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苗
摘要: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國社會主義新時期對基層工會服務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堅持“三服務一加強”工作主線,加強職工服務中心建設,保證職工全方位多層面的綜合服務體驗,努力打造工會服務職工新名片,構建服務職工工作體系是工會參與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本文通過對基層工會服務職工工作體系的構建情況的調查,找到其現存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現存問題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基層工會;服務職工;體系
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國經濟結構、就業(yè)方式和分配形式的多樣化日益突出,勞動關系的矛盾也逐漸加大,這就需要工會組織集中力量解決職工最關心的關系到他們自身利益的問題。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客觀要求構建服務職工的工會體系,始終把密切聯(lián)系職工、真誠為職工服務作為工會的工作主線,努力建成服務型工會。本次調研對象主要為職工、企業(yè)、和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工會。共發(fā)放職工調查問卷150份,收回140份,有效問卷135份;發(fā)放企業(yè)調查問卷30份;收回26份,有效問卷23份;走訪區(qū)縣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會4家,現調查報告如下。
一、構建服務職工工作體系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積極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努力落實工會工作,使工會工作更加與基層貼近,更加符合員工愿望。在中國工會十六大中提出,要把重點放在更好地滿足職工多層次的需要上,努力構建職工服務工作體系,這既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也是對各級工會、廣大工會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要清醒認識新形勢、新問題,把服務職工作為工會工作的重點,強化基層基礎,加強維權服務,建立一批扎根于基層、貼近員工的職工服務中心,將工會維權救助服務工作重心不斷向下移,讓職工對工會工作更加認同和滿意,從而使廣大職工為深化改革、促進科學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基層工會構建服務職工工作體系的現存問題
2.1基層工會普遍存在“四無”現象
通過召開座談會和實地調研,發(fā)現有些基層工會存在沒有干部編制、沒有經費、沒有人員辦公、沒有活動場所等現象,這種情況主要集中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會。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會經費不在財政預算之內,經費主要由上級工會承擔,或向地方政府申請,經費的不足導致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會工作開展困難。
2.2部分工會干部的能力和素質與員工需求不匹配
由于一些地方黨的領導,將工會作為干部進行養(yǎng)老照料的場所,造成基層工會干部工作年限長,工作熱情不高。加上干部知識結構差異較大,在新形勢下,工作中如果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工會干部的服務能力就不能再適應職工的需求。雖然近些年各級工會都對基層工會干部的培訓開始重視,但實際來看,很多基層工會,特別是企業(yè)工會干部,他們認為培訓并不重要,加上日常工作繁忙,常常不愿意參加培訓,導致工會干部的工作思路落后,工作方法跟不上新形勢的要求,服務人員意識薄弱,解決職工利益需求能力不足。
2.3基層工會外部工作環(huán)境較差
一方面,在各級工會組織中,各級黨委對工會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夠,工會經費沒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有一些雖被列入,但工會經費分配卻極其有限,這導致工會工作很難做好。另外,一些企業(yè)的管理人員對工會組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工會組織的可有可無,組建工會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推行工會工作會浪費資金,開展工會活動會影響正常生產。造成工會組織的設置、人員配置和經費保障等方面的困難。
2.4職工權益保障落實不到位
第一,少數企業(yè)行政人員對集體工資談判意識不強,誤解了集體工資談判,擔心集體工資談判會增加企業(yè)成本,影響企業(yè)發(fā)展;第二,部分企業(yè)的工廠業(yè)務公開主要是以張貼通知的形式,其公布形式非常單一,很多職工沒有查看的興趣,且公布內容主要是日常工作,很少有和員工的切身權益相關的內容反映。第三,非公有制企業(yè)工會,開展活動的活動很少,一些企業(yè)認為開展工會活動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可能還會影響到企業(yè)的正常生產,所以不愿意開展工會活動或者參加上級組織開展的工會活動,致使職工文化生活匱乏。
三、基層工會構建服務職工工作體系的策略
3.1不斷提高“軟硬件服務 ”標準
提高軟件服務標準是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完善工會和政府聯(lián)席會議制度和工會向各級黨政報告制度,爭取政府給工會更多的資源和手段,有針對性地開展工會服務;協(xié)調關于勞動關系的第三方機制,積極解決員工最關心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提高硬件服務標準是,牢固樹立服務員工、服務基層的理念,統(tǒng)籌安排資金,使有限的資金盡可能向基層傾斜。
3.2建立健全深入基層服務職工工作機制
工會要始終同廣大職工群眾保持密切聯(lián)系,職工群眾是工會組織生存與發(fā)展的基礎?;鶎庸⑸钊牖鶎臃諉T工聯(lián)系點制度,轉移工作重點,加強源頭服務,協(xié)同解決員工反映最強烈、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使工會干部與職工感情得到增進,而且能有效解決職工群眾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讓職工對工會工作更加認同和滿意。
3.3把依法維權作為工作重點
為了更好地服務廣大職工群眾,工會要敢于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因此,要把積極依法維權作為工會工作的首要任務,要嚴格執(zhí)行《工會法》,充分發(fā)揮黨建帶工建機制的保障作用。針對部分企業(yè)內部收入差距大、一線員工收入水平低、增長速度慢等問題,法律保障了職工的收入分配權,各級工會要積極參與政府最低工資標準、工資指導線等政策的制定,制定行業(yè)、企業(yè)的勞動定額,合理確定工資增長幅度。
3.4以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作為出發(fā)點
在地方黨政領導下,工會要積極協(xié)助黨政保障,改善基本民生。工會組織要積極做好就業(yè)和再就業(yè)工作,對于一些就業(yè)困難的群體加強就業(yè)服務,要積極參加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確保職工平等地享受社會保障。另外在基層,要加強對扶貧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支持,尤其要加大對基層一線的傾斜力度。
3.5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提升職工素質
為了解決部分企業(yè)招聘難、技術人才留用難,和農民工等弱勢群眾就業(yè)難的問題,企業(yè)各級工會組織要充分了解企業(yè)的就業(yè)需求和現有職工隊伍的素質水平,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來提高職工的綜合素質,根據企業(yè)自身的發(fā)展情況為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具有針對性的職業(yè)技術培訓活動,推動建立員工技能培訓、考核、晉升和技能鑒定等工作的有效機制,培養(yǎng)出更多全面型、創(chuàng)新型職工。為了解決職工文化設施單一、文化生活單調的問題,基層工會要積極利用市、縣(區(qū))工會所屬的職工活動設施來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如職工學校、職工體育館等,大力推進職工文化體系系列活動,不斷加強對員工尤其是年輕員工和新一代農民工的人文關懷和心理咨詢。
結語:
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我國經濟結構、就業(yè)方式和分配形式的多樣化日益突出,勞動關系的矛盾也逐漸加大,這就需要工會組織集中力量解決職工最關心的關系到他們自身利益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擴大工會工作覆蓋面,努力落實工會工作,使工會工作更貼近基層,符合員工愿望。只有切實加強職工服務中心建設,保證職工全方位多層面的綜合服務體驗,努力打造工會服務職工新名片,才能推動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科學發(fā)展的進程。
參考文獻:
[1]逯敏.淺析如何做好基層工會工作的幾點認識[J].文淵(中學版),2020(1):694.
[2]童伊娜.縣區(qū)級地方工會轉型研究——從行政型工會到服務型工會[D].浙江:寧波大學,2017.
[3]徐志良.平湖市工會構建"大服務"體系[J].工會信息,2016(3):26-27.
[4]時代新.準確構建工作體系提供多樣化服務[J].工會博覽,20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