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為敏,孟玉學
(汝州市中等專業(yè)學校,河南 汝州467599)
濕疹是牛的常見皮膚病。濕疹是因致敏物質(zhì)作用于皮膚的表皮細胞所引起的炎性反應。潮濕、各種有害物質(zhì)的刺激、營養(yǎng)失調(diào)、維生素缺乏、新陳代謝紊亂、慢性疾病、內(nèi)分泌機能障礙等均可誘發(fā)本病。以皮膚發(fā)生紅斑、丘疹、水泡、膿皰、潰爛等損傷,并伴有熱、痛、癢等癥狀為特征?,F(xiàn)有的治療手段普遍是使用鹽酸異丙嗪或者鹽酸苯海拉明等抗過敏藥物進行口服或者注射,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其副作用較大,且容易使病原體產(chǎn)生抗藥反應。
本中藥運用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動物皮膚病的獸醫(yī)中藥,能夠解決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對于治療牛的濕疹具有顯著的效果。
1.1 為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本中藥運用所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份:2~5 份的金銀花、1~2 份的冰片、10~12 份的蛇床子、10~15 份的穿心蓮、4~10 份的牛蒡子、2~3 份的土荊芥、2~5 份的榧子、1~2 份的澤蘭、5~10 份的南五味子、3~7 份的莪術(shù)、15~20 份的皂角。
1.2 作為優(yōu)選,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份:3 份的金銀花、1 份的冰片、12 份的蛇床子、15 份的穿心蓮、8 份的牛蒡子、2 份的土荊芥、3 份的榧子、1份的澤蘭、9 份的南五味子、4 份的莪術(shù)、20 份的皂角。
1.3 作為優(yōu)選,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份:5 份的金銀花、2 份的冰片、11 份的蛇床子、12 份的穿心蓮、9 份的牛蒡子、2 份的土荊芥、4 份的榧子、2份的澤蘭、6 份的南五味子、5 份的莪術(shù)、18 份的皂角。
1.4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2 份的貫眾。
1.5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4 份的神曲。
1.6 作為優(yōu)選,還包括6 份的千年健。
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中藥運用起效快、療效明顯、毒副作用小、病原體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
金銀花,性寒、味甘;歸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
冰片,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jīng);具有通竅醒腦,清熱散火,消腫止痛的作用。
蛇床子,味辛、苦;性溫;歸腎經(jīng);具有溫腎助陽,祛風,燥濕,殺蟲的作用。
穿心蓮,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胃經(jīng);具有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的作用。
土荊芥,味苦、辛,性微溫;歸肺經(jīng)、膀胱經(jīng);具有祛風除濕,殺蟲止癢,活血消腫的作用。
榧子,性味甘、澀、平;歸脾、大腸經(jīng);具有殺蟲,消積的作用。
澤蘭,味苦,性微溫;歸脾、肝經(jīng);具有活血通經(jīng),行水的作用。
南五味子,性溫,味酸;歸肺經(jīng)、心經(jīng)、腎經(jīng);具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的作用。
莪術(shù),味苦,性辛,溫;歸肝、脾經(jīng);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作用。
皂角,性溫,味辛、咸;歸肺經(jīng)、大腸經(jīng);具有開竅祛痰、散結(jié)消腫、潤燥通便的作用。
2.1 實施例1
一種用于治療牛濕疹皮膚病的獸醫(yī)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份,3 份的金銀花、1 份的冰片、12 份的蛇床子、15 份的穿心蓮、8 份的牛蒡子、2 份的土荊芥、3 份的榧子、1 份的澤蘭、9 份的南五味子、4 份的莪術(shù)、20 份的皂角。
上述獸醫(yī)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1.1 將澤蘭、莪術(shù)和皂角進行粉碎,然后放入50%的乙醇水溶液進行浸泡,浸泡24h;
2.1.2 將蛇床子、穿心蓮、牛蒡子、土荊芥、榧子和南五味子放入沸水中煎煮45min;
2.1.3 將步驟A 中的澤蘭、莪術(shù)和皂角連同乙醇水溶液倒入步驟B 煎煮后的沸水中,同時加入金銀花,繼續(xù)煎煮10min;
