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分社總編輯
2019年6月,一場突如其來的“修例風波”令香港頓時烏云翻滾,風雨如晦。在這場持續(xù)一年多的風波中,媒體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香港的輿論場變得格外復雜,輿論斗爭變得格外尖銳。
面對這場復雜尖銳的輿論斗爭,中新社香港分社在上級有關部門和領導的指導下,在總社的領導下,沉著應對,積極作為,在外宣戰(zhàn)線發(fā)揮了應有的作用,為平衡輿論、引導輿論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多個上級有關部門多位領導的表揚和肯定。
回顧這場持續(xù)至今的輿論斗爭,中新社香港分社能夠為平衡和引導輿論做出一點貢獻,有兩點至為重要。
面對“修例風波”下格外復雜的輿情,記者們思想稍有動搖,認識稍有模糊,就會造成戰(zhàn)斗力的減弱,甚至報道上的偏頗、失誤。因此,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教導,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加強對全體采編人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政治引領放在首位。盡管記者們常常要連續(xù)奮戰(zhàn)十幾個小時,我們仍利用采編會、黨組織活動等各種機會,組織黨員和干部學習總書記講話,學習上級有關精神,重溫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努力做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從而確保了發(fā)稿安全。
與此同時,我們還注意把政治學習、理想信念的教育與香港的現(xiàn)實相結合,與日常新聞報道相結合。
□ 圖為中新社香港分社記者與“光頭警長”劉SIR合影。
“修例風波”期間反中亂港分子的種種表演,特別是持續(xù)的、不斷升級的暴力活動,反對派挾洋自重、認賊作父的種種丑態(tài),為我們記者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記者們通過自己的親眼所見,看清了西方反華政治勢力借所謂“民主”“自由”搞亂香港、進行顏色革命的本質;看清了那些打著“民主、自由”旗號,鼓吹“港獨”,認賊作父的暴徒們的真實嘴臉,激發(fā)了更加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更加堅定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從總社調來香港分社工作剛剛2個月的年輕記者,在參加“修例風波”報道的第一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在申請書中動情地寫道:“這不是我第一次寫入黨申請書,卻是我最深情的一次,深情到我必須重新審視自己入黨的初衷,必須重新向黨組織闡述我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熱愛和擁護”。她說,在“修例風波”一線的采訪經(jīng)歷令她“對黨和國家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認識。”
另一件令我感動的事情是,我們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在用手機拍攝暴徒們妄圖癱瘓交通、阻礙地鐵正常運行的惡行時,被暴徒團團圍住,但這位身陷險境的女孩子,盡管也緊張,也流淚,卻始終沒有把手機交給暴徒,始終沒有說出自己的供職機構……
面對突如其來的“修例風波”及異常復雜的政治和輿論斗爭,中新社香港分社能夠發(fā)揮正面引導和平衡輿論的作用,多次得到上級部門領導的肯定和表揚,一方面是堅持了講政治,守紀律;另一方面得益于中新社長期積累的對外和涉港報道經(jīng)驗,得益于幾代中新社人在新聞實踐中形成的“中新風格”。
早在6月“修例風波”爆發(fā)之初,我們就認真分析了事態(tài)的嚴峻和復雜性,做好了長期斗爭的思想準備。針對特首和特區(qū)政府受到來自示威者、暴徒、部分本地及境外媒體偏頗甚至有意歪曲的輿論宣傳等巨大壓力,針對香港警方在維護香港法治與社會秩序中遭到的抹黑、攻擊甚至身體傷害,我們制定了堅決支持特首和特區(qū)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執(zhí)法的報道方針。后來的事實證明,這一報道方針是完全正確的。同時我們要求記者充分報道香港社會反暴力的聲音,采訪對象要抓住兩頭:既要采訪普通市民,也要瞄準高端訪談,因而做出了一批接地氣、有溫度、有深度的報道,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有一些稿件更在網(wǎng)絡上形成熱點和話題。
例如:9月21日,我們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立體發(fā)稿,播發(fā)了對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前行政長官梁振英的專訪《梁振英:抓住機會正本清源 香港正集聚非常大改變動能》。由于抓住了采訪的時間節(jié)點和海外讀者關注的焦點,采訪到關注度很高的人物,稿件發(fā)出后受到廣泛關注,被海內外媒體大量轉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在香港本地,就有至少6家有影響力的報紙刊用了我們的文字和圖片稿件;視頻稿件也被香港、上海、深圳、美國等多家海內外電視臺采用;在網(wǎng)絡上,該稿也得到很好的傳播效果。
11月5日,我們采訪了特區(qū)政府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稿件發(fā)出后同樣在網(wǎng)絡上迅速傳播,并在號稱全港五大最高瀏覽率網(wǎng)站之一的香港討論區(qū)引起討論。
在關注普通市民方面,我們獲悉香港一家茶餐廳老板因為支持警察,被激進示威者騷擾欺凌的消息后,立即安排記者前往采訪,發(fā)出《特寫:香港茶餐廳老板娘撐警背后的故事》《香港“一人茶餐廳”女老板:撐警我200%不后悔!》等文、圖和視頻稿件,引起很大反響,其中視頻在內地微博平臺的話題閱讀量達7.7億,播放量達到4800萬次。
這次報道不僅在網(wǎng)絡上形成熱點,也讓眾多的香港和內地民眾了解了茶餐廳老板的故事和遭遇,很多人紛紛來到這家茶餐廳,支持女老板,支持她的生意,曾經(jīng)因為激進示威者的騷擾一度生意冷清的小小茶餐廳又熱鬧紅火了起來。有網(wǎng)友看過視頻后評論說:“這個視頻是這幾個月我見到的最溫暖最欣慰的視頻”。
“光頭警長”劉SIR勇對暴徒的畫面曝光后成為廣受關注的人物,我們及時安排記者跟進采訪,發(fā)出多篇文字和視頻報道,一時也形成網(wǎng)絡熱點。由于我們很早就提出要多做支持香港警方依法執(zhí)法的報道,因此贏得了香港警方的友誼與信任,加上對“光頭警長”報道的良好傳播效果,去年國慶期間“光頭警長”劉SIR等10位香港警察受邀前往北京觀禮時,香港警方將報道他們登長城活動獨家交給了中新網(wǎng)。
這些稿件有溫度,有特色,策劃及時,選題恰當,都一定程度體現(xiàn)出“中新風格”,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在香港國安法的威懾下,在特區(qū)政府、警方和全體愛國愛港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下,“修例風波”已基本平息。但是,香港的輿論斗爭還遠沒有結束,在香港輿論場乃至國際輿論場,敵強我弱、西強我弱的格局還未根本轉變,如何按照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要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講述一個真實的中國、真實的香港,是我們外宣媒體的職責和使命,也是我們駐港央媒肩負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