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榮
摘要:綠色玉米的高產(chǎn)栽培技術,對玉米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只有綠色健康的玉米,才可以保障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和飲食安全,因此,應加大對該技術的推廣工作,使該技術普及到各個區(qū)域。
關鍵詞:綠色;玉米;產(chǎn)量;管理技術
1綠色玉米高產(chǎn)創(chuàng)建的技術措施
1.1選地、選種
綠色玉米生產(chǎn)基地應選擇在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空氣清新、水質(zhì)純潔、土壤未受污染的區(qū)域,盡量避開工礦區(qū)、重金屬區(qū)、繁華都市、交通要道等有污染源的地塊,并且要土層深厚,有機質(zhì)含量高,保水保肥性能好的地塊,前茬為大豆、小麥、蔬菜、馬鈴薯較好。選擇推廣早熟、高產(chǎn)的玉米品種,如強盛388、大豐30、路玉36、屯玉99等,推進專用品種區(qū)域化種植,嚴格控制越區(qū)種植,改善玉米品質(zhì),提高商品玉米質(zhì)量的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
1.2玉米播種
當土壤的溫度適宜時,即可進行玉米的播種工作。當土壤的含水量低于標準值時,進行坐水播種;當土壤含水量高于標準值時,可以直接播種。在播種時應注意深淺一致,播種深度一般在3cm左右即可。完成玉米播種工作后。第二天需要進行鎮(zhèn)壓工作,除此之外,應根據(jù)土壤的綜合情況,確定玉米的種植密度。對于一些土壤肥力較好的地段,可利用小穗品種密種,而對于一些土壤肥力較差的地段,可利用大穗品種稀種。
1.3田間管理
綠色玉米的間苗工作易早不宜遲,一般情況下,間苗次數(shù)要根據(jù)玉米的出苗率決定。剛開始進行間苗時,應在玉米葉片出三片時進行,而第二次間苗,則需要在玉米葉片出到五片左右時進行。與此同時,一定要保障每穴留一株壯苗,從而確保玉米的出苗率。待到玉米長出三片葉子時,就要進行鏟趟工作,一般深度在23cm左右即可,當完成第一次鏟趟工作后,要時隔10d左右再進行第二次鏟趟工作,在綠色玉米整個生長期,需要做到三鏟三趟。另外,還需要將玉米旁邊的雜草清理干凈,防止雨后趟地損傷育玉米苗。當玉米到了拔節(jié)時期,就可實行追肥工作??墒┘幽蛩?kg/667m2,追肥時深度應在13cm左右為宜。
2主要栽培技術
2.1精耕細作注重保墑
前茬為低桿作物時,收獲后應立即進行秋深耕,耕深25cm以上,并結合秋深耕每667m2施入4000—5000kg農(nóng)家肥,耕后耙耢保墑,秋深耕可以使土壤有較長的熟化時間,同樣可提高土壤肥力。達到土壤細碎無坷垃、上虛下實,平整地面,減少由于坷垃造成的透風跑墑,而且耙耢后表層形成較薄的干土層,減少了下面土壤水分的蒸發(fā),有利于出苗。
2.2秸桿還田培肥地力
由于近年來牲畜養(yǎng)殖業(yè)減少,農(nóng)家肥普遍不足,前茬作物大多數(shù)為玉米,應充分利用其秸稈量多的優(yōu)勢,玉米收獲后及時進行秸稈直接還田或秸稈覆蓋,以增加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培肥地力,彌補農(nóng)家肥不足的問題。秸稈直接還田,要求在作物收獲后將秸稈直接粉碎結合深耕翻入土中,粉碎長度約5—10cm;并每667m2施用尿素6kg,利于秸桿腐爛。秸稈覆蓋。一般玉米聯(lián)合收割機收獲的地塊秸稈直接粉碎并覆蓋于地表,為防止冬季大風刮走秸稈,需進行淺旋耕,使大部分秸稈埋入土中。人工收獲地塊要進行秸稈粉碎并使其均勻覆蓋于地表,來年早春進行深耕還田,起到保墑增溫的作用。
2.3選用優(yōu)種抗病高產(chǎn)
選擇玉米品種時要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當?shù)胤N植品種。比如,北方春播是晚熟玉米區(qū),一般要求品種植株中等、緊湊、耐密植;在抗病性要求抗絲黑穗病、黑粉病、大斑病和青枯病,因此,抗病性是選用優(yōu)種的必備條件,要因地制宜選用抗逆性強、增產(chǎn)潛力大的優(yōu)良玉米品種;并耐低溫、在春季低溫下發(fā)芽生長快,后期灌漿速度快,在秋季早霜前能完全成熟。
2.4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要做到“五分種、五分管”玉米才能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當5—10cm地溫穩(wěn)定在10℃時即可播種,播種深度為5—6cm,一般在4月15日—5月1日為最佳播期。采用機械(或人工)精量播種,根據(jù)地力水平和品種特性一般每667m2留苗3500—4200株。播后采取輕鎮(zhèn)壓,隨種隨壓。通過鎮(zhèn)壓,有利于下面水分上升,使種子吸水發(fā)芽出苗。高肥水地塊適當密植,低肥水地塊適當稀植。
