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弓
35歲時,她成為大慶油田最年輕的“集團公司技能專家”,之后還獲得“中國質量工匠”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去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受全國勞動模范表彰時,劉麗特意穿著一身“石油紅”,她說要踩著父輩的石油路,繼承和發(fā)揚“鐵人”精神!從技校畢業(yè)生到大國工匠,她幾十年如一日,奔忙在攻堅克難的采油前線。
2021年清明節(jié)這天,劉麗又想起了遠逝的父親。她拿出家里的一個小布包,揭開層層紅布,里面赫然出現一枚枚獎章!劉麗細細擦,慢慢看,獎章很舊,但故事歷久彌新,它們訴說著父親這位“老石油人”的不凡事跡。從技校生到大國工匠,這條路劉麗走了近30年,父親是她心中屹立不倒的旗幟!
在劉麗的童年里,滿是父親劉文生的影子。父親在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中都立過功,到了大慶油田后,他白天工作、晚上給工人授課。劉麗五六歲時,像小尾巴一樣跟著父親去上課,雖然聽不懂父親講的內容,但看著大哥哥大姐姐聚精會神的模樣,她就覺得父親特別了不起。
空閑時,劉文生喜歡擺弄自己的獎章獎杯,還會把女兒抱在膝蓋上,講述他在大慶油田的半生戎馬。一個個帶著原油味兒的故事,成了劉麗的人生第一課。
上學后,劉麗表現優(yōu)異,一直是班里的學習委員。父親對她嚴格要求,在試卷上的評語始終是一句話:鞏固成績,繼續(xù)努力!
中學畢業(yè)之后,考慮到家里的實際情況,劉麗選擇上技校?!皠e看上技校出來是當工人,工人一樣會有出息。”作為黑龍江省勞動模范的劉文生,希望女兒能夠像自己一樣成為優(yōu)秀的石油工人。
父親的鼓勵貫穿著劉麗的整個技校生涯,1993年,她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進人大慶油田采油二廠第六作業(yè)區(qū)采油48隊工作。上班前一晚,劉麗興奮得輾轉反側,父親比她還激動:“關鍵時刻要敢于沖上去,無畏才能贏!”這句話,為劉麗的石油征途增添了勇敢的底色。
雖然女兒從小在油田長大,但劉文生還是不放心,手把手教她,直到看著她在洗井工、維修工、集輸工等崗位上得心應手,老父親的心才算放了下來。
劉麗意識到,要想當好采油工,提升技術水平是關鍵。1993年下半年,她經過充分準備,以超出錄取分數線200分的成績考取大慶職業(yè)學院。
要同時兼顧工作和學習,非常辛苦,劉麗一下班就匆匆趕去學校,晚上9點半坐末班車回家。從車站到家,有一段很長的路,夜深人靜,清冷得令人發(fā)慌。每次下車,劉麗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站在不遠處,那就是父親。
“爸,不是說了讓你別來接嘛?!彼∨苤先?,挽著父親的胳膊,父女倆不緊不慢地走回家。
風雨無阻的兩年學習生活一晃而過,劉麗迅速成長為年輕一代的骨干。參加工作的第四個年頭,她代表大慶油田參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技能運動會”比賽,奪得第三名。與此同時,一段美好的愛情悄然降臨。在各種比賽和培訓中,劉麗和采油49隊的杜守剛棋逢對手,不相上下。最后,兩人被對方的優(yōu)秀和上進吸引,走到一起。
這對小情侶的戀愛,談的不是甜言蜜語,而是井口操作流程、經驗技巧等,工廠的油水井旁、井排路上留下了兩人孜孜不倦探討業(yè)務的身影。
愛情成就著彼此的事業(yè)。1998年,年僅23歲的劉麗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杜守剛也從基層工人,成長為采油隊主管生產的副隊長。
2000年,劉麗和杜守剛結婚了,家里最顯眼的地方擺著一排書架,上面是一本本被翻得厚了一倍的筆記本,劉麗笑說:“這是我們的情書?!?/p>
的確,這些筆記本見證著兩人一起學習成長的過程,也見證著他們從陌生到相知相愛的浪漫歲月,有著情書一樣的意義,卻比情書更為珍貴。
和很多青年女工一樣,劉麗也愛美,雖然很少有機會化妝,但也給自己準備了一個化妝臺。沒想到的是,一支小小的口紅,竟在她手里發(fā)揮了上千萬元的“價值”!
工作中,采油工一且發(fā)現井口漏油,必須及時更換盤根盒里的密封圈,這項工作非常繁瑣,得用螺絲刀順著方向一點一點摳,越深越難摳,底部的碎塊根本取不出來。頻繁取換盤根盒,不僅增加勞動強度,還會縮短盤根盒的使用壽命,劉麗決心要攻克這個難題。
2000年底的一個周末,夫妻倆難得休息,準備出門買點日常用品。劉麗坐在化妝盒前拿起口紅,手指輕輕旋轉底部,口紅就出來了。這一瞬間,她突然有了靈感!“我想到了!我有辦法了!”杜守剛正在門外,被妻子一把拉回來。兩人一邊擺弄口紅,一邊探討工作,全然忘了出門這回事……
夫妻倆整理出一套思路:通過改變盤根盒的上下結構,使密封圈自己旋轉出來,劉麗以最快的速度設計圖紙,并聯(lián)系廠家按圖加工。趕在2000年的最后幾天,第一個上下可滿節(jié)的新式盤根盒誕生了!
