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富
摘要:文物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隨著社會發(fā)展,文物保護工作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在文物陳列展示的過程中,許多因素會嚴重影響到文物保護。如何才能在博物館陳列設計視域下做好文物保護工作呢,還需要明確文物保護的理念核心為預防保護,讓文物保護意識滲透進博物館陳列設計和日常工作中,進而有效提升文物保護實效。
關鍵詞:博物館;陳列設計;文物保護
引言:
文物承載著我國歷史悠久的文化,人們可以通過文物去探索相對應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故事。文物的陳列、展出以及管理不僅是博物館的主要日常工作,還時可以向外界體現其文化價值、科學理念以及歷史價值等的重要途徑,進而展示博物館的精神內涵,傳播中華文化知識。
一、博物館陳列設計與文物保護關系
社會公眾和博物館的連接媒介紐帶就是通過展覽的方式進行展示文物,而展覽主要是由文物藏品和陳列設計組成。文物藏品是展覽的內容,也是展覽的基礎和核心要素,承載了展覽信息和展覽故事。而陳列設計是展覽的外在表示形式,其決定了展覽視覺傳達美觀與否、環(huán)境空間舒適與否。陳列設計主要是以學術研究和文物藏品為基礎展開,用符合藝術審美的方式構建展品之間的排列組合,完成觀眾和文物之間的交流。陳列設計有著十分廣泛的范圍,但是在博物館陳列設計視域下,其中心應以保護文物為基礎,給文物創(chuàng)設和諧舒適的空間。陳列設計和文物保護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兩者互相融合,互相推動[1]。
二、博物館陳列設計視域下的文物保護現狀
文物一般都是從相對穩(wěn)定平穩(wěn)的地下環(huán)境中挖掘出,在空氣環(huán)境中很容易產生損壞或病變。因而應重視對預防性保護文物,進而維護文物藏品的質量。但文物往往對環(huán)境有著很高的要求,會因為選擇了不合適的設備、不當的裝飾材料、實施不當的方案以及工作人員缺乏良好的認知意識等情況,嚴重影響文物保護。
(一)選擇不當的陳列設備
選擇不合適的照明設備以及陳列設備會容易造成文物劣化,因而博物館工作人員應重視對設備的選擇?,F階段市場上很有許多制造商為了收益而不注重產品質量,會出現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等現象,導致部分博物館會出現一些劣質展柜,這些展柜無法做到防霉、防塵、防潮等,進而造成了文物的劣化和病變。大部分光線都是會使物品產生老化,因而在滿足基礎照明的前提下,應盡量降低光照強度,工作人員應綜合考慮文物的光敏度和質地綜合選擇照明設備。但仍有部分博物館未嚴格按照文物標準選擇照明參數,進而導致文物長時間受到光線輻射而產生變質[2]。
(二)不合適的裝飾材料
隨著社會科技發(fā)展,展示材料也逐漸往綠色環(huán)保和高性能方向發(fā)展,展示材料需要符合陳列設計要求,同時也不能對文物有所損害。但現階段會有部分博物館會因為資金等原因,所使用的裝飾材料很難滿足同時符合陳列設計和文物保護要求,進而導致博物館會使用一些不符合標準裝飾材料,如材料甲醛超標,進而造成文物污染。
(三)實施不當的方案
陳列設計需要確保每一個步驟的規(guī)范性,才可以保障文物安全,因而在文物布展時也需要特別重視操作方案的安全性和規(guī)范性,及時排除是否有安全隱患。例如,展柜是否使用了防滑的積木,承托固件會不會對文物有所損傷,與此同時,也需要重視文物的搬運和擺放等操作。如今會有一些博物館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進而到會出現隨意置放以及工序顛倒等情況,給文物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
(四)缺乏良好的意識
文物保護人員需要多注意展廳內的文物健康狀態(tài),大部分專門負責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工作人員不經常在展廳區(qū)域內,而展廳內普通工作人員則缺乏文物保護的相關知識。進而會造成文物已有病變情況,但無人發(fā)現,最終容易經過一段時間后,會導致文物出現無法修復的狀態(tài)。
三、博物館陳列設計視域下的文物保護策略
博物館陳列設計視域下的文物保護中建立良好的保護意識尤為重要,保護文物并不是博物館哪一位工作人員的工作和責任,而是需要全部參與陳列設計的工作人員一起執(zhí)行,在不斷實踐中探索最科學合理的文物保護策略,減少文物病變和損害。
