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齋
1962年,云南省博物館在云南石寨山遺址發(fā)掘并征集到一批極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古代青銅兵器,年代大約在西漢時期。其中一件闊葉形青銅矛頭,整體為一青蛙造型,蛙身為矛頭,蛙首及爪為矛銎。蛙雙目圓睜,兩前肢彎曲成雙環(huán)耳,兩后肢下蹲作起跳狀;蛙背及四肢分別飾以雙旋紋、圓渦紋及回紋等古滇國青銅器上常見的紋飾(圖1)。然學界對包括此蛙紋矛頭在內的古滇國蛙紋冷兵器的認知,大多仍徘徊游離于古人對蛙紋的種種崇拜,而忽略了其以蛙紋裝飾冷兵器的直接意義,以下試述之。
冷兵器—矛
矛是一種由矛頭、木柄和鐓組成用于直刺或扎挑的長柄兵器,它起源于原始社會石、角、骨質的“復合工具”。其中矛頭又分身和骹兩部份,身具一鋒二刃,中為脊;基本發(fā)展規(guī)律是由短而長,由寬而窄,由無血槽到有血槽;骹部則帶孔以納柄。銅矛頭始于商,戰(zhàn)國出現鐵矛并流行于漢以后,由于矛強大的殺敵之效,故自漢以降,戈廢戟衰,然矛制猶存,是我國古代兵器史上使用期最久的長兵器。
蛙紋崇拜
青蛙的學名為黑斑蛙,俗稱“田雞、蛤蟆”,蟾蜍屬于蛙類,兩者又統(tǒng)稱蛤蟆。就古代文物上蛤蟆的藝術形象而言,我們很難確認其具體表現為蛙或蟾蜍,但古人對其崇拜是合二為一的,而且對其信仰崇拜往往也因時因地而異。蛙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新石器時代到今天仍可以發(fā)現它的蹤跡,究其流行、崇拜原因,概言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月亮崇拜:張衡《靈憲》曰“月者,陰精,積而成獸,像哈兔(蛤?。┭伞?屈原《天問》中說“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為何?而顧菟在腹”;①聞一多曾指出“顧菟”應為“蟾蜍”音轉,后因讀音易混,蟾蜍轉為蟾兔,“一名析為二物,而兩設蟾蜍與兔之說生焉”。②漢以后的文獻,則認為蟾蜍為姮娥所化,且能蝕月。加上蛙類多在夜間活動,因此又成為月亮、燈燭的指代(圖2)。
2.寓意長生:主要與蛙類冬眠習性有關,古人視之為死而復生,生生不息。
3.象征多子:因蛙類多卵具強大的繁殖力,且肚腹鼓起和孕婦肚腹相似。
4.農業(yè)益蟲:蛙類吃蚊子等害蟲,又可預知天氣,人們常把蛙鳴與打雷下雨聯(lián)系在一起,并以之祈雨。
5.喻意科舉及第:由于蛙類的春醒冬眠與月滿、月缺的周期運動軌跡相似。民間亦傳說嫦娥偷食了丈夫后羿向西王母求得的長生不老仙丹后升入月宮,化身蟾蜍精,故月宮又稱蟾宮;而月宮內有一棵桂花樹,凡人若能到月宮去折一支桂枝,則有好運降臨,故“蟾宮折桂”意即科舉及第中皇榜(圖3)。
6.治病延壽:如《本草網目》中即載有“蟾寶”,即“蟾衣”,是蛤蟆自然蛻下之角質衣膜,被現代科技證實有抗腫瘤、病毒等功效;嘉靖《廣平府日記》也有“取蝦蟆噙墨涂毒瘡”(即蛤蟆金)的療方等等。
蟾蜍辟兵
然而云南漢代滇國青銅蛙矛頭,其創(chuàng)作源頭卻直接與蟾蜍可辟兵的習俗有關,這也是兵陰陽學說中一個常見的說法?!皣笫?,在祀與戎”,基于萬物有靈的認知,古人認為日和月對天地間的陰陽變化影響最大,而兵器在五行中屬“金”,同時又屬“陰”。
王粲《刀銘》云:相時陰陽,制茲利兵。故月食之日是鑄造兵器最好的日子,因為此日陰刑之氣最弱,陽氣盛極溢于九霄,兵雖陰器,然成乎月食之日,故具陰中之陽品質,可用之鎮(zhèn)宅避邪。《漢書·韓延壽傳》就載韓延壽“取官銅物,候月蝕鑄作刀劍鉤,放(仿)尚方事”。而蟾蜍乃至陰之物,蟾蜍食月亦為陰中之陽,故順理成章具有克制陰氣(兵)的神奇力量。
