化學習路徑,緊扣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和思辨能力。
關鍵詞
大數據分析 核心素養(yǎng) 語法教學 教學評一體
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語法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且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語法知識和靈活學習以及運用語法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英語學習質量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谛抡n程標準,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指導下,現(xiàn)以譯林版7B Unit7 語法課為例,探討在大數據分析下教學評一體的語法課教學范式。
一、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教學評一體化內涵
(一)數字化教學范式。
數字化教學范式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依據,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lián)網和移動互聯(lián)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的,實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應用的智能高效的課堂教學范式。它具有鮮明的“五化”技術特征:教學決策數據化、評價反饋即時化、交流互動立體化、資源推送智能化、教學呈現(xiàn)可視化。
(二)英語課標中評估的關鍵因素。
教育部關于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闡述為:通過英語學習,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同時,課標強調:“教學與評價都是英語課程實施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評價是即時監(jiān)控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要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贬槍φn程總目標中的五個方面,不同年級段又有相應的分級目標,為達成面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賦能學習,必須將評價貫穿教學始終,做到教學評一體化。
二、教學評一體的語法課教學范式
我們通過基于數據的教學分析,將課前、課中、課后形成閉環(huán),做到教學評一體,精準實施,改變教與學的行為,提升教學效能,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
(一)課前導學——微課引領,前測把脈。
1.在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先呈現(xiàn)學習目標,帶著目標開展學習;強化學習后掌握哪些內容,帶著思考走入課堂。
2.運用評估先于教學的策略,將問題呈現(xiàn)在理解單上,并配合微課學習,進行知識延伸。學生在E平臺上進行前測訓練。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呈現(xiàn)問題,反饋情況,在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疑惑點的過程中,促使學生隱性思維顯性化,不斷提高其學習效率?;跀祿治鲥^定學生的“疑惑點”,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課前,教師根據學情報告直觀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針對性備課;同時,借助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檢測評價和數據深度分析,精準掌握學生在家中的學習情況,正確把握學生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的優(yōu)勢和問題,特別是找準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疑惑點”,錨定“疑惑點”設計線上教學活動,加強指導與點評。
3.合理設計練習量和難易度,發(fā)動學生主動去做,利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搭配課前的在線檢測,幫助學生完成舊知向新知的過渡。
(二)課中助學——透析數據,反饋問題。
1.確定問題。
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在平臺前測中呈現(xiàn)的問題和提出的疑問,總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基于學生的“疑惑點”,引導學生圍繞教師設計的任務進行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再利用變式訓練達到由領會到領教至領悟的目的。線上教學時,充分運用基于“疑惑點”設計好的綜合活動,進行梯度式講解與遞進式強化訓練,促進了學生的深度理解。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探究、交流自主解決“疑惑點”,并以“疑惑點”為抓手,縱橫勾連、拓展延伸,形成開放的知識結構。同時,我們也關注學生個體存在的“疑惑點”,課堂上一方面給學生以質疑與提問的自由、思考與表達的時空、感知與理解的權利,在學生通過視頻或語音提出質疑、自由表達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疑惑點”,即時予以幫助和指導;另一方面借助AI教學平臺,在課堂上穿插課中檢測、變式訓練,進行數據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疑惑點”。對具有共性的“疑惑點”,通過線上教師引導探究討論來解決,對個別學生的“疑惑點”,教師采用精準指導,并利用課后進行分層訓練。
2.信息環(huán)境。
在本節(jié)課中,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不僅設計理解單、微課,還提供了師生互動的留言板。學生通過學習指導和技術工具進行自我組織的探究性學習。這種個性化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能使學生成為自我激勵的學習者,擁有強大的自主學習控制權。
3.教師作用。
在本節(jié)課實施過程中,教師主要發(fā)揮領路人的作用,通過任務驅動不斷傳授學習策略,從幫助學生根據學習總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到學生根據學習內容和目標分解細化自己的學習目標并通過測試檢測學情,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4.學生協(xié)作。
(1)課前:學生根據所提供的“理解單”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獲取的信息資料,通過主動探究和思考加工,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將自己的探究結果和想法“曬”在E平臺互動區(qū),與同伴進行在線討論、交流,并獲得教師適時點評和及時指導。
(2)課中:在課堂的交互性活動中,利用智慧課堂推進教學,讓師生在“三動、三精、三適”的智慧教室里共育生命場。教師通過即問即答引發(fā)思考、作品遞交分享想法、隨機挑人智享理答等策略,可隨時捕捉學生的動態(tài)并及時加以指導,并進行多元評價。筆者采用任務驅動促使4人小組展開組內探究、組間協(xié)作的方式,輔助以適當的評價機制和激勵策略來促進深度學習。
(三)課后促學——評價進階,反思提升。
通過大數據分析,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思維差異,智能匹配與其水平和先驗知識相當的學習任務,通過系列訓練任務的完成,促進學生思考以掌握事物本質。針對同分異質現(xiàn)象,分層指導個性化進階訓練,同時,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選擇所推送的分層作業(yè)并自主參與不同層次的變式訓練。
以前,如遇到學生測評獲得同樣分數的情況,難免會認為他們處在同一認知水平。但此次疫情期間的線上導學的數據分析,反饋出學生雖卷面分數相同,但他們在語言知識、語法功能、綜合運用等方面卻表現(xiàn)不一,甚至差距甚大。經后臺數據的分析比對,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問題,列出知識強化清單,并與學生討論,共同制訂進階提升訓練方案。這樣,借助大數據學習分析,精準鎖定問題,并采用個別指導的策略進行問題跟蹤,效果顯著。
教師、同伴、自身對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進行多元評價,并將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有機結合。這種既有量性又有定性,既有形成性又有過程性評價的方式,極大地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其學習潛質,增強分析意識,提升探究能力。
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教師應致力于把語法教學與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有機地結合起來?;诖髷祿治?,以掌握時間為變量,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和進度動態(tài)地規(guī)劃語法學習內容和個性化學習路徑,在真實的語境中體悟語言的使用,突出語用意識,實現(xiàn)教學評一體的語法教學設計,如此才能更好地促進語言知識與技能提升融為一體。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明德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1]孫曙輝,劉邦奇.基于動態(tài)學習數據分析的智慧課堂模式[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22).
[2]劉邦奇.“互聯(lián)網+”時代智慧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
[3]孫曙輝,劉邦奇,李鑫.面向智慧課堂的數據挖掘與學習分析框架及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