(一)增強保護意識
博物館應加強對工作人員文物保護意識培養(yǎng),提升文物保護實效。博物館應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學習文物保護基礎知識,如文物保護法、文物基本知識等內容,將文化保護意識滲透在日常工作中。專門負責文物保護與修復的人員應注重文物陳列過程中的保護工作,定期進行觀察展示中文物藏品變化,及時做好修復工作,也需要不斷學習修復技能和新技術的修復設備的使用[3]。博物館所有工作人員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強化文物保護,同時也需要監(jiān)控文物實時狀態(tài)。
(二)創(chuàng)建適宜的文物保護環(huán)境
博物館展廳環(huán)境能夠直接影響陳列展示的文物狀態(tài),陳列設計過程就應該以文物的特性為出發(fā)點而營造合適的展示環(huán)境。陳列設計的相關人員需要將柜內環(huán)境和展廳環(huán)境都考慮在內,為文物設計最合適的環(huán)境。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溫度、濕度、光照以及空氣流通等因素,設計出最合理的陳列環(huán)境。展示柜最適宜的溫度環(huán)境為15-25℃,最適宜的濕度為40%-65%,相關工作人員應把控好展柜的濕度和溫度,不然則不利于文物保護。熱源也會對文物產生一定損害,因而在陳列設計時要將一切熱源遠離文物。博物館也需要嚴格控制光源,展示柜玻璃需要有隔離紫外線的功能。進入展廳的參觀者會影響廳內的空氣流動,只有展示柜有著較高的密閉性才可以確保文物不受外部環(huán)境影響,減少對文物損害。進入展廳的參觀者還會帶來大量的污垢和灰塵,灰塵會加速文物氧化,因此,博物館應做好防塵和除塵工作。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展廳中也給可以適當放置空氣凈化器,最大化避免灰塵帶來的損害。
(三)應用綠色環(huán)保材料
主要損害文物的因素不僅僅只有空氣氧化、溫度以及熱源,還有前文提到過裝飾材料也對文物有損害。因而博物館工作人員應多選擇綠色環(huán)保材料,避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嚴格把控展示裝飾材料以及展示廳設計等的質量關,嚴格按照國家以及博物館標準進行篩選和檢查,避免使用劣質材料[4]。
(四)創(chuàng)新文物陳列方式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博物館也可以將科學技術用于文物保護,特別是那些不適合長期展示或脆弱易損壞的文物,博物館可以利用信息及時替代展示。例如,利用全息影像技術進行展示,人們可以了解文物的特點和結構,這種形式既可以使人們更清晰的觀摩文物,同時也可以減少文物損害。博物館陳列設計是為了更好的展現出文物的歷史價值、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等,博物館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設計多種陳列順序和形式,進而可以調動參觀者的興趣。博物館可以自行創(chuàng)作一些文物畫冊和文創(chuàng)產品,宣傳文物保護意識,提升文物輸出價值。
結束語:綜上所述,博物館陳列設計視域下的文物保護還面臨著許多壓力和挑戰(zhàn),博物館應加強對工作人員文物保護意識的培養(yǎng),營造適合的文物保護環(huán)境,多應用綠色環(huán)保材料,技術運用科技手段,創(chuàng)新文物陳列方式,提高文物保護實效,促進博物館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哈才姐卓么.文物陳列與保管中的文物保護意識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0(15):156-157.
[2]郭傳敏.博物館文物保護現狀分析與完善途徑探討[J].中國民族博覽,2020(10):233-234.
[3]陳麗芬.適宜的博物館環(huán)境對陳列文物的保護作用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08):136-137.
[4]高慧榮.博物館文物陳列與文物保護意識問題[J].藝術品鑒,2018(17):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