2.1.4 將煎煮后的溶液進行過濾,獲得濾液;將濾液降溫至50℃,放入冰片,靜置2h 后,降溫至常溫,得到中藥成品。
2.2 實施例2
一種用于治療牛濕疹皮膚病的獸醫(yī)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份,5 份的金銀花、2 份的冰片、11 份的蛇床子、12 份的穿心蓮、9 份的牛蒡子、2 份的土荊芥、4 份的榧子、2 份的澤蘭、6 份的南五味子、5 份的莪術(shù)、18 份的皂角。上述獸醫(yī)中藥的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
2.3 實施例3
一種用于治療牛濕疹皮膚病的獸醫(yī)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份,5 份的金銀花、2 份的冰片、11 份的蛇床子、12 份的穿心蓮、9 份的牛蒡子、2 份的土荊芥、4 份的榧子、2 份的澤蘭、6 份的南五味子、5 份的莪術(shù)、18 份的皂角、2 份的貫眾。
上述獸醫(yī)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3.1 將澤蘭、莪術(shù)和皂角進行粉碎,然后放入50%的乙醇水溶液進行浸泡,浸泡24h;
2.3.2 將蛇床子、穿心蓮、牛蒡子、土荊芥、榧子、南五味子和貫眾放入沸水中煎煮45min;
2.3.3 將步驟A 中的澤蘭、莪術(shù)和皂角連同乙醇水溶液倒入步驟B 煎煮后的沸水中,同時加入金銀花,繼續(xù)煎煮10min;
2.3.4 將煎煮后的溶液進行過濾,獲得濾液;將濾液降溫至50℃,放入冰片,靜置2h 后,降溫至常溫,得到中藥成品。
2.4 實施例4
一種用于治療牛濕疹皮膚病的獸醫(yī)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份,5 份的金銀花、2 份的冰片、11 份的蛇床子、12 份的穿心蓮、9 份的牛蒡子、2 份的土荊芥、4 份的榧子、2 份的澤蘭、6 份的南五味子、5 份的莪術(shù)、18 份的皂角、2 份的貫眾、4 份的神曲。
上述獸醫(yī)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4.1 將澤蘭、莪術(shù)和皂角進行粉碎,然后放入50%的乙醇水溶液進行浸泡,浸泡24h;
2.4.2 將蛇床子、穿心蓮、牛蒡子、土荊芥、榧子、南五味子、貫眾和神曲放入沸水中煎煮45min;
2.4.3 將步驟A 中的澤蘭、莪術(shù)和皂角連同乙醇水溶液倒入步驟B 煎煮后的沸水中,同時加入金銀花,繼續(xù)煎煮10min;
2.4.4 將煎煮后的溶液進行過濾,獲得濾液;將濾液降溫至50℃,放入冰片,靜置2h 后,降溫至常溫,得到中藥成品。
2.5 實施例5
一種用于治療動物皮膚病的獸醫(yī)中藥,包括以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份,5 份的金銀花、2 份的冰片、11 份的蛇床子、12 份的穿心蓮、9 份的牛蒡子、2 份的土荊芥、4 份的榧子、2 份的澤蘭、6 份的南五味子、5 份的莪術(shù)、18 份的皂角、2 份的貫眾、4 份的神曲、6 份的千年健。
上述獸醫(yī)中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2.5.1 將澤蘭、莪術(shù)和皂角進行粉碎,然后放入50%的乙醇水溶液進行浸泡,浸泡24h;
2.5.2 將蛇床子、穿心蓮、牛蒡子、土荊芥、榧子、南五味子、貫眾和神曲放入沸水中煎煮45min;
2.5.3 將步驟A 中的澤蘭、莪術(shù)和皂角連同乙醇水溶液倒入步驟B 煎煮后的沸水中,同時加入金銀花和千年健,繼續(xù)煎煮10min;
2.5.4 將煎煮后的溶液進行過濾,獲得濾液;將濾液降溫至50℃,放入冰片,靜置2h 后,降溫至常溫,得到中藥成品。
對六組病牛(每組30 頭)分別使用鹽酸異丙嗪(對比例)和上述五個實施例制備的中藥藥劑進行治療對比試驗(連續(xù)用藥5 天,每天給藥2次。鹽酸異丙嗪每次給藥量為0.6mg/kg,本中藥實施例每次給藥量為4g/kg 的中藥原料,每100g 中藥原料經(jīng)過加工得到200g 成品濾液)。
有效頭數(shù) 治愈頭數(shù) 停藥7 天復發(fā)頭數(shù)對比例 28 21 9實施例1 28 26 5實施例2 28 27 5實施例3 29 27 5實施例4 28 28 3實施例5 29 28 1
由此可見,本中藥運用可以有效提高牛皮膚濕疹的治愈率并降低復發(fā)率,其中,以實施例5效果最好。
我們經(jīng)過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本申請的關(guān)鍵組份為澤蘭、莪術(shù)和皂角。并使用實施例的配方分別對樣本數(shù)量為30 頭的病牛樣本進行正交試驗,結(jié)果如下:
實驗例1:不含澤蘭成分,實驗例2:不含莪術(shù)成分,實驗例3:不含皂角成分,實驗例4:不含澤蘭和莪術(shù)成分,實驗例5:不含莪術(shù)和皂角成分,實驗例6:不含澤蘭和皂角成分。
有效頭數(shù) 治愈頭數(shù)實驗例1 2 1實驗例2 3 0實驗例3 1 1實驗例4 0 0實驗例5 1 0實驗例6 0 0
上述描述僅作為本中藥運用可實施的技術(shù)方案提出,不作為對其技術(shù)方案本身的單一限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