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e Liu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近視患者人數(shù)多達6億。高中生近視率達80%,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國中小學生近視率僅為10%。
隨著我國近視防控局面愈發(fā)嚴峻,有專家預測,到2050年,全世界每10個人中就有1個人患有近視,而這其中1/3將會是中國人。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李甦雁建議創(chuàng)新教育評價機制,把包括視力狀況在內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標準。北京眼科醫(yī)生陶勇也提醒大眾,青少年在近視后,眼球會隨著度數(shù)增加被不斷拉長,這個過程可能導致視網(wǎng)膜變薄、萎縮、脫離,甚至可能致盲。
一個擁有正常視力的人是如何近視的?
“我為什么近視了?”如果要將這一問題發(fā)到家庭群里,一定能得到不少長輩的回復。“天天看手機能不近視嗎?”“一寫作業(yè)就趴著,你不近視誰近視?”“小時候一有空就看電視,還離電視這么近,眼睛受不了,當然就近視了?!?/p>
在我們傳統(tǒng)觀念里,長時間或姿勢不正確地看書、看電視、玩手機,是造成近視的主要原因。的確,雙眼長期聚焦于近處容易造成視覺疲勞,從而引發(fā)近視。大量研究表明,近距離用眼與近視有顯著關聯(lián),但你知道嗎,這并不是造成近視的唯一原因。隨著對近視的深入了解,有學者指出,即使減少用眼時間,很多人依然處于變成近視眼的風險中。而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與缺乏戶外運動有關。
澳大利亞學者曾對4000多名當?shù)刂行W生進行了長達三年的跟蹤研究。他們得出結論:如果能確保兒童每天有3小時在至少1萬勒克斯(照明單位)的光線下活動,就能起到預防近視的效果。
2019 年,我國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刊物《中國體育科技》也發(fā)文稱:大量研究顯示,戶外活動時間與近視發(fā)生率呈負相關,戶外活動的持續(xù)時間是影響近視的重要因素,而不受體力活動水平的影響。
也就是說,只要不在屋里待著,多去戶外活動,不管你干什么,都可以起到預防近視發(fā)生的效果。
視力和成績哪一個更重要?
“你的父母希望你成為近視眼嗎?”
要回答這一問題并不困難,近視會導致眼球突出、眼瞼松弛、影響容貌,長期佩戴眼鏡,多有不便之處。父母當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好視力,健康成長,但如果近視能換取更好的學習成績,這個問題就沒那么好回答了。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公共衛(wèi)生副主任醫(yī)師、防治科副科長何鮮桂表示:“表面上,大多數(shù)家長表示孩子的視力和學習成績一樣重要,事實上,他們更傾向于犧牲孩子的部分視力去換取好的學習成績?!?/p>
回顧一下自己的童年,放學后,父母是要求我們先回家完成作業(yè),還是先到戶外玩耍?周末休息,父母更希望我們看書學習,還是保護視力?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盡管沒有父母愿意承認希望用孩子的視力換取好的學習成績,但由于對學習成績的過多關注,很多父母的行為不自覺地增加了青少年患近視的概率。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網(wǎng)課、線上自習室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普遍形式。在未來,學生視力和學習成績的矛盾將會進一步激化。
有眼科醫(yī)生直言:“無節(jié)制地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對眼健康肯定是不利的?!?8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的視覺神經還沒有發(fā)育完善,長時間注視電子屏幕,導致其用眼強度增大,眨眼頻率降低,很容易造成視力減退。
用視力換取學習成績的代價是什么?這并不僅僅是一副眼鏡那么簡單。北京眼科醫(yī)生陶勇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指出:“青少年在近視后,眼球會隨著度數(shù)增加被不斷拉長,這個過程可能導致視網(wǎng)膜變薄、萎縮、脫離,甚至可能致盲?!?/p>
而近期的研究數(shù)據(jù)也顯示:高度近視(近視度數(shù)超過600度)引起的并發(fā)癥,例如青光眼、黃斑變性等,已成為我國45~59歲年齡層雙目失明的主要原因。
兒時近視,老年致盲,已經不是危言聳聽,而是80%的高中生必須面對的殘忍現(xiàn)實。對此,陶勇醫(yī)生告誡大眾:“預防近視,首先要重視。如果有一天,家長跟在乎孩子分數(shù)一樣,在乎孩子的視力,預防近視就成功了一半。”
視力考試有用嗎?