另據《淮南子》載:“蟾蜍萬歲者,頭上有角,頷含丹書八字,五月五日午時取之陰干百日,以其足劃地即為流水。若敵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還自向也?!贝嗣^上之蟾蜍雙眼正中之上拱起的Y形雙線,應即所謂“頭上有角”之“蟾蜍萬歲者”。甚至“將蟾蜍做成干標本佩戴于身或將其血涂于兵器上,即可在沙場上入‘軍陣而不傷’”。而被涂抹的兵器則威力大增,余如《爾雅翼》《太平御覽》皆有類似記載,《抱樸子·內篇》“仙藥卷”甚至認為“帶其(指蟾蜍萬歲干)左手于身,辟五兵”;《文子·上德》篇亦載:“蘭芷以芳,不得見霜;蟾蜍辟兵,壽在五月之望。”《淮南子·說林》篇作:“蘭芷以芳,未曾見霜;鼓造辟兵,壽盡五月之望?!雹垠蛤?、鼓造為一物,清王引之于《經義述聞》卷28《爾雅下》條中,所論甚詳?!拔灞狈褐付喾N兵器又可作軍隊或戰(zhàn)爭解。然不論作何解,“蟾蜍萬歲干”可以躲避(辟)兵器或戰(zhàn)爭帶來的傷害是古人所崇信的,因此,把蟾蜍形象裝飾于兵器上的符禁效果,顯而易見?!氨c禮俗,特別在先秦時期,禮俗對戰(zhàn)爭有很大的約束力,常出現今人難以理解的情況?!雹苡秩缣拼匆郧嗤転榇髮④?,主庫兵秉統(tǒng)治,⑤因此滇國冷兵器上出現不少的蛙紋,在中國古代兵器史上極為罕見。值得一提的是云南還出土一件蛙紋鉞,這是一種屬于具有令牌性質而一般不用于戰(zhàn)場殺戮的兵器(圖4)。如史載周武王伐紂在牧野誓師時左執(zhí)黃鉞,以秉白旄。紂王兵敗自焚后,武王又以黃鉞斬了紂王頭,可見鉞是具有權力象征的兵器。故蛙紋同時出現在滇國的青銅矛和鉞上,其神圣崇高地位不言而喻。
“中國古代藝術的發(fā)展史,可以劃出兩個大的階段。前一階段關乎神界和靈界,表達的是幻想,主要目的是為娛神。后一階段關乎人本與自然,師法的是現實,主要目的變成了娛人。兩個階段的分界,大體應當是兩周嬗遞之際,而東周至漢代則是兩類藝術的混裝時代?!雹蕹梭蛤芸梢员鼙€有著名的“太歲辟兵”銘青銅戚,這件產地充滿爭議的戰(zhàn)國時期文物,兩面各浮雕一“太一鋒”(即太歲),太一鋒乃古代天文觀測的重要指針,其位置對戰(zhàn)爭勝負有決定性質(圖5)。
結語
“滇”是戰(zhàn)國至西漢時期盛興于滇池區(qū)域的古王國,西漢后期走向衰落,東漢初葉被中原王朝的郡縣制所取代。滇國由盛轉衰,直至國除,大致經歷了三四百年的歷史。⑦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國內文博界對早期滇國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研究基本上是空白的,直至1955~1965年間云南省博物館考古工作人員在晉寧縣石寨山進行了4次發(fā)掘,并清理古墓葬50座,發(fā)掘出土文物4800余件。其中M6墓還出土了蛇鈕篆文“滇王之印”金印,才印證了《史記》有關滇國的記載,⑧并得出石寨山遺址為漢代滇王及其家族臣屬墓葬地的結論。
青銅蛙紋矛頭是符禁觀念習俗在冷兵上最直接的物化表現,期盼借助蛙的神威攻克敵方,同時保佑使用者可以避免受傷和兵害——蟾蜍辟兵。至于包括云、貴地區(qū)在內的古代青銅鼓上的蛙紋是否也具備這一功用,應該說是包括但不限于此,由于這已超出本文的范疇,這里就不加以討論了。
注釋:
①【漢】王逸撰,【宋】洪興祖補注,白化文等點?!冻o補注》,中華書局,1983。
②聞一多《古典新義·天問校釋》,三聯(lián)書店,1982。
③劉文典撰,馮逸、喬華點?!痘茨哮櫫壹狻?,中華書局,1989。
④楊泓、李力《圖解中國古代兵器》,三聯(lián)書店(香港)有限公司,2017。
⑤《唐開元占經·玄冥占》曰:“奎大星(即青蛙),大將軍,其欲明而行列兩頭,免近河以候水兵?!?/p>
⑥胡紹宗《中國早期制像藝術》,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⑦張增祺《滇國青銅藝術》,云南美術出版社,2000。
⑧據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傳》載:“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屬以什數,滇最大?!蓖瑫州d:“元封二年(前109),天子發(fā)巴蜀兵擊滅勞浸、靡莫,以兵臨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誅……于是以為益州郡,賜滇王王印,復長其民?!?/p>
(責任編輯: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