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松,吳至久
(1.川北醫(yī)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肛周膿腫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發(fā)病率占0.5%~4.3%[1]。主要表現(xiàn)為肛周硬結或腫塊、疼痛等,直腸指診和肛門鏡檢查可以幫助診斷。發(fā)病原因為嬰幼兒雄激素水平較高,肛腺增生和分泌旺盛,易誘發(fā)皮脂腺炎[2]。肛隱窩發(fā)育異常,容易受損造成肛隱窩炎[3]。腸道免疫結構未成熟,防御能力不足。骶骨發(fā)育不全,直腸呈垂直位,肛管較短,肛門括約肌較松弛,肛管直腸黏膜易外翻,嬰幼兒皮膚嬌嫩,易受糞便及外界機械損傷。發(fā)病特點為多在1歲以內,多見于男嬰[4]。發(fā)病部位多在皮下、黏膜下層,以肛門兩側多見,內口多在肛腺處,高位肛周膿腫少見,一般為單發(fā)。大部分患兒具有自愈傾向。已有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及非手術治療兩大類,但首選治療方案仍存在爭議。部分學者認為,嬰幼兒肛周膿腫傾向于自限性疾病,且嬰幼兒肛門局部組織結構尚未發(fā)育完全,如果手術不當,對患兒肛門的生長發(fā)育會產(chǎn)生影響,故主張非手術治療[5]。另有學者認為,嬰兒肛周膿腫屬于急性感染性化膿性疾病,發(fā)病急、病變快,若治療不及時,可發(fā)展為肛瘺,故主張手術治療[6]。
肛周膿腫屬中醫(yī)“肛癰”范疇。根據(jù)發(fā)生部位分為臟毒、懸癰、坐馬癰、跨馬癰、鸛口疽、盤肛癰等。柏連松認為嬰幼兒肛周膿腫乃胎毒未清,濕熱之毒內伏,受六淫濕熱之邪誘發(fā)[7]。胎兒受母體濕熱之邪相傳,蘊積成毒,出生后內伏之濕熱胎毒受外邪引動而發(fā),下注魄門,氣血瘀滯,熱毒化腐成膿。梁靖華認為嬰幼兒肛周膿腫乃胎火胎毒、脾虛肝旺、濕熱流注所致,嬰幼兒臟腑嬌嫩,形氣未沖,肝常有余,肝經(jīng)火盛易生瘡瘍,肺常不足,易受外邪侵犯,脾常不足,易致便秘、泄瀉[8]。中醫(yī)治療肛癰重視整體治療,初期宜消法,治以解毒散結,成膿期宜托法,治以托里透膿,潰后期宜補法,治以益氣活血[9]。目前成人肛周膿腫中醫(yī)藥治療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關于嬰幼兒肛周膿腫中醫(yī)藥治療的研究資料仍較少。
柏連松根據(jù)濕熱胎毒的病因,首選土茯苓解毒除濕、祛除內伏胎毒,輔以其它清熱利濕、解毒消癰中藥如黃柏、虎杖、金銀花等。同時結合小兒稚陰稚陽的生理特點,強調組方精簡的必要性,根據(jù)年齡調整藥物用量,堅持口服中藥湯劑,達到治療肛周膿腫的目的[7]。黃小珊等[10]予仙方活命飲治療53例肛周膿腫和肛瘺嬰幼兒,治療后隨訪時間2個月~2年,隨訪44例中治愈21例,好轉2例,無效10例。陳寶山等[11]用保和丸湯劑治療食積化熱型肛周膿腫,藥用山楂、神曲、萊菔子、陳皮、半夏、茯苓、連翹等,共奏消食化滯、清熱消癰之功。服藥1周后肛周紅腫、疼痛癥狀消失。
漆曉東[12]予中藥熏洗治療30例早期肛周膿腫患兒,對照組應用足量抗生素治療,觀察組加用復方黃柏液熏洗治療,每日2次,藥用蜈蚣、蒲公英、金銀花、連翹、黃柏等,以去腐生肌、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結果總有效率觀察組96.67%,對照組73.33%。李慧等[13]予中藥熏洗治療小兒肛周膿腫20例,對照組用足量抗生素治療,觀察組聯(lián)合復方黃柏液薰洗治療,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20min,治療7天后若無效則改為手術治療。結果總有效率和手術率觀察組分別為95%、5%,對照組分別為60%、40%。沙靜濤[14]用中藥坐浴治療肛周膿腫26例,予中藥消腫促愈湯坐浴,藥用馬齒莧、土茯苓、蒲公英、側柏葉、野菊花、蒼術、防風、枳殼,配合消腫止痛膏外敷。結果隨訪6個月,治愈率為84.6%。
