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紹全,吳香艷
1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
2江蘇省徐州經(jīng)貿(mào)高等職業(yè)學校,江蘇 徐州
2012 年至2018 年期間,作為項目管理的一員有幸參與伊拉克馬季努恩油田多個工程的項目管理,該項目的業(yè)主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并以QHSE 管理嚴格著稱的國際石油公司之—的殼牌。在項目執(zhí)行階段,殼牌項目管理團隊就要求其承包商將“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項目管理理念貫穿于項目管理的全過程。本文將結合項目管理實際,并從項目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討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為什么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對”,以及如何“第一次把事情做對”。
要正確理解“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內(nèi)涵,首先明確“做對”的定義:就是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根據(jù)可衡量的、明確的判斷標準評價得出合格的工作結果。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關鍵詞,就是“標準”。由此,我們能夠得出“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內(nèi)涵就是在遵循標準的前提下實現(xiàn)項目目標的“零缺陷、零事故”。這與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中預防為主,與PMI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要求的注重前期規(guī)劃[1],更是與目前許多參與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的公司加快向“精細化”管理和“事前”管理的理念基本是一致的。
以馬季努恩地面管線工程的項目管理為例,在項目施工的每道工序開工前,業(yè)主殼牌要求必須提前24 小時通知殼牌的項目管理團隊,殼牌項目管理團隊就會安排各專業(yè)的工程師對開工前的多次審查。主要審查項目的PEP (Project Execution Plan)、PQP (Project Quality Plan)、PHSEP (Project Health & Safety Environment Plan),以及質量體系文件、施工方案、施工程序文件、ITP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lan)、WPS(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焊工證、計量器具種類及標定情況、材料的質量證明書、設備校驗注冊等是否具備開工的條件,以及員工是否經(jīng)過培訓,HSE (Health S afety E nvironment)執(zhí)行計劃及風險分析等[2]。每一項檢查殼牌都有一套審查的Check Li st,如果檢查驗收合格全部符合要求后方可允許按計劃開工,否則,決不允許開工直至全部符合。為了能夠達到各道工序開工的目的,項目管理團隊需提前做好項目每道工序開工前所有準備工作,并通過其對軟件和硬件的全面檢查驗收。這就體現(xiàn)了殼牌在項目上推行的“第一次將事情做對”管理模式一個例證,避免承包商盲目開工,造成存在各類風險。
既然我們明確了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那為什么要提倡和推行“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呢?
據(jù)統(tǒng)計,未推行質量管理和“零缺陷”管理的企業(yè)處理缺陷的成本約占總成本的20% [3],這些“缺陷”就是由于沒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對”造成的,因此,承包商或供應商就必須對這些缺陷重新投入人力資源、設備資源等進行返工返修,甚至有的缺陷不能通過返工返修方式達到要求而作為廢品處理。
凡事預則達、不預則廢,如果第一次沒有把事情做對,而是通過后續(xù)的整改或返工返修,不但浪費了大量的人力、材料或設備等項目資源,而且造成一定的時間和經(jīng)濟損失。因此,“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項目管理模式和理念可獲得:代價最小,成本最低的效果。相反,如果第一次沒有把事情做對,將導致成本高,效益小的結果。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肯定與在第二次……第n 次把事情做對所花費的時間和獲得的效益肯定是不一樣的。只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對,時間才會最少,效益才是最高的,這里的效益不但包括經(jīng)濟效益,還包括社會效益、企業(yè)的名譽和品牌等。
對于我們從事項目管理者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益。時間越少,經(jīng)濟效益越高,時間越長,經(jīng)濟效益越低。通過我們參與建設的殼牌幾個項目,項目管理團隊嚴格按照殼牌的檢查清單逐一去落實,規(guī)避各類可能的潛在風險。正是因為我們項目管理團隊貫徹落實“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而受到殼牌項目高度贊揚,也將我們公司評為殼牌的明星分包商,并承諾今后可以參與殼牌全球的項目建設。因此,“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可達到代價最小,成本最低,時間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相反,如果第一次沒有把事情做對,我們花費的時間多,效益差的結果。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已經(jīng)太久地沉迷于習慣性思維,總是習慣于怠慢、經(jīng)驗、模棱兩可和差不多,沒有強烈的去第一次就要把工作做對的意識和態(tài)度,這種習慣性思維、經(jīng)驗性思維對從事國際高端工程項目管理是致命的。
