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建藤
2013年6月28日,廈門高崎國際機場。
大學剛畢業(yè)的我拖著那時的所有“家當”,獨自走進候機廳,只身飛往一個只聽過名字卻知之甚少的地方教中文。
在萬米高空中,我的腦海里閃過無數(shù)隨意剪輯而又彼此相關的畫面:滿街的塵土飛揚,來來往往的人力三輪車和破舊的二手日本汽車;鴿子盤旋在一個世紀前英國人建的老舊建筑上;滿地的鴿子糞和一大片一大片攤在地面上的檳榔水;穿裙子的男人和一張張涂滿“特納卡”的臉……
緬甸仰光——一個常年40度,卻又常常在40度的時候“免電”的城市,我來了。
一出機場,便看到了來接我們的孔子課堂老師。幾句寒暄之后,熱情的老師便帶領我們坐上一輛拉貨的敞篷車,我們一顛一顛地前往即將要工作的地方——緬甸仰光福星孔子課堂。
車子停在了一棟歷經(jīng)半個世紀之久的老破建筑前,四層樓高,門口是一道重重的卷拉門,一把車鎖掛在了上面,卷拉門的上面掛著一塊匾,上書“福建同鄉(xiāng)會館”。
老師告訴我們到了。
什么?這就是孔子課堂?孔子課堂不是應該設在有著現(xiàn)代化辦公設備和寬敞明亮教室的高樓里嗎?盡管此前在飛機上對緬甸的生活和工作環(huán)境已經(jīng)有所預設,然而此刻我心底仍舊一陣發(fā)慌。
原來,由于緬甸政策及多方面的原因,當局一直在打壓華校,甚至一度禁止仰光當?shù)氐娜A人學習中文,以至于仰光的第二代、第三代華人很多已經(jīng)不會說漢語了。當?shù)氐娜A人華僑仍心系中國,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的腳步從未停止過。愛國的華僑們?yōu)橄乱淮A人學習中文捐辦了一些華校,而這些華?;旧现荒芤匝a習機構的形式低調(diào)存在,甚至藏在各個會館之中,福星孔子課堂就是其中的一個。
一個星期的聽課、學習之后,我被派到與孔子課堂合作的一所國際學校教中學生中文,教學對象并非只有緬甸的中學生,而是各個國家的孩子。此前我從未教過其他國家的學生,得知消息后,內(nèi)心激動不已。
在國際學校,漢語只是他們的一門“副科”,并不列入他們結業(yè)考試的科目,學習漢語可謂毫無考試壓力。和國內(nèi)動不動就用“同學們注意聽啊,這是考點!”“你要是不學,考試怎么辦?”來“提醒”學生學習相比,在國際學校想要讓學生乖乖聽你的,愿意跟著學,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苦惱的事馬上就發(fā)生了。
我?guī)У氖且粋€漢語中級班,15個中學生里有的來自緬甸,有的來自美國,有的來自歐洲,還有的來自泰國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多元文化、青春飛揚、彬彬有禮,我開始喜歡上這些孩子了。
給他們上的第一堂課和中秋節(jié)有關。為了吸引學生,我可是下了些功夫:準備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獎競猜、小禮品、月餅,甚至我還穿上了唐裝……為的就是吸引學生,讓學生喜歡上我,喜歡上中國文化,喜歡上學中文。
我一進門,孩子們便熱情地鼓起掌來,這讓我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看來不管是哪個國家的孩子,都喜歡新老師嘛!
“來,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中秋節(jié)》這一課。關于中秋節(jié)呢,有這樣一個傳說……”
還沒等我說完一句話,一個美國小孩便打斷了我:“老師,盒子里是什么?”我想,這下正好教教“月餅”這個詞!于是我一邊拿著月餅,一邊放慢語速,字正腔圓地說:“月——餅——,來跟老師讀,月——餅——”孩子們開心極了,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月餅,似乎說什么已經(jīng)不重要了,只要能嘗嘗月餅就好。
我這頭話音一落,四五個學生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上前來把月餅搶走了!我背后直冒冷汗。我并沒有讓他們上來??!上課可以這樣隨意的嗎?
接下來,整個課堂亂得像炸開了鍋一樣,他們壓根不理我在說什么,三五個圍成一圈或大聲說笑,或自顧自地吃起月餅來了!
難道第一堂課就這樣草率結束了?難道我這個中國老師對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我不甘心。
我扯著嗓子,試著蓋過下面一片亂糟糟的聲音,想通過“嫦娥奔月”的故事來吸引這幫孩子。果不其然,在我繪聲繪色的講演中,孩子們開始回過頭來望著我,慢慢安靜下來了。我內(nèi)心長舒一口氣,講得更起勁了,就怕課堂再次陷入混亂無序中。他們安靜地聽我講了大概5分鐘。
突然,不知從哪里冒出來一句小聲的英文:“Who cares what the story about?”(誰在意這故事在說什么?)