徐利[15]用清熱涼血軟膏外敷治療小兒肛周膿腫30例,藥用大黃、當歸、紫草、麻油、黃蠟等以清火解毒、涼血散瘀、止痛消腫。對照組用百多邦外敷。結果治療2周后總有效率治療組96.7%、對照組83.3%,且治療組疼痛、腫塊面積、局部皮膚顏色和皮溫等癥狀積分下降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班曉敏等[16]用改良古方蜈蚣油外涂治療嬰幼兒肛周膿腫,治療后隨訪發(fā)現(xiàn)肛周腫物已完全消失,未復發(fā)。
美國結直腸外科醫(yī)師學會(ASCRS)推薦切開引流是肛周膿腫治療最主要的方法[17]。目前手術術式主要包括膿腫切開引流術、膿腫切開掛線術、一次性根治術等。在行手術治療的同時,術后予以中藥輔助治療,可促進術后傷口的恢復,減輕疼痛。
許山鷹[18]用切開引流術治療肛周膿腫19例,術后予祛毒湯煎水局部熱敷、淋洗,外敷化毒散膏。結果19例全部愈合,時間為6~9天,經(jīng)隨訪無復發(fā)及后遺肛瘺。薛靜波等[19]治療復發(fā)性小兒肛周膿腫12例,再次行切開排膿后,自擬祛癰湯口服加外用輔助治療,藥用銀花、連翹、紫花地丁、皂角刺、穿山甲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12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愈合時間16~28d,平均22.67d,隨訪6個月無復發(fā)。羅國躍[20]行切開引流術治療小兒肛周膿腫48例,術后予自擬解毒排膿湯每日1次對全身和局部進行熏洗,藥用忍冬藤、連翹、苦參、蛇床子、防風、黃芬、紅藤、蒲公英、冰片、白礬。結果48例治愈38例,好轉10例,未見肛門失禁等嚴重并發(fā)癥。
顧紹棟等[21]行切開掛線療法治療肛周膿腫104例,術后每日以中藥外洗或坐浴,藥用大黃、芒硝、川芎、紅花、苦參、明礬、蒼術、槐花。結果術后隨訪6~8個月,所有患兒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現(xiàn)肛門失禁、狹窄等術后并發(fā)癥及復發(fā)。潘逸遷[22]用切開掛線和切開引流療法治療肛周膿腫,對照組術后予生理鹽水坐浴,治療組術后予仙方活命飲加味坐浴。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88.5%,對照組65.4%。
李瑩等[23]行一次性根治術治療小兒肛周膿腫36例,術后予中藥外洗或坐浴,九一丹及生肌散外敷創(chuàng)面。結果所有患兒均治愈,隨訪6~12個月無復發(fā)及后遺癥。賈晉榮[24]行一次性根治術治療96例小兒肛周膿腫,對照組術后予高錳酸鉀溶液熏洗治療,治療組術后自擬祛癰湯口服加局部溻漬治療,藥用銀花、連翹、紫花地丁、陳皮、皂角刺、穿山甲、川貝母、漏蘆、川牛膝、天花粉、赤芍、甘草。結果總有效率試驗組96%,對照組77%。治療組術后水腫、肉芽組織生長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較對照組短。
目前嬰幼兒肛周膿腫的治療方案尚存在爭議,有研究顯示,采用非手術與手術治療嬰幼兒肛周膿腫的臨床效果并無明顯差異[25]。因此,應根據(jù)具體病情選擇合理治療方法。中醫(yī)治療嬰幼兒肛周膿腫具有“簡、便、廉、效”的優(yōu)點,中藥方劑、中藥熏洗、中藥坐浴、中藥外敷等治療嬰幼兒肛周膿腫效果較好,隨著中醫(yī)治療方法的進步,中醫(yī)治療嬰幼兒肛周膿腫必能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