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君
【摘要】通過紅色教育資源的融合,大學思政教育不僅可以達到學習革命先烈的優(yōu)秀品質,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內涵和質量的目的,還可以創(chuàng)新思政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傳統(tǒng)教學的呆板方式,提升趣味性。本文就對如何把紅色教育資源運用到大學思政教育中展開探討,分別從紅色資源引入思政理論教育課程中、與社會實踐活動聯(lián)系中、運用在文化建設中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學思政教育;紅色教育資源;思政課堂
將紅色教育資源運用到大學思政教育中,可以改變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歷史事件,傳承革命精神,以此來引導大學生人生道路的正確發(fā)展,培養(yǎng)其愛國主義精神。在未來的發(fā)展中艱苦奮斗,勇敢前進,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紅色教育資源與大學思政教育
首先,紅色教育資源是紅色革命文化,是由近代革命史中提煉出的大量優(yōu)秀革命故事和人物事跡形成的民族瑰寶,體現(xiàn)了我國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和可貴的革命精神。紅色教育資源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進行新中國建設過程中實踐總結出來的精神,或者是這些精神的物質載體。人們能夠從這些資源學習中,學習和傳承紅色精神。利用區(qū)域紅色文化豐富“課程思政”內涵,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是助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比如愛國、科學、進步的五四精神;艱苦奮斗、軍民團結的井岡山精神;不怕艱險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萬眾一心的太行精神;實事求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等等,這些紅色文化及革命精神讓中國共產(chǎn)黨人信仰堅定、創(chuàng)新圖強、建立新中國,逐步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偉大的復興之路。對于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今天,紅色精神也不應該丟棄,對于社會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領導我們繼續(xù)前進,不畏艱險的重要精神。
二、大學思政教育中紅色教育資源的運用
(一)將紅色教育資源引入到思政理論教育課程中
把紅色資源引入思政理論教育課程中,可以進一步的豐富理論課程內容,也有利于課堂環(huán)境建設。在理論課程方面,主要是在編輯教材的時候,可以適當?shù)拇┎逡恍┘t色教育資源,豐富內容形式。在課程學中可以利用豐富教育學形式和教學手段,將紅色教育資源融入到課程學習中。在學習《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時,可以進行深入學習紅色文化,讓學生通過親身走讀形式去感受家鄉(xiāng)的紅色文化談感想、談體會,可以去深入紅色村莊去做調研去采訪,革命戰(zhàn)爭年代發(fā)生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的故事,可以去查閱紅色資料了解紅色土地上的故事,并將學些調研和采訪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們進行分享,談自己的感受。同時,還可以通過紅色影片、紅色書箱學習,將英雄人物的故事搬上舞臺,通過親身演譯身臨其境去感受、去體會、去感知那一段浴血榮光的歲月。江西是一片紅色土地,在這片紅色土地記載和承載著太多故事,每一寸山河都是烈士鮮血鑄就而成,八一軍旗在這升起、共和國搖籃從這里走來,蘇維埃政府在這創(chuàng)立,這里留存著大量鮮活的事跡和可歌可泣的故事。思政教師可以有效結合本土故事講好身邊的紅色故事,傳播江西紅色故事,師生之間可以有效互動,學生可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紅色人物、紅色事件做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討學習。在課程安排上針對每門思政課程可以安排更加具體的紅色文化作業(yè)、安排各種形式的紅色文化學習,讓學生在這種學習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和自我責任感。在課程體系中,增加一些專題課程,開展以紅色教育為主題的專題講座,專門引入紅色教育資源,實現(xiàn)針對性教育和引導。
(二)將紅色教育資源運用于文化建設中
文化建設也是大學思政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思政教育目標在實踐中的一個體現(xiàn),比如校園文化建設,班級文化建設、社團文化建設,都是大學思政教育的重點內容。把紅色教育資源運用于文化建設中,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打造紅色文化校園氛圍,讓學生在日常校園環(huán)境中感受到紅色精神,并且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高??梢越Y合自身的校史打造屬于自己特色的校園文化,可將學校發(fā)展過程中涌現(xiàn)出的英雄人物、知名人士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讓學生隨時隨地都可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同時在學校學生活動中融入具有當?shù)靥厣募t色校園文化,結合的紅色文化、紅色事跡、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歌曲等各種形式的紅色文化將其融入學生日?;顒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當?shù)氐臍v史,了爭當?shù)氐募t色文化,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增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一些高校通過演譯話劇、舞臺劇等各類演譯形式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式去體驗紅色文化,去感知紅色文化,去了解那一段歷史和浴血奮戰(zhàn)的歲月,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去體味共產(chǎn)黨員的信仰與追求,從而堅定自己的信仰和人生追求。學校通過各類形式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中,將紅色資源通過各種載體形式呈現(xiàn),構建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堅定信仰、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結論
紅色教育資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豐富源泉和深厚的力量,是新時代學校立德樹人的源頭活水。遍布全國的紅色文化遺址、遺跡,無聲地訴說著無數(shù)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見證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歷史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流動課堂。經(jīng)常性、制度性地進行紅色文化實踐教學,能有效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說教式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重回歷史現(xiàn)場,感受歷史溫度,觸景生情,接受心靈洗禮,達到思想和情感的共鳴,使學生深刻感知革命力量,感受理論內涵,增強“四個自信”。
參考文獻:
[1]龔偉英.課程思政融入“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以在線同伴互評為例[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