這話像一盆冷水,“嘩啦”一聲潑在我臉上。
為何我這么用心地準備你們卻不以為然?為何你們這幫學生上課是這樣亂糟糟的?不想學為什么要選中文課呢?!面對班上膚色各異的十四五歲少年,我霎時間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真想一拍桌子甩頭就走。
空氣似乎凝固了……
“鈴鈴鈴……”下課鈴聲如嘲笑聲般響了起來,是那般刺耳。我拿起書本,低著頭說了聲:“同學們下課?!北慊伊锪锏刈叱隽私淌摇?nèi)心一片苦澀。
這樣無序、不聽講的情況持續(xù)了將近一周,我也為此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多少個“免電”的深夜,窗外是高高低低的蟬鳴,內(nèi)心里是起起伏伏的困苦和自責。
我并沒有就此一蹶不振,而是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不斷地和國際學校其他科目的老師交流,也去他們的課堂觀摩學習。
在其他課堂上我觀察到這幫孩子并不像中文課上那樣混亂、無序。相反,他們能夠在老師布置的任務和問題驅動下進行有序的討論和學習,而學習的內(nèi)容絕不是簡單重復一遍課本上的內(nèi)容,而是結合書本的知識去解決和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課堂也絕不是授課老師一個人的表演,有時老師甚至會坐在同學中間,組織、幫助孩子們進行自主發(fā)言和討論。整個課堂有序、有趣,真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也發(fā)生了真正的學習。
在國際學校,“以學生為中心”真不能只是一句口號,看來,我得想辦法將其落到實處。
備課的時候,我開始留意素材和話題的選擇,我提的問題是否和學生的生活相關,我討論的內(nèi)容是否是學生所了解而且愿意多說的,我設計的話題是否是學生覺得有趣的……我開始更多地去了解學生的生活,了解他們都喜歡些什么。
運用之妙,功在設計。一個禮拜的觀課之后,我越發(fā)感覺到想要在課堂上游刃有余,課前的功夫可少不了。
我決定開始寫“逐字稿”。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寫逐字稿是一個理清思路的過程。雖然有時候嫌煩,但只有在寫逐字稿的時候,才會字斟句酌,而教師的每一句話對于學生來說都是一次輸入,抑或是指令,都是極其重要的。同時,在寫逐字稿的時候,我也試著把學生的答案寫一寫。我不斷地問自己:我提出的這個問題,學生可能會說些什么?學生說出一個回答后,這個回答是否可以接著問?如何讓問題與問題之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
那天,我再次走進了這個班,那是一節(jié)詞匯學習課。我們要學習“公開、露面、秘密、支持、反對”等幾個詞語。
經(jīng)過幾天的觀課學習和課前逐字稿的打磨,此刻,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這節(jié)課上好!
我?guī)е瑢W們把“公開”讀了幾次,讀完之后馬上帶著他們讀詞語搭配“公開露面”。這樣就把書上這幾個看似隨意和無序的詞語聯(lián)系在一起了。糾音之后便帶著學生讀詞語搭配,是給學生做示范,進行正確的第二語言輸入。
孩子們依舊張著嘴、兩眼無神地跟我讀著,似乎這樣已經(jīng)很給我面子了。
隨后我在PPT上出示了一張美國演員小李子戴著口罩擋著臉的圖片問學生:“他喜歡公開露面嗎?”課前我得知這幫孩子特別喜歡美國的電影明星,所以選了小李子來做素材,我留意到孩子們的眼神開始發(fā)生變化了。
這一問是把“公開”和“露面”從單個詞變成了詞組“公開露面”,又從詞組進入到一個疑問句——“他喜歡公開露面嗎?”這不僅是給學生做造句示范,還提出了一個需要學生回答的問題。
這會兒,平時都不怎么聽課的美國男孩聽到問題后馬上喊道:“他不喜歡公開露面!”我立即追問:“你怎么知道他不喜歡公開露面?”
男孩似乎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了。其他同學也面面相覷。
我笑了笑,對同學們說:“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李子的新聞吧!”于是在PPT上呈現(xiàn)了小李子去酒吧的圖片和“新聞”這個詞及其英文釋義。
這些中學生看到偶像的花邊新聞,頓時就來勁了,在底下開始討論起來。于是我順勢提問:“那么誰會公開小李子的秘密?”這個提問是把要學習的第三個詞語也囊括進來,學生在這個語境中也習得了“秘密”這個新詞語。其實前面那一問是為了把學生引進下一個設置好的情境中。如此一來便鋪設好了一個完整的語境,把所要學習的生詞都囊括進來了。
孩子們不自覺地開始談論明星和狗仔隊的問題,我順勢引入了生詞“支持”和“反對”,笑著問道:“那么大家是支持還是反對公開明星的秘密呢?”這下,面對這個帶點高階思維的問題,學生用今天學到的生詞熱烈地討論了起來……
此刻,我的心情一如窗外旱季的陽光一般燦爛而熱烈。
這堂課扭轉了這幫孩子對學中文的看法,也給我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對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和情境鋪設有了新的認識。
任何學科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和情境鋪設都要“引之有道,問之有方”。有時候我們的課堂提問是不是太過隨意?所謂“引之有道”,指教師在提問之前要有一定的鋪墊,問題與問題之間也需要銜接與過渡。鋪墊又要講究一定的度。鋪墊得多,則學生開口的機會少了;鋪墊得少,往往學生對教師突如其來的提問不知所云。而“問之有方”則是指教師拋出的問題能引導學生進入學習內(nèi)容,具有一定思維含量。
旱季的陽光依舊肆無忌憚地烘烤著大地。仰光的街頭數(shù)不清的人力車、公交車、私家車在馬路上奔馳著;一群群鴿子撲扇著翅膀向天空飛去,路邊的奶茶攤坐著三三兩兩的客人,幾個光腳和尚在路旁拿著裝水的陶罐駐足喝水……男男女女都踩著人字拖,系著隆基筒裙,每一個不期相視的人,都自然地送上一個淺淺的微笑。大金塔里,一位袒露上身的黝黑男子大約是干活累了,側臥在柚木地板上,在佛的目光下酣睡。日落時分,佛堂的光陰靜謐而安詳。
與陽光作伴的那些日子,有過猶豫與迷茫,有過孤靜和失落,而所有的猶豫、遲疑都可以被仰光那迷人的落日與晚霞所帶走。而我對教育的熱情和思考也隨著塵土一起在陽光下飛揚。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龍華區(qū)民治中學教育集團初中部)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