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
1972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華,標志著新中國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絕的局面終于打破。為了實現(xiàn)這項外交突破,由中國總理周恩來、巴基斯坦總統(tǒng)葉海亞和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及國務卿基辛格共同“開掘”的“巴基斯坦渠道”,在秘密傳遞信息,為關(guān)系正常化鋪平道路起到了獨特作用。
1969年8月1日,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訪問巴基斯坦,會晤總統(tǒng)葉海亞時,請他帶話給中國領(lǐng)導人:“美國不參加孤立中國的任何安排?!钡牵@還不是明確的信件,而是微妙地“捎個口信”。
此后,尼克松選定使用“巴基斯坦渠道”。巴基斯坦國家檔案中第一份表明美國動手挖掘“巴基斯坦渠道”的文件,是1969年10月10日巴基斯坦信息與廣播部長阿里從美國向葉海亞總統(tǒng)發(fā)出的絕密信件。信中阿里部長告訴葉海亞總統(tǒng),他剛剛和基辛格相遇,對方“同意(中美之間)要在最高級別保持接觸才是最有效的”?;粮穹催^來建議,可以將此口信傳遞中方,而且“于無人在側(cè)的情況下,由總統(tǒng)您本人親自傳給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
10月15日,巴基斯坦駐美大使希拉利向葉海亞報告美方詢問,口信是否已向中方傳遞。10月24日,葉海亞在這個信件上批道:“此件存檔?!?/p>
接下來,葉海亞采取了一個大動作,他單獨約見中國駐巴大使張彤,介紹了8月尼克松訪巴時與他的談話,說到當時尼克松問他對亞洲形勢有何看法,他直截了當?shù)卣f:“美國對亞洲形勢是兩眼漆黑,不認識7億中國人民的現(xiàn)實存在。”尼克松對他說:“你的話對我很有啟發(fā),我個人同意你的看法,但要使美國政府中大多數(shù)人都這樣看,還需要時間?!?/p>
葉海亞接下來對張彤說的才是“口信”的核心內(nèi)容:尼克松訪巴時,兩次單獨同葉海亞談中美關(guān)系,請他從中斡旋。葉海亞先是拒絕,后答應傳話。于是尼克松要求他轉(zhuǎn)告周總理,“保持最高級聯(lián)系”。葉海亞說周總理很忙,今年不一定能來訪問,建議通過大使轉(zhuǎn)達。尼克松同意。
葉海亞繼續(xù)說,10月15日,巴駐美大使希拉利直接給他來信稱,尼克松渴望了解進展情況,并要求轉(zhuǎn)達一則消息:美國將從臺灣海峽撤出兩艘驅(qū)逐艦以示善意。葉海亞向張彤表示,巴珍視同中國的友誼,要求張大使向中方首腦報告:他只是轉(zhuǎn)達信息,別無他意;請中國告訴他,他是否繼續(xù)在中美之間傳遞信息。葉海亞最后說,此事極為機密,沒有通過美國國務院和巴基斯坦外交部。中國政府如有什么答復,請張大使直接找他。
沒有想到,張彤立即對葉海亞說,在美國改變其一貫采取的敵視中國的態(tài)度之前,互遞這種信息是不可能的。中美之間已有華沙會談作為正式交換意見的通道,沒有必要在此時另覓新途。
張彤回到大使館后向外交部匯報:按照一貫的對美政策“口徑”,他已當面向葉海亞表示回絕。就在當天,周恩來讀到了張彤的報告,大吃一驚說:“這個張彤簡直要闖禍了!”
