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俠,游衛(wèi)云,張小東,沈雨甜
(浙江農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動物醫(yī)學院,浙江 臨安 311300)
隨著我國畜牧業(yè)與飼料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整個行業(yè)對飼料的需要量大幅增加[1],同時對飼料的安全和品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飼料分析是動物科學專業(yè)的核心基礎課程,其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掌握該課程的原理與方法,獲得基本的技能訓練和創(chuàng)造性應用知識的能力是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未來的就業(yè)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采取“填鴨式”的方式給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而需要通過不斷探索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并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滿足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社會的需要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當前,國內很多大學都對飼料分析課程進行了大膽的改革與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3-5]。筆者鑒于目前飼料分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對該課程進行了改革性嘗試,希望克服該課程教與學方面的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為學生畢業(yè)后能盡快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在傳統(tǒng)教學中,理論教學模塊中一般均采用多媒體視聽教學。先把實驗過程中所用到的儀器、主要實驗步驟和試劑的配置步驟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在幻燈片上,針對性地介紹儀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及實驗過程和試劑配置過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項;然后再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加深印象;最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具體操作情況再進行指導。整個教學過程缺乏趣味,學生們只是在被動地被灌輸知識,根據幻燈片或實驗指導書中的步驟按部就班操作,缺乏主動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也無法與學生形成良好互動,限制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技能的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也沒有得到良好提高[1,6]。因而學習效果不理想。另外,學校的實驗教學與現行的儀器相比處于落后狀態(tài),且無高端檢測設備[7],使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實驗課學時有限,實驗課上僅限于向學生教授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而對于實驗所需試劑的配制、飼料校準、儀器維護和操作的熟練程度及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要求不高或根本無要求。學生期末成績以實驗報告成績?yōu)橹?,附加考勤和平時作業(yè)成績的方式,但一般情況下對實驗操作能力不進行考核[4],由此導致學生自己不重視實驗操作,缺乏主動練習實驗操作的積極性。另外,由于實驗室不開放,學生課后想進行實驗操作練習的機會也沒有,由此導致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差。
現行的實驗教學,學生期末成績以實驗報告成績?yōu)橹?,附加考勤和平時作業(yè)成績。實驗成績的計算標準忽略了對實驗過程和方法及學生創(chuàng)新性、團隊協(xié)作能力的評估,偏重實驗報告的完成度,易造成有些學生不做實驗而抄襲別人實驗結果的現象。
2.1.1 采用案例式教學法
提前1周把相關案列材料發(fā)給學生,讓學生們閱讀案例材料,查閱相關資料,搜集所需關鍵信息,并積極地思考,初步形成關于案例中的問題的成因分析和解決方案,隨后進行小組討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加深對所測指標的印象。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列出一些提示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們更有針對性地查閱相關資料。
2.1.2 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
因為實驗室條件的限制,會有一部分實驗項目在課堂上很難完成,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把學生派到養(yǎng)殖場和專門的飼料分析檢測機構進行操作,完成此部分內容的實習實踐。如代謝實驗和消化實驗部分可以去養(yǎng)殖場進行實踐操作;微量元素、礦物質元素、重金屬、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測定可以去專門的飼料分析檢測機構進行實踐操作。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為學生以后去相應養(yǎng)殖場或飼料分析檢測機構工作搭建了一個橋梁,是一個雙向互惠的教學方法。
實驗教學的不斷改革與創(chuàng)新,需要實驗指導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實驗教師在不斷更新理論知識的同時多參加學術會議、去其他院校進行參觀學習,與其他院校老師或相關從業(yè)人員進行交流,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另外,還要求實驗指導教師定期去企事業(yè)單位進行調研[8],了解企事業(yè)需求,進而及時更新實驗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在現行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一次實驗課只做一個實驗內容。這種教學模式存在以下缺點:(1)有的學生全程很少參與實驗,實驗結果抄襲現象嚴重;(2)有的學生對實驗內容比較感興趣,但一次實驗下來,實驗過程畢竟不能完全熟練掌握,想再做一次鞏固一下所學知識,但沒機會做。以上問題均可導致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大大減弱,極大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應提倡實驗室開放和分組循環(huán)實驗。
