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綠菜花食用部分為帶有花蕾群的肥嫩花莖,其養(yǎng)分全、含量高,而且爽脆,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所以栽培綠菜花,往往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本文對濟南地區(qū)綠菜花高效栽培技術進行分析。
關鍵詞:濟南地區(qū);綠菜花;高效栽培技術
綠菜花食用部分為帶有花蕾群的肥嫩花莖,其養(yǎng)分全、含量高,而且爽脆,風味獨特,深受人們喜愛,所以栽培綠菜花,往往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綠菜花喜溫和濕潤,具有一定的耐寒力,但耐熱能力有限,要做到周年生產,均衡供應,必釆取防寒保溫和遮蔭降溫等設施生產與露地生產相結合的措施,并確立相應配套技術。
一、栽培茬口
春季栽培。保護地栽培一般12月下旬溫室育苗,2月上旬大棚定植,4月初收獲。露地栽培一般2月下旬在陽畦播種,3月下旬至4月中旬定植,5月下旬收獲。夏季栽培。3月上旬至4月下旬分3次在露地播種,4月中旬到6月上旬定植,6月至8月收獲。秋季栽培。露地栽培一般6月初至7月中旬分3次播種,7月上旬至8月下旬分期定植,9月至10月收獲。大棚秋延遲栽培一般8月上、中旬播種,9月中、下旬定植于大棚內,11月至12月收獲。冬季栽培。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分3次播種,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分期定植于日光溫室,1月至3月收獲。
二、品種選擇
冬春茬栽培選用耐寒性強的中熟品種,如東京綠、綠王、寶石綠嶺、海原等,以采收頂花球為主。夏季及春秋季露地裁培選用耐熱性和抗熱性較強的早熟品種,如綠慧星、早生綠、里綠、加斯達等,頂、側花球均能采收。
三、培育壯苗
(一)保護地育苗
在外界氣溫低時,應進行改良陽畦或日光溫室等保護地育苗,在整好的苗床上,澆透底水滲下后,將種子均勻地撒在苗床上,苗床播種4~5g/㎡,干籽撒播。播后立即覆蓋過篩細土,厚度為種子的5倍左右,把薄膜平蓋在苗床上,以增溫保墑。秧苗出齊后,再覆1次細土,厚0.3~0.5cm,保墑防畦面龜裂。幼苗子葉展開后間苗一次,再覆--層0.1cm厚細土,促進幼苗扎根,降低苗床濕度,防止猝倒病發(fā)生。植株2片真葉時分苗,采用營養(yǎng)缽或紙簡等保護根系,定植前5d開始煉苗。
(二)露地育苗
4月上、中旬氣溫偏低,為促進種子發(fā)芽,育苗期間應覆蓋薄膜,以提高溫度。4月下旬至月5月下旬育苗時,在出苗期間覆蓋葦簾,以遮蔭降溫,此外還要覆蓋遮陽網,防止整個苗期日光曝曬和暴雨沖刷。具有5~6片真葉,根系發(fā)達,苗齡35d左右的苗子為壯苗。
四、適時定值
綠菜花喜肥耐肥,要求土壤肥沃且保肥保水能力良好。結合耕地畝施優(yōu)質腐熟圈肥5000kg、磷肥50kg,翻地摻勻做畦,按一定株行距穴施或條施肥料,每畝施大糞干600kg或復合肥30kg。早春綠菜花定植時間要掌握在當地終霜結束前10~15d進行。行株距早熟的種為50×40cm,中熟品種60×45cm。
五、田間管理
春季栽培以提高地溫、促進早熟為主攻方向,采用先蓋天、后蓋地的地膜覆蓋方式。既防止晚霜為害,又提高了地溫。具體方法為,采用高畦栽培,畦高15~20cm,寬60~70cm,在畦面上開兩條深、寬20cm的壟溝,選壯苗按40cm的株距定植于溝內,再將幅寬90cm的地膜覆蓋于畦埂并壓實。苗子長大后,及時將薄膜落地壓牢。緩苗后,注意及時澆水并追肥,保持土壤濕潤。
夏季栽培以降溫遮蔭為管理重點,定植后,在植株行間覆蓋稻草,在栽培畦上方覆盞遮陽網,或與高稈作物間作。經常在早晨和傍晚澆小水,及時追肥,大雨過后應及時排水。
秋季栽培在管理上以加強肥水、提高產量為重點。緩苗后,稍微蹲苗,在封壟前、花球發(fā)育及收獲期、主花球大部分收獲完時要適時灌水追肥。
日光溫室栽培以防低溫危害為主,施肥應掌握“促前、控中、攻后”的原則。即早期追施氮肥促生長,中期控制過旺,花球生長期重肥,并增施磷鉀肥。一般重點追肥3次,第一次在定植成活后、10~12片葉時進行穴施,每畝施尿素10kg,過磷酸鈣、氯化鉀各5kg。第二次在17~20片葉的花芽分化前后,施尿素7kg,過磷酸鈣、氯化鉀各5kg。第三次現蕾時施過磷酸鈣10kg,尿素、氯化鉀各5kg?,F蕾后還可用0.2%硼砂和0.5%尿素水溶液噴施。綠菜花整個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ㄑ糠只昂蠹盎ㄇ蚍蚀笃?,需水較多,但忌過濕過干,切忌積水,也防缺水而早蕾和花球小。
六、適時采收
綠菜花當花球充分長大,色澤深綠,球面稍凸,花球堅實,花蕾尚未綻開時應及時采收。采收過遲,花蕾松散、黃化,商品性下降。采收時,將花球連同10cm左右長的肥嫩花莖--起收割。若采收側花球,應適當提早采收頂花球,側花球在直徑5cm左右時采收。
作者簡介
王德泉(1975.05-),男,漢族,山東省濟南市人,大學學歷,山東省平陰縣農業(yè)農村局農藝師,主要研究方向:蔬菜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