試驗期間,劉麗在油井旁一刻不離地守著。晚上,她既興奮又擔心,怎么也睡不著。杜守剛干脆起身,陪妻子一起干。
一個星期后,因為重新設計的盤根盒結構發(fā)生變化,襯套和外殼連接處漏油了。劉麗特別焦急,有時半夜里還讓丈夫杜守剛陪著自己,到井場察看,一次次維修。那段時間她起早貪黑,沒少費勁,可是效果不好,急得上火,吃不好睡不好。
劉麗跑遍大慶的五金店,尋找更好的密封材料,終于找到了一種尼龍棒,買回來自己加工成合適形狀尺寸的密封圈,最終解決了漏油問題!
劉麗并沒就此停止腳步,之后的20多年里,她先后對新式盤根盒完成了5次改進,不僅讓盤根更換時間從過去的40多分鐘縮短為10分鐘,盤根使用壽命從1個月延長到6個月,還使每口井日節(jié)電11千瓦時。自推廣以來,已創(chuàng)效上千萬元。
2011年8月,“劉麗工作室”成立,她作為工作室領頭人,把自己的技能和經驗傳授給年輕石油人。
2018年,這個盤根盒還獲得了大慶油田首次授予的“技術革新成果特等獎”!
隨著劉麗收獲的成果和獎項越來越多,她也從一名普通的采油工人,提升為采油技師。工作之余,她肩負起幫帶職工提升技能的任務。劉麗對徒弟們嚴格要求,嘴邊常掛著一句話:“無論做什么都要有名片意識,只要貼上了自己的名字,就必須精益求精?!?/p>
早在婚后第三年,劉麗和杜守剛就有了女兒小靜。小靜自懂事起就知道媽媽很忙,幼兒園放學后,她見到媽媽的第一句話就是:“你今天回家后還有活嗎?能不能陪陪我?”劉麗既開心又難過,不加班的日子,她每晚都要在家編寫教學材料。小靜愛黏著媽媽,杜守剛就在妻子旁邊放了一張小桌子,讓女兒在媽媽身邊看圖畫書。
夜深人靜時,杜守剛把趴在桌上睡著的小靜抱回房間,劉麗內心五味雜陳,喃喃道:“寶寶,等媽媽有空些,一定好好陪你?!?/p>
但這個“等待”似乎遙遙無期,女兒開學、生日、中考等重要時刻,劉麗都在加班。
2020年,劉麗在自己生日那天依然加班。正在讀高中的小靜放學后,和爸爸一起買了蛋糕給她過生日。吹完蠟燭,小靜親了媽媽一口,俏皮地在她耳邊說:“媽媽,你真得好好感謝我和我爸,我倆都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不生病,不讓你操心,不耽誤你工作!”聽了這話,劉麗不由紅了眼圈,她左手摟著丈夫,右手摟著女兒,哽咽著連連點頭。
“油三代”的標簽,深深烙印在了小靜身上。有一回她參加“家鄉(xiāng)的味道”主題作文比賽,劉麗問女兒:“你覺得家鄉(xiāng)的味道是什么?”小靜笑了笑:“油味兒呀,這是家鄉(xiāng)的味道,也是媽媽的味道。”
2020年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習主席親臨會場。榮獲全國勞模的劉麗,籌委會寫給她的頒獎詞是這樣的:“賽場上,先當金牌選手,后做冠軍教頭;講桌前,編制業(yè)內寶典,領銜技師聯(lián)盟。27年來,她孜孜以求,研制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145項,獲國家專利30項,累計創(chuàng)效8600多萬元。是骨子里那份‘無可挑剔,讓她從一名采油女工蛻變?yōu)榇髧そ??!?/p>
也正是憑借這股在工作中無可挑剔的認真勁,28歲她被破格聘為采油技師,32歲成為采油高級技師,35歲成為大慶油田最年輕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技能專家,43歲成為黑龍江省首席技師!
發(fā)展到今天,“劉麗工作室”已累計培訓學員1.5萬人次,其中多人被聘為技能專家、高級技師、技師;更有人榮獲廠級以上技術能手、大慶油田技術大賽冠軍、黑龍江省勞動模范等,“劉麗工作室”還曾入選“新中國70年最具影響力班組”。
奮戰(zhàn)在油田近30年,劉麗始終用工匠精神打磨自己,對工匠有著自己的理解與定義:“別人干不了的活,我能干,這就是工匠。在采油一線,我不是最聰明的,但我一定是工作最勤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