2.5科學施肥氮磷配合
根據(jù)土壤供肥水平、玉米需肥規(guī)律(玉米每生產(chǎn)100kg籽粒大致需要N:P:K=3:1:2—2.5)和產(chǎn)量指標來確定合理的氮、磷、鉀施用量。玉米是一種喜鋅作物,每667m2應施用1—1.5kg鋅肥。在施用底肥時,磷肥全部作為底肥、60%氮肥做底肥,40%氮肥用作追肥。鋅肥可用來拌種。
3加強田間管理
3.1查苗補苗、中耕除草
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確保苗全苗齊。玉米苗期中耕除草具有提高地溫、消滅雜草、促下控上,增根壯苗的作用。建議采用機械或人工方法除草。
3.2追肥、花粒期管理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長最快的時期,結合中耕培土每667m2追施尿素10—20kg,以加快莖葉生長,促進穗分化,這個期間應進行去分蘗,追肥灌水、中耕培土?;F谝员8?、保葉、促進灌漿、增加粒重為目標。通過田間管理,盡可能維持根和植株的活力,提高結實率和粒重。在示范田里,采取了追肥和噴施葉面肥,澆水等措施。為促進玉米的粒多粒重,應增施攻粒肥,每667m2補追尿素10kg,并進行澆水。玉米開花灌漿期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時期,有條件的地塊應在這個時期合理灌溉。
4玉米病害的防治
玉米病害的防治,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一定要以抗病的玉米品種為主。與此同時,還應及時清理玉米地的雜草,以及殘留的病株;第二,應做好玉米的肥水管理,進一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一般玉米的病害主要包括玉米斑病、玉米黑穗病等等。玉米斑病的主要防治方法是,在施足基肥的情況下,增加肥料中磷、鉀的含量。除此之外,還應除去玉米地的雜草,并摘除玉米底部的三片葉子,從而促進玉米健康成長。到了玉米的抽穗期,可以采用適量的多菌靈進行噴灑,每隔10d噴灑二到三次;而玉米黑穗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病害較重的地塊,利用立克秀拌種種子,并及時除掉田間的病株,將病株帶到田地以外集中銷毀,從而防止玉米黑穗病的擴散。
5玉米蟲害的防治
玉米蟲害主要以物理方法進行防治,其中,玉米蟲害主要包括:粘蟲、地下蟲害、玉米螟等。第一,粘蟲主要利用捕殺和噴灑藥物的方式進行,待到每年六月份左右,玉米株中就會產(chǎn)生大量的粘蟲,這時就要對粘蟲進行防治。一般可采用手捏方法對其捕殺,待到該害蟲產(chǎn)卵時期,在玉米田內(nèi)插上毒草把,以到達誘卵滅卵的目的,該方法主要是利用木棍扎束雜草,然后適量插在玉米地中,從而已誘導誘蛾產(chǎn)卵。每隔3d左右換一次草把,并將其集中燒毀,與此同時,也可在草把上噴灑樂果乳油等藥物,然后再插入玉米田內(nèi),可以捕殺粘蟲。第二,地下害蟲的防治,主要是化學和農(nóng)業(yè)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當害蟲較為嚴重時,就需要使用藥劑悶種,用辛硫磷乳油兌水拌種,并堆放四個小時左右后再進行播種工作,而農(nóng)業(yè)防治,可以通過清除玉米田間的雜草進行。第三,玉米螟的防治,因為玉米螟趨光性較強,所以,一般可采用高壓泵燈對其進行誘殺,與此同時,還可以選用抗病的玉米品種,并在玉米秸稈上噴灑白僵菌粉劑,另外,還可以利用孢子菌粉,攪拌玉米顆粒。
結語
按此規(guī)程進行生產(chǎn),取得了很好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取得經(jīng)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促進種植結構調(diào)整、優(yōu)化玉米品種結構、穩(wěn)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推進農(nóng)業(yè)科技進步等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趙宏偉.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探究[J].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18(08):133.
[2]楊友東.玉米種植技術的推廣應用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信息,2015(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