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奇
從2002年至今,魯豫采訪過10000多名嘉賓,錄制了3000多期節(jié)目。19年中,除一次采訪因病沒能堅持到最后,其余的她都不曾缺席。就這樣,她不僅把《魯豫有約》做成了諸多媒體“人物選題”的重要資料庫,還把自己做成了極具人生洞見的思想輸出者。
有記者問魯豫:“你為何能把一個節(jié)目堅持做了近20年?”她笑道:“很多人說,如果一件事情你堅持做21天,那么這件事情會成為你的一種習慣;如果一件事情你堅持做19年,我想,這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種習慣了。這里面肯定會包含很多情感因素,比如說責任,比如說愛。而一旦有了情感的滲透,你就必然會加倍地自律。我在做《魯豫有約》的過程中,碰到不少這樣的狠角色,他們都極其自律。以我不同時期的標準來看,他們也都極其優(yōu)秀。當然,他們不僅僅因為自律而優(yōu)秀,但優(yōu)秀的代價之一必然是自律。自律的過程并不愉悅,甚至痛苦不堪,它不能使人自由,也不一定能使人成功,但自律會令人更接近心目中那個最好的自己?!?/p>
魯豫由果及因,分析透徹。引述他人之說以點明“堅持做節(jié)目”不僅僅是因為“習慣”后,她隨即指出還有“情感因素”,進而強調“自律”之于堅持的重要,所以這個代價值得付出。由于這番話說理極為透徹,自能啟示人們。
在魯豫新書《還是要相信》首發(fā)式上,談起當下年輕人的焦慮,魯豫說:“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自己的焦慮,記得小時候看過一篇《人生的路啊,為什么越走越窄》,但那時不覺得;長大后,才明白年輕人總會遇到同樣問題:當一個人能力不足以讓自己實現(xiàn)夢想的時候,這種碰撞就會產(chǎn)生一種焦慮,這是每一代年輕人都會遇到的問題。焦慮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去解決問題,然后又遇到新的問題,這一切加在一起,就是我們的生活。我的節(jié)目做了十幾年,采訪過無數(shù)人,哪怕最成功的人,也有過失意到覺得幾乎人生已經(jīng)黑暗到不可能再黑暗的那個時刻。誰的人生不是一堆麻煩?可他們都走了過去,滿面春風地出現(xiàn)在我面前??梢?,一切都會過去,沒有過不去的坎,于是我對我的人生也就有了底氣——當我不好的時候,我仍相信會否極泰來。”
魯豫由昔而今,舉事證理。以小時候看過的文章、長大后所見的事實,來表明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焦慮后,她再概述諸多成功人士走過黑暗后的滿面春風、自己的從容樂觀之例,以證明“一切都會過去,故不必焦慮”之理。如此舉事證理,聽眾自會為之信服。
對魯豫的主持,外界也有質疑批評之聲,當被問“如何面對這些聲音”時,她說:“作為一個公眾人物,被人質疑批評自然在所難免,只要能正確對待,就不會被傷害。如果有人嘲諷你,你馬上回敬他;有人看不起你,你馬上鄙視他;有人對你冷淡,你馬上對他冷漠……這樣的話,你本不喜歡的人,不就很輕易地把你變成和他們一個樣子了?這才是對你最大的傷害。所以對那些質疑批評,我都會耐心傾聽,但我卻有自己的客觀判斷。我一直認為,唯有自我挑剔,才能不斷進步,沒有人會比我更挑剔自己,沒有人會比我對自己的意見更狠,對自己的剖析更深。有了這個底線,我也就能輕松地面對各種質疑批評,你說得再多,還是沒有我看到的問題多,我能看到你看不到的地方,因為我對自己最了解。我一直是心懷敬畏地生活,經(jīng)得起他人考驗,對得起自己良心。”
魯豫提出“正確對待就不會被傷害”觀點后,她再由表及里,從“不針鋒相對”“須自我挑剔”兩方面進行縱深論述,這番理據(jù)充分的現(xiàn)身說法,堪稱度人之金針。
一次訪談中,談到為何制作《超級演說家》,魯豫說:“我用的是排除法,先排除掉我不能做什么——唱歌跳舞我都不行,這么多年我都是在說,就定了做說話節(jié)目。對我來說,演講意義非凡,它是將我?guī)腚娨曅袠I(yè)的敲門磚。我大學學的是國際新聞,當時想畢業(yè)做個駐外記者或翻譯,沒想到大四趕上一個申奧的英語演講比賽,因為冠軍可以去北京臺實習,我就報名了。拿了冠軍先是去北京臺實習,后又順利地進入中央電視臺。而對觀眾來說,演講同樣不無意義。雖然很多人聽罷勵志故事,被感染和激勵的情緒可能只有一兩天,之后又會回到既定的節(jié)奏和狀態(tài)中去,但如果能在一兩天中,被某一篇演講中的某一句話點燃一下,作為往前沖的能量補充,豈不是好事一樁?現(xiàn)在看來,我做對了。可見,面對任何事,你只有兩種選擇:不做和使勁做?!?/p>
魯豫先以“敲門磚”之喻來凸顯自己對演講的偏愛之情,再從勵志故事有激勵作用這個角度來揭示演講之于聽眾的意義。正是基于這樣的理由,才“使勁做”做出了受人們歡迎的《超級演說家》。聽罷這番熔事、理、情于一爐的話語,我們嘆服說話人選擇的智慧。
魯豫說:“生活很公平,用歲月來換取經(jīng)驗、能力和底氣。所以,不要小看長者的每一道皺紋,那里有著你想也想不到,但有一天你也會經(jīng)歷的一切?!边@一飽含哲思的誠摯話語,顯然是她的經(jīng)驗之談。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