我門都知道,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業(yè)主,不同的項目,會有不同的施工規(guī)范和不同施工要求。如果仍然憑借過去的經(jīng)驗,過去的思維模式,那就很難“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特別是參與世界知名石油企業(yè)-殼牌公司的工程,為了規(guī)避這些弊端,我們必須逐步去養(yǎng)成“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意識和思維。在具體執(zhí)行項目時我們就要嚴格按照殼牌的檢查清單逐一去落實,達到規(guī)避各類可能的潛在風險。因此,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我們始終都要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意識和態(tài)度,這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前提。
標準就是規(guī)則,對于我們長期專業(yè)從事石油管道工程項目來說,不管是國家標準,還是石油行業(yè)標準,與國際標準在許多方面都還是有區(qū)別的,更何況是殼牌還有自己的殼牌標準,因此,我們在開工前,必須認真研讀,并完全正確理解和掌握殼牌項目的相關標準,只有正確理解和掌握標準的內(nèi)涵才能正確指導我們項目執(zhí)行。當然,在理解標準的時候,最好研究殼牌英文版的標準,因為國內(nèi)翻譯的版本存在一些條款表達并不是很貼切。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有疑問,可以提前向殼牌咨詢或澄清。可以說,完全理解標準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基礎。
我們即使完全正確地理解了標準,但是如果我們不執(zhí)行標準或不完全執(zhí)行標準,那么肯定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產(chǎn)品的質量就會出問題或存在隱患,甚至嚴重時導致最終項目失敗。還以參與殼牌工程項目為例,殼牌工程有其殼牌的施工標準,我們作為其分包商必須嚴格遵循其標準,才能符合殼牌要求,才能通過殼牌驗收檢查。如果我們還以國內(nèi)標準為依據(jù),或者憑借過去的施工經(jīng)驗,甚至耍小聰明或想辦法走捷徑等,在殼牌工程項目是絕對行不通的,最終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是很慘痛的。因此,在做每項工作時,必須完全執(zhí)行相應的標準,那將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保證。
即使我們嚴格按照上述三條做每項工作,但結果仍然會出現(xiàn)偏差。原因就是在于我們執(zhí)行標準之前,沒有進行分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偏差而制定預防的措施;在執(zhí)行標準的過程中,沒有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偏差而制定相應的糾正措施。因此,為了順利完成每項任務,事前必須進行風險分析,根據(jù)可能風險的嚴重程度分別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在過程中加強監(jiān)控,對出現(xiàn)的偏差按照糾正措施不斷地修正。因此在做每項工作時,事前制定預防與糾正措施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保障。
綜上論述,具備“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意識和態(tài)度;完全理解和執(zhí)行標準;事前制定預防與糾正措施,是我們“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必要條件?!暗谝淮尉桶咽虑樽鰧Α币矊⒊蔀槲覀冏鍪麓鷥r最小,成本最低,時間最少,效益最高的方法之一。
美國質量管理大師菲利浦·克勞士比先生于1957 年創(chuàng)立了“零缺陷”質量管理方法。所謂“零缺陷”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對”,它不但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tài)度,也是一種安全、科學而且高效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追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第一步做對了,才能保證以后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實。
在目前國際工程項目激烈競爭的環(huán)境下,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項目管理模式,把“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方法運用到實際項目管理過程中,才能讓我們具有核心競爭力,我們才能不斷獲得成功,才能驅動“國外這條腿“在國外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下走的更堅定、更穩(wěn)健,更從容,甚至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