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奇利
摘要:音色就是我們常說的音品,其作為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不但能夠被人們加以利用制造出不同種類的樂器,而且還能利用樂器,進行優(yōu)美且動聽的音樂演奏。從彈撥樂器的角度而言,可分成兩種音色:其一指代樂器本就具備的音品,即樂器音色;其二是演奏中獲取的音品,即演奏音色,本文將通過彈撥樂器的音色組合角度切入,利用主觀評價實驗的手段來闡述彈撥樂器如何實現合奏時音色上的高度匹配性,還對影響彈撥樂器音色組合偏愛度的因素加以說明,以期能夠研究出主觀偏愛中樂器組合模式。
關鍵詞:彈撥樂器;音色分析;主觀偏愛
引言
隨著對民族管弦樂隊交響性的分析研究的不斷深入推進,其已成為當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探索領域之一。彈撥樂器是我國民族樂器當中最具特色的樂器種類,通過研究其音色組合,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民族器樂交響性探索的有效性。
一、彈撥樂器及其音色組合論述
中國目前所擁有的彈撥樂器種類,是高居世界榜首的,這些樂器不僅僅以演奏作用而存在,同時在地位上,其亦是我國燦爛輝煌的文化遺產。我國民族樂器中,彈撥樂器的種類繁多,占有相當大的比例,無論是在民間的演奏樂隊,還是地方戲曲戲劇樂隊、現代民族管弦樂隊當中,都廣泛應用到這些彈撥樂器。樂隊合奏當中,彈撥樂器能夠獨立形成一個“組”,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樂隊中,這也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同時這也是區(qū)分民族管弦樂隊和西洋管弦樂隊的最鮮明的特征,其自成一個體系、規(guī)模龐大,成為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流逝,樂器本身的不斷發(fā)展改革,再加上作曲家還有演奏家們持續(xù)努力的探索,事實上,民族管弦樂隊當中,彈撥樂器演奏已經構成一組音域寬廣、音區(qū)銜接、音色多樣并且表現力的豐富的樂器。現階段,從演奏形式上分析,我國彈撥樂器大體上能夠劃分為三類:第一種,抱握彈奏樂器,此類樂器常見的有琵琶、三弦等; 第二種是平直彈奏樂器,常見的有古箏、古琴等;第三種即為打弦樂器,如揚琴等。 類型豐富,樂器眾多的彈撥樂器,在組合形式也呈現出靈活多樣的特性。
一般情況下來說,民族管弦樂隊中,運用彈撥樂器方式主要有三種,其一是利用利用旋律結合的方式。其二是利用和聲結合的方式。其三是混合結合方式。在下文的闡述中,主要圍繞利用旋律結合的方式來先來說明,該方式側重于用對樂曲的旋律聲部進行演奏,樂器一般情況下會通過同度、八度或雙八度等結合模式呈現出來。
二、利用實驗強化研究科學性
通過選取和組合不同種樂器,以此來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研究行,主要選擇的樂器有柳琴、琵琶、揚琴和大阮。組合方式有柳琴和琵琶、柳琴和揚琴、揚琴和琵琶、揚琴和大阮、琵琶和大阮五種方式。通過利用錄音棚,其聲學環(huán)境更加滿足實驗的需求,同時以高素質的演奏人才來獲取和記錄五組信號。為了防止實驗結果會因為監(jiān)聽聲壓級造成干擾,因此,在監(jiān)聽環(huán)境上同樣可選擇實驗信號錄制時應用到的錄音棚。
對于實驗的評價術語應用同樣要加大重視力度,因為本文主要探討的就是主觀感受和樂器音色組合偏愛度兩者交所存在的關系研究,因此,評價語言在應用上,要最大可能地將每種樂器所具備的音色特征客觀反映出來,這樣更有利于評價和判斷。因此,其所涉及到的實驗術語主要維以下幾種:第一,混響感的豐富性,其所指代的是室內任一界面反射出的直達聲所引發(fā)的增強和烘托作用。第二,顆粒感是否清晰、明快和清脆,這主要分析不同音之間在分斷時是否干凈利索,每一個相繼音符出現時,能夠清楚辨析,演奏過程中產生的音輕快而又有彈性,而又不失獨立性,在這過程中又能具有連貫性。第三,融合度,需要音響間相互交融搭配協(xié)調。即實現音響的整體融合,具有整體感,進而構建成為有機的整體,例如我國常見的民族樂器中,古琴和簫兩種樂器的組合、琵琶和三弦兩種樂器組合。盡管這兩組樂器在發(fā)音原理上差異性比較明顯,但是兩者相結合聽起來相對協(xié)調。第四,豐滿度,主要辨別其樂聲是否厚實、圓潤。關注聲音從豐滿圓潤到干癟的屬性,聲音豐滿表現出來的特征是厚實、圓潤,并且具備充分的中、低音頻。高頻適度,聽覺感受較舒適溫暖、有彈性,反之則顯得單薄和干癟。第五,明亮度,其音域比較明朗,而且中高頻比較清晰充分,主要關注聲音從明亮到灰暗的特征,音質越是清晰明朗,其聲音給人的聽感越加明亮,聲音比較暗啞無光彩,那么就會覺得灰暗。一般高、中 音相對充分,整體聲音的明亮度較好。最后就是偏愛度,感覺上達到最好、最喜歡的程度。從實驗的結果來看,影響彈撥樂器的音色組合偏愛度的最主要兩個因素為“混響感”和“顆粒感”[1]。
而對于實驗所用的評價術語并非具備完全的獨立性,部分評價術語可能會摻雜一些主觀感受,但其側重點不同,例如:混響感能夠對豐滿度產生影響。并且所采用的評價術語大多只針對其中一種或兩種樂器。如:揚琴的混響感,柳琴的顆粒感,大阮,大阮的豐滿度,柳琴、揚琴的明亮度等。同時,在實驗中,音色偏愛度還與個人的聽音習慣、文化背景的具有較大的關聯,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可進一步對參與實驗的人員的聽音習慣、文化背景進行問卷調查,降低因這些因素對實驗研究產生的干擾。
結束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彈撥樂器音色組合正處于初步探索時期,這也意味著,缺乏相關理論的情況下,需要通過大量的實驗來加以論證。隨著各種相關的研究方法的不斷推進發(fā)展,彈撥樂器在民族器樂交響性層面上也將越發(fā)深入。
參考文獻
[1]孟子厚,趙鳳杰,民樂片段混響感主觀偏愛度的初步試驗[J]應用聲學,2007(0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