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蕾
(昆明學院學前教育與特殊教育學院)
長江三峽地貌獨特,自然景觀風格多樣,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此外長江三峽還具有豐富的水文化、風俗文化、宗教文化、飲食文化、名人文化,自然景觀與人文風光相輔相成,是世界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圣地。從審美角度來看三峽的旅游文化,不可避免會遇到美學的難題:美在主觀還是美在客觀,亦或是美在主觀與客觀的融合統(tǒng)一。由鄭敬東、劉放主編,重慶出版社出版的《長江三峽旅游文化》(2002年1月版)一書,不僅系統(tǒng)性論述了長江三峽文化的發(fā)展歷程及其所帶來的價值,還重點闡釋了三峽的主客觀美,具有一定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要說長江三峽的客觀之美,毫無疑問要數山河大川的自然景觀之美了。若是從高空俯瞰長江,會發(fā)現它如一條盤旋在東方的巨龍,仿佛受到了神明的指示,不斷向東奔騰、咆哮,沖出高原,橫截山脈,一泄千里。它以雷霆萬鈞之勢在四川、湖北大地上沖刷出曠古絕世之作——長江三峽。長江三峽的地勢險要,景色雄奇,世間少有,三峽的景觀多樣也讓人目不暇接,要論最讓人震撼,必然是長江三峽的激烈雄險的急湍峭壁了。
長江三峽自古以來便以其雄險著稱,而在三峽之中,瞿塘峽最為壯觀,瞿塘峽號稱鎮(zhèn)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瞿塘峽水面窄,兩岸峭壁高聳,故而江水尤為澎湃洶涌,瞿塘峽將長江三峽山高水深的景觀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
長江三峽不僅具有雄偉壯闊的瞿塘峽,還有另一種幽寧之美?!鞍蜄|三峽巫峽長”,巫山云雨更具詩情畫意。在巫山十二峰中,最有名的要數神女峰,神女峰也稱望霞峰,山峰東西兩側聳立而平坦,山體如一片薄刃,觀之秀麗又險峻,望霞峰東迎朝霞,夕送晚霞,早晚之時景色瑰麗壯觀,唐代詩人劉禹錫、楚國詩人宋玉都曾在作品中描寫神女峰的壯麗景色。
長江三峽除了雄偉壯麗、優(yōu)美幻妙的自然景觀之外,還有著許多人文景觀,通過這些人文景觀,不僅可以追溯前人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風,還可以感受在歷史洪流中積淀與塑造的文化與精神。三峽地區(qū)的人文景觀在書中所呈現出來的是悲壯的,人們在三峽地區(qū)開墾農耕生活土地,也在三峽地區(qū)拓展疆土,這片土地上發(fā)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例如春秋戰(zhàn)國之后的巴蔓子將軍的故事:時逢巴國內亂,巴國的國君處于危機之中,為了解救國君,巴蔓子將軍曾向楚國的國君請求支援,并許諾楚國若救出國君,將以三座城池作為酬謝,楚國欣然應允,而待巴國內亂平息,楚國派出使臣前來請求巴蔓子踐行約定,巴蔓子回答“大丈夫一言既出,必將完成諾言,但國家的領土本就不可分割,我作為巴國國君的臣子,又怎么能私下割讓國家的城池呢?我只能用自己的死,來為我的食言請罪了?!彼f完就拔劍自刎了。巴蔓子將軍用自己的生命來維護國家領土的完整,他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也不斷地激勵著中華兒女,他的故事也銘記于巴渝人民的心中。
而在現代革命歷史中,三峽的土地上還生孕育出現代革命志士鄒容。鄒容青年時期已經才識超群,在他赴日留學歸國后,便投身革命,他在上海結識了與他志同道合的革命義士章炳麟。鄒容在章炳麟被捕入獄后,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自投入獄,誓與革命好友共患難,犧牲時年僅20歲。鄒容的慷慨赴死實在叫人扼腕,他為推翻舊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而革命,他的奉獻精神也將永遠流傳在三峽土地上。
三峽之美,不僅美在自然景觀,更在于三峽文化所蘊含的人文色彩,三峽的自然景觀之美與人文景觀之美,有所差異卻又密不可分,可以說三峽景觀是三峽文化的載體,沒有那巍峨峭壁與湍急的江水,又哪有文人墨客筆下的一篇篇詩章,這一篇篇記錄三峽風光的詩篇,卻又轉化為三峽文化景觀的獨特韻味,三峽的人文景觀又賦予三峽自然景觀更深的韻味。三峽主觀、客觀的美,有些哲學的意味,主客有無相生,三峽的美在人們的實踐活動中被感知,也在人們創(chuàng)造、改造社會時被賦予更多文化內涵。人、三峽的景觀、三峽的歷史文化、三峽的美,這四者之間相因相果。三峽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文,在這三峽土地上,那些為了國家大義的英勇身姿,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記,也成為這自然之美的精神構成,這也使得三峽土地的美擁有了更高層次的審美價值,即三峽的美在于自然與人文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