當保護青少年視力成為全社會熱議的話題,各地政府自然是各出奇招,誓要阻斷近視上漲率,山西省長治市便是其中之一。
2019年11月,山西省長治市宣布將把裸眼視力作為該市中考的評價指標項目之一。在該市中考成績中,身體素質占20分,其中裸眼視力和體重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這一標準將于2022年中考開始執(zhí)行。
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李甦雁提案創(chuàng)新教育評價機制,把包括視力狀況在內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納入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標準中。
盡管這些提法的初衷是為了緩解青少年的近視上漲率,但仍然有許多人認為這樣的做法并不可取。
畢竟,除了后天環(huán)境影響,先天遺傳因素也是青少年患上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人父母都是近視,那他們就很有可能遺傳到父母的“近視基因”。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fā)現(xiàn),有的人通宵打游戲、天天熬夜看手機,視力依然良好;而有的人只不過看了幾個小時電視,就造成了視力損傷。另外,近視并不是視力低下的唯一原因。一些先天性眼疾患者,也可能看不清東西。所以,將視力作為考試內容,顯然有失公平。
此外,視力考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觀性,換句話說,只要有心,就能找到各種途徑通過視力考試。比如,在視力考試前佩戴角膜塑形鏡(OK鏡)進行視力矯正,雖然是一時起效,但仍然可以應付考試。又比如,現(xiàn)在流行的近視恢復訓練,可以暫時將視力恢復到較好的水平。還有人擔心,視力考試會讓一些家長提前讓未成年人進行近視治療手術。這對真正的近視防控沒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會催生一系列無用的“暗箱”操作。
總而言之,就目前的視力考試建議而言,還存在著不少爭議,也顯然無法做到絕對的公平。保護視力很重要,但就當下的實際情況看來,主動做好近視防控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兩份文件助力近視防控
今年3月,《兒童青少年學習用品近視防控衛(wèi)生要求》正式開始實施。而這一新標準,已被確定為強制性國家標準。按照新標準,今后教科書、教輔材料、教室燈具等各類學生常接觸的學習用品,必須符合近視防控要求。其中,學生教科書用字不得小于“小4號字”;而教學多媒體則不能出現(xiàn)可察覺的閃爍光,并且需要符合藍光防護要求。也就是說,今后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到的一切學習用品,都會開啟護眼模式,為視力保駕護航。
但這依然遠遠不夠。在很多學校,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等課程常常被“主科”老師侵占,好不容易到了節(jié)假日,很多學生被家長要求上各類輔導班,沒有充足的戶外時間,仍有可能導致學生近視。
對此,國家衛(wèi)健委發(fā)布了《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按《指南》要求,學生每天應在日間戶外強光下活動至少 2個小時,并保證1個小時以上的體育鍛煉時間。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團隊根據(jù)這份指南,采用行政力量和學校共建的方式,讓學生在學校每天增加40~80分鐘戶外活動時間。同時,該團隊還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倡導家長和孩子一起走到戶外,預防近視。
這一系列措施成效顯著。該團隊通過研究后發(fā)現(xiàn):每天額外增加76分鐘的戶外活動時間,可以降低50%的近視發(fā)生風險。
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團隊還計劃與社區(qū)合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相結合的形式,利用學生放學后的時間,邀請專業(yè)人士與學生一起進行各種有益身心的戶外活動,繼續(xù)增加學生的戶外活動時間,從而保障他們的視力。
除了借助外力進行視力保護,學生的自律意識也很重要。比如,堅持使用早前陶勇醫(yī)生在央視采訪中介紹的預防近視的黃金法則——“20—20—20”,即每20分鐘看至少20英尺(6米)遠的物體20秒以上。
當然,排除先天近視和眼疾,后天造成的近視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可怕。減少用眼時間、少接觸電子產品、多進行戶外活動,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眼睛負擔,幫助我們預防近視、恢復視力。已經戴上一副近視眼鏡的你,倒也不必過于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