實驗室開放就是指實驗室每周在固定的時間對學生開放,學生可進實驗室再次做實驗以鞏固所學內容,實驗指導老師全程指導。
分組循環(huán)實驗就是指一次實驗課可做3個實驗內容,學生分為三組,一組做一個實驗內容,即A組做A 實驗、B 組做B 實驗、C 組做C 實驗;等下次上課的時候,還是做這個三個實驗內容,只不過是A 組做B 實驗、B 組做C 實驗、C 組做A 實驗;等下下次上課的時候,還是做這個三個實驗內容,只不過是A 組做C 實驗、B 組做A 實驗、C 組做B實驗。分組循環(huán)實驗的優(yōu)點在于:(1)如果有些同學第一次做了某實驗,覺得不熟悉實驗步驟,下次還想再做一次的時候,等下次上課的時候可以利用自己實驗的空隙跟隨其他組再做一次;(2)第一次做過某實驗的同學在下次其他組做這個實驗的時候可以給予指導。
實驗室開放和分組循環(huán)實驗都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以企業(yè)崗位需求和全國動物科學技能大賽為目標,打造“以賽促學”為主題的教學模式。教學中引入比賽,不僅鍛煉學生的理性思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鍛煉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可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加深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同時可為以后參加工作或比賽打下基礎。
飼料分析課程實驗耗時費力,部分實驗之間嵌套在一起,所以學生無法在學校規(guī)定的課時內完成。可采取集中安排實驗的辦法,一段時間內對學生完全開放動物營養(yǎng)實驗室,可有效保證各類實驗的順利完成。
在傳統(tǒng)實驗教學中,實驗課所做的實驗內容都是課本上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過程所需試劑和儀器設備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都已經寫好,學生只需按照課本上的操作步驟進行操作即可,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原創(chuàng)性實驗。
原創(chuàng)性實驗的具體做法:只要感興趣,不同基礎的學生均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參與進來,自主選題,但主題必須與飼料學或動物營養(yǎng)學相關。
學生自主選題實驗應把實驗方案提前交給實驗指導教師,并詳細寫明實驗名稱、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過程所需試劑和儀器設備及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然后教師評估實驗的可行性,如果可行,則提供相應的實驗條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準備實驗材料、配制試劑,并進行實驗操作,分析實驗結果,寫出實驗報告,整個實驗的全過程都是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原創(chuàng)性實驗的增加可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基本科研技能訓練、知識整合項目訓練等多種具體實踐訓練,極大地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期末成績由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成績和綜合素質總評價成績2個部分構成,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占70%,綜合素質總評價占30%。課堂教學過程性評價包含較多的內容:學生的出勤率、平時作業(yè)、理論知識考查、實驗報告和實驗操作等內容,其中占比最大的為實驗操作部分。實驗操作除了考核學生對實驗步驟的掌握程度、儀器使用的正確程度和試劑配制的注意事項外,還需要考核學生對儀器構成、原理和參數調整的掌握程度[9],在實驗操作考核中,學生通過抓鬮的方式決定自己考核的實驗內容,這樣可以確??己说墓叫?。綜合素質評價著重考核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知識等過程中是否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主要從實驗時的工作認真程度、與同組同學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及實驗過程中的實踐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將傳統(tǒng)教學內容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融為一體,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為根本,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了堅實的道德基礎。最終形成匯集專業(yè)知識、思政教育和趣味教學為一體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
隨著畜牧業(yè)規(guī)?;?、集約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發(fā)展及科研熱點的廣泛呈現,給飼料分析這門應用性較強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積極主動學習,給學生施加一定的學習壓力和動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驗技能和綜合素質得以全面的提高,提前適應企業(yè)的職業(yè)崗位。但課程改革是一個不斷改進和不斷完善的過程,要實現創(chuàng)新性實驗教學需要理論課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不斷跟進學科發(fā)展,改進實驗課程設計和增強儀器操作技能。在實施中要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飼料檢測知識與動物營養(yǎng)知識相結合,讓學生得到整體系統(tǒng)的教學體驗,從而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