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軍 張巍 劉晨茜
摘要: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師要將校史文化融入到課堂的教學當中,將思政教學與校史文化有效結合在一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此外,校史文化是高校的歷程回顧,具有時代精神,教師將校史文化融入思政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
關鍵詞:校史文化;思政教育
引言
高校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校史文化的重要價值,要在思政課堂中引導學生去了解學校歷史,從而發(fā)揮出校史文化的育人作用,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利于提升思政教學的質量。本文在新時代校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展開研究,希望可以給廣大學者些許建議。
一、校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關系
(一)豐富思政教學內容,為思政教育提供優(yōu)質資源
在高校的教育教學當中,要堅持思政教學的社會主義方向,要體現(xiàn)國家和黨的意志。在當前的教學中,思政教育主要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相關內容,并對學生進行思政教學,讓大學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內容的教育,以黨為基本路徑,以愛國主義和時事政治為主要的內容,從而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高校的創(chuàng)辦過程中,高校校史與國家的發(fā)展是緊密聯(lián)系的,校史文化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國家創(chuàng)學的信念,與新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非常契合,能夠為高校思政教學提供非常有利的資源。因此,高校的校史文化在教育教學中占據(jù)了重要的教學地位,教師要督促學生學習校史文化,要將兩者有效聯(lián)系起來展開深入地學習和探討,這樣才能豐富思政教學內容,讓學生獲取更多豐富有趣的內容,對高校的發(fā)展過程也能夠清晰[1]。
(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思政教育的功能
思政教學的功能是人們活動為主要前提,是思政教育根本屬性的體現(xiàn)。在高校的教育教學當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出思政教學的育人功能、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使命與國家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學生的民族感和使命感,這樣才能讓學生具有正確的導向,才能幫助學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校史記錄了一代代的高校創(chuàng)業(yè)者,他們的身上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業(yè)的整個過程。校史文化記錄了師生團結奮斗的過程,將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始終堅持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相統(tǒng)一,這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終極目的相一致。因此,身為一名高校教師,要認識到價值觀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要在課堂中挖掘出思政教育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具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能夠有正確的學習理念,才能對學生的成長負責。
二、新時代下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推動校史文化進入思政課堂
在新時代的教學背景下,思政理論課程是學生思政政治的重要渠道,其中的教育目的是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從而將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內容而運用到實際當中,從而提升大學生自身的思想品質。因此,高校教師要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要推動校史文化進入到思政課堂,讓學生能夠通過有限的課堂獲取無限的知識,讓校史文化能夠深深引入學生的腦海,將校史文化與思政內容有效結合,能夠提升思政教學的教育質量。對于高校而言,校史文化的滲透能夠徹底改變以前的教學理念,讓思政課堂更加充滿活力,更加豐富,兩者的結合也能夠讓更多的大學生具有使命感。
(二)倡導學生參與校史宣傳
在思政教學階段,高校教師要積極倡導學生去參與到校史的宣傳當中。首先,高校教師要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向學生傳遞一些關于校史的文化,引導學生能夠主動去了解校史的相關內容,讓學生去自覺傳承校史精神,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次,高校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學校檔案的管理當中,讓學生通過一些校史的資料去深入了解校史的發(fā)展歷程,從而去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發(fā)展和學習。最后,校史文化具有很多年的歷史文化,只有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宣傳當中,才能將校史文化歷程更加久遠。
(三)加強校史文化的線上線下媒介宣傳
大部分教師都受到新時代和新教育的影響,重視校史文化在思政就學中的運用,不斷加強校史文化的宣傳途徑,從而提高了校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學中的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在高校的宣傳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傳統(tǒng)宣傳手段和信息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宣傳方式,利用線上和線下宣傳的方式,讓校史文化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重視,從而加強校史的育人作用。此外,高校要進一步增強線下的宣傳方式,要積極發(fā)揮校報和廣播站的作用,要傳播校史的內容,不斷擴大校史文化的影響力。與此同時,高校要加大新舊媒體之間的融合,要實現(xiàn)校報??臀⑿拧⑽⒉┑确矫娴馁Y源共享,逐步建立起校史文化的全媒體傳播格局,真正融入到大學生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之中,切實增強感染力和實效性[2]。
(四)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景觀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歷史的反映。校園景觀中融入了高校辦學的理念和宗旨,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因此,高校要全力建設校園環(huán)境,要延續(xù)歷史,傳播校史文化。首先,高校要認識到校園環(huán)境建設的重要性,要投入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支持,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校史館,要將更多的校史內容整理到館內,讓學生能夠利用業(yè)余時間去整理資料,學習資料,從而更好地了解高校發(fā)展的過程。
此外,校史館要保證資料的更新,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觀校史館。其次,高校教師在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時刻謹記國家和學校的付出,要了解學校的校風,要努力學習,發(fā)憤圖強,這樣才能為祖國和母校奉獻自己的力量。最后,高校建設校園文化要有自己的特色,要體現(xiàn)出學校的辦學特點,這樣才能促進思政教學和校史文化的結合,能夠實現(xiàn)校園環(huán)境與景觀文化在使用功能、審功能和教育功能上的和諧統(tǒng)一,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結語
在高校教學中,教師要跟隨新時代的進步,要在思政教學中融入多元化的元素,將校史文化融入其中,這樣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能夠達到教書育人的教育目的,提高學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提高思政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劉麗娜.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神州,2020(18):150.
[3]趙浩丞.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基于"四大課堂"建設的視角[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03):122-126.
第一作者:曹軍(1991年2月)男,籍貫:山西晉中,漢族,碩士,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張?。?990年12月)女,籍貫:山西忻州,漢族,碩士,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作者:劉晨茜(1994年12月)女,籍貫:河北張家口,回族,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課題信息】2021年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重大疫情應對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提升研究》,課題編號GXDJ2021B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