中國外交部接到張彤的來電后,根據(jù)周恩來的指示,復電張彤指出此事做得欠思量,應該靜聽葉海亞敘述,盡快向國內(nèi)報告即可。
1970年2月23日,身在華盛頓的巴基斯坦駐美國大使希拉利親筆致信葉海亞,向他報告,今天向美國總統(tǒng)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送交您本人致尼克松總統(tǒng)的信件。信件送交時基辛格要求向中國總理周恩來帶一個口信,一是尼克松總統(tǒng)“非常真摯地感謝葉海亞總統(tǒng)在這件事上所起的作用。如果葉海亞總統(tǒng)能夠?qū)⑷缦虑闆r轉(zhuǎn)告中國他也是非常感謝的”;二是“如果北京愿意的話,尼克松總統(tǒng)準備開辟一條從白宮直通北京的渠道。除了白宮,外界對這一渠道將一無所知,我們保證對此有完全的決斷權(quán)”。
希拉利大使報告說:“基辛格特意要求我,傳遞這樣的信件,不要使用電報,請用手寫方式來完成。您可以將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請來,當面向他宣讀信件內(nèi)容?!?/p>
這個口信沒有使用電報,而是采用古老的書面郵件方式送到巴基斯坦首都。果然由葉海亞招來中國大使張彤,向他當面朗讀英文文本。
口信于3月21日報到周恩來案頭。周恩來當即在報告上批道:“尼克松想采取對巴黎談判辦法,由基辛格秘密接觸?!?/p>
周恩來的判斷是完全正確的。中方原本準備很快答復尼克松口信,沒有想到,1970年4月30日,美國出兵柬埔寨,戰(zhàn)火燃遍整個印度支那。中國政府取消了原定于5月20日舉行的第137次華沙會談,亦不答復通過巴基斯坦捎來的尼克松口信。
第二次口信還是通過“巴基斯坦渠道”過來的。1970年10月25日,尼克松在白宮會見來美國訪問的葉海亞,得知他很快要去北京進行國事訪問,便抓住機會,請葉海亞幫忙,傳話中國領(lǐng)導人:美國已經(jīng)決定使對華關(guān)系正?;⒃敢馀汕惨幻呒壒賳T秘密訪華。
11月12日晚上,葉海亞單獨會見周恩來,他們兩人身邊,只有翻譯冀朝鑄一個人。葉海亞總統(tǒng)傳遞了尼克松的口信:美國總統(tǒng)準備派遣他的高級助手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與中國的相應代表對話。
周恩來總理聽罷,不動聲色地告訴葉海亞,這件事關(guān)系重大,需要報告毛澤東主席,然后給總統(tǒng)回音。他感謝葉海亞多次傳來的尼克松總統(tǒng)的口信。
11月13日,毛澤東親自會見葉海亞,周恩來在座。毛澤東壓根兒沒有提及中美關(guān)系,而是非常慷慨地表示要對巴基斯坦進行巨額援助。葉海亞以為毛澤東談完經(jīng)濟就會談起外交,不料毛澤東的會見戛然而止。
按照日程安排,葉海亞將于次日下午離開北京回國。然而,11月14日,周恩來在最后一刻前來會見葉海亞了。中午12時15分,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周恩來與葉海亞單獨談話,答復了尼克松的口信。
周恩來把“回音”告訴葉海亞:“我已經(jīng)就此事請示了毛主席,毛主席讓我告訴您:我們過去曾經(jīng)收到過通過別的國家傳遞來的信息,但這是第一次由一個國家的首腦,通過另一個國家的首腦把信息傳遞過來,我們原則上同意美國的建議。”
周恩來說:“因為尼克松通過閣下轉(zhuǎn)告的是口信,我們也應該通過閣下口頭回答尼克松總統(tǒng)。閣下清楚,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領(lǐng)土,解放臺灣是中國內(nèi)政,不容外人干涉。美國武裝力量占領(lǐng)中國臺灣和臺灣海峽,是中美關(guān)系緊張的關(guān)鍵問題。中國政府一直愿意通過談判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談了15年還沒有結(jié)果?,F(xiàn)在,尼克松總統(tǒng)表示要走向同中國和好,如果尼克松總統(tǒng)真有解決上述問題的愿望和辦法,中國政府歡迎美國總統(tǒng)派特使來北京商談。時機可以通過巴基斯坦總統(tǒng)商定?!?/p>
周恩來和葉海亞約定,通過巴基斯坦在中美之間傳遞信息。
1971年春夏之間,中美兩國領(lǐng)導人口信頻繁,“巴基斯坦渠道”忙碌而暢通。在互遞口信的過程中,中國方面最初主張基辛格公開來中國,毛澤東曾指示說,既然要來,就公開地來嘛,何必藏頭露尾呢?周恩來則認為,實際情況是美方很不容易把秘密保住。中方可以在中國境內(nèi)保密,但是在中國之外我們就沒有辦法了。中美雙方通過“巴基斯坦渠道”最后商定基辛格秘密訪華。
“巴基斯坦渠道”在溝通中美兩國領(lǐng)導人信息,使之相互了解,最終實現(xiàn)美國特使基辛格訪華這一系列重要事件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基辛格訪華與周恩來會談,為來年初的尼克松訪華鋪平了道路。
后來,周恩來會見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時特意提到“巴基斯坦渠道”說,我們要感謝巴基斯坦朋友!
(摘自《世紀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