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高琦
東京奧運會期間,蘇炳添站在百米飛人決賽跑道上,成為了國人的驕傲?!度嗣袢請蟆肺⑿殴娞柨摹短K炳添YYDS!》刷屏朋友圈。留言中有人評論:“如今官媒也這么潮了?!绷硪环矫?,中國社科院發(fā)布的《中國未成年人互聯(lián)網運用報告(2020)》指出,未成年人群體已實現(xiàn)了城鄉(xiāng)無差的“全民上網”。隨之而來的是“本屆小學生開始用YYDS(永遠的神)寫作文了”,XSWL(笑死我了)更是一度沖擊年度熱詞。YYDS、XSWL、U1S1(有一說一)、DSSQ(大勢所趨)等“拼音?!奔冉o網絡語言生活帶來了活力,又因其太過“出圈”而令人焦慮。
其實,在不同領域和圈層,面對不同對象,應當有不同尺度的語言規(guī)范。與家人歡聚之時就不要文縐縐地拽“大詞兒”;寫通知、寫申請的時候也不要滿篇“我覺得”“大概是”;而考試作文則更需要有對莊雅文體的敬畏和尊崇。同學們在日常生活和自主寫作中使用流行語和拼音梗等網絡語言無可厚非,甚至具有一定積極意義;而在訓練語言規(guī)范的作文寫作中,尤其是考試作文中使用拼音梗,就很不合適且不規(guī)范了。我們的語文教育應當培養(yǎng)公民具備必要的語體意識,這對于塑造和諧良好的語言生活十分必要。
(摘編自《光明日報》2021年8月15日)
觀點摘錄:
網絡空間和社交空間中,有些人好像特別能“說”,處于表達的活躍狀態(tài),但那種表達并非自我的語言創(chuàng)造與生成,而是網絡和流行的語言生成。他們心中所想難以付諸文字,離開梗就不會說話,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贊美的詞,萬物皆可“絕絕子”……“文字失語”成為一個越來越需要重視的社會問題。
——曹林《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語者”》
“玩?!弊鳛橐环N表達方式,不僅拓寬了年輕人的社交途徑,而且展現(xiàn)出他們面對壓力,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外界對其態(tài)度應當是包容與積極引導。作為青年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玩梗”中有不少有趣的信息,等待我們去挖掘與思考。
——黃帥《“玩?!钡哪贻p人不只是為了標新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