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東,李觀燕,李會琳
(1.長治醫(yī)學院研究生院,山西 長治 046000;2.長治醫(yī)學院附屬和濟醫(yī)院,山西 長治 0460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種全球性的公共衛(wèi)生疾病,預計到2040年將影響6.42億成年人,DR會影響1/3的DM患者,而DR是全球失明的主要原因,且視力損傷不可逆[1-2]。因此,DR篩查對DM患者來說十分必要,可以有效降低DR致盲的風險。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超廣角、遠程醫(yī)療、人工智能等技術備受關注[3]。本綜述旨在描述DR篩查方法的應用進展。
眼底彩照一直是篩查和分級DR嚴重程度的金標準,圖像是通過ETDRS-7標準視野(7SF)獲得的,但只能獲得30%的視野,大面積的視網膜無法顯示[4-5]。為了克服這種不足,2000年歐堡公司新穎地推出了使用大橢圓鏡獲取200°的眼底廣角全景圖像(ultrawide field retinal imaging,UWFI),在不散瞳的情況下可以觀察到82%的視野,其特異性和敏感性為76%,且UWFI圖像獲取時間顯著縮短,患者能更好的配合[6-7]。許多小型研究比較了UWF圖像與臨床檢查以及標準7SF圖像對DR嚴重程度的評估,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有良好的一致性[8]。綜上所述,UWF無論與散瞳或非散瞳眼底照相相比,在檢測DR方面具有高靈敏性,且操作簡單,省時省力,可作為DR的初篩工具。
激光掃描檢影鏡(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 SLO)是利用激光掃描視網膜而獲得眼底圖像,可以在不同的入射波長下提供高分辨率的數字圖像,且不受屈光介質混濁及瞳孔直徑的影響[9-10]。超廣角激光掃描檢影鏡(wide-field scanning laser ophthalmoscopy, WSLO)是一種新型的非散瞳眼底成像設備,范圍可達180-200°的清晰視野。有研究比較了WSLO與標準7SF立體彩色照相對DR篩查的診斷性能,表明兩者之間具有良好相關性[11-12]??梢?,該成像技術可為DR篩查提供有利條件,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質性的試驗應用WSLO作為一種篩選工具在臨床實踐中進行[11-12]。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種高分辨率、非侵入性、非接觸性對視網膜后極部成像的橫斷面技術,可以定性、定量評估DR,特別是在黃斑囊樣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方面[12-13]。與眼底立體照相和裂隙燈顯微鏡相比,OCT在診斷DME方面有較好的表現(xiàn),敏感度高于眼底彩照,是目前診斷和監(jiān)測DME的金標準[12,14-15]。Leng等人[16]的研究結果表明:頻域OCT發(fā)現(xiàn)15眼有視網膜微動脈瘤,診斷率為88%,而金標準FFA診斷率為100%,說明兩者相關性很好。
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目前觀察視網膜血管的金標準,已用于評估脈絡膜視網膜疾病30多年,可評估DR的嚴重程度[12]。超廣角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ultrawide field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UWFFA)使視網膜可視化范圍達到外周200°[7]。Wessel[17]等人在118名DM患者218只眼中進行UWFFA與標準7SF的比較研究,結果顯示:UWFFA可視化視網膜面積比標準7SF高3.2倍,視網膜無灌注區(qū)面積高3.9倍,新生血管面積高1.9倍,全視網膜光凝面積高3.8倍;但該技術是一項有創(chuàng)技術,存在不良反應,且費用較貴,操作復雜,不適合大范圍DR篩查。
遠程醫(yī)療利用電信技術和醫(yī)療設備技術,將眼科技術與電子信息(如醫(yī)療記錄)相結合,將病人的病史、檢查和眼底圖像發(fā)送給眼科專家,制定適當的治療和管理計劃,并將信息反饋給提供者和病人[18-19]。近年來,遠程醫(yī)療已廣泛應用于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護理[18]。遠程醫(yī)療主要是由獲取視網膜圖像的設備、眼科閱片專家以及將結果和治療反饋給病人的協(xié)作基地組成,其中獲取視網膜圖像設備的更新是遠程醫(yī)療發(fā)展的關鍵[20-21]。Zhang[22]等人在杜克眼科中心進行了一項前瞻性研究,共納入56名DM患者111只眼,采用便攜式、非接觸、非散瞳、45°視野的手持數碼視網膜照相機(Pictor)拍攝散瞳前后的眼底圖像,與散瞳后臨床檢查對比,比較DR篩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結果表明:診斷視力受損DR的總體敏感性為64%-88%,特異性為71%-90%。所以,Pictor可以獲得足夠質量的視網膜圖像來篩查DR,具有高靈敏性和高特異性。超廣角眼底照相能獲得100-200°視網膜范圍,很多人將其應用于遠程醫(yī)療中,Silva[23]等人的研究表明與非散瞳眼底照相相比,UWFI減少了71%的不可分辨率,減少了28%的圖像評估時間,DR診斷率為38.4%,視力受損DR為14.5%,9%的DR提示外周病變更嚴重??梢姴捎肬WFI可能會提高DR遠程保健方案的效率,但其主要障礙包括成像設備所需的大量資金[7,23]。
總之,遠程醫(yī)療的迅速發(fā)展,可以增加DR篩查和早期檢測的有效途徑,提供定期監(jiān)測、及時隨訪以及進行DR的早期治療,降低DR致盲率,但仍需更新、更便攜、更經濟的設備[7,19]。
人工篩查DR需要眼科醫(yī)生對患者眼底圖片進行分析、分級,這種方法不僅受眼科醫(yī)生臨床經驗的影響,而且工程量大、主觀性強、易疲勞、費時費力,使得DR篩查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24]。而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利用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 DL)開發(fā)自動化的DR檢測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人工篩查的短板[25]。機器學習是AI目前較為熱門的方向之一,其中DL是一種最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新加坡的Ting[26]等人評估了基于DL識別DR的能力,結果顯示:檢測增殖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的敏感性為90.5% ,特異性為91.6% ,威脅視力DR的敏感性為100% ,特異性為91.1%,說明DL對DR篩查具有高靈敏性和特異性。
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類包含卷積計算且具有深度結構的前饋神經網絡,是DL的代表算法之一[27]。Abramoff[28]等人在2013年公布了愛荷華州檢測計劃(owa Detection Program,IDP)檢測可參考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referable diabetic retinopathy, RDR)結果:靈敏性為96.8%,特異性為59.4%;而其[29]等人在2016年的研究中表明,將CNN與現(xiàn)有的DR檢測算法結合起來(IDx-DR),提高了RDR的檢測水平,并使用公共數據集Messidor-2檢測RDR,其敏感性為96.8% ,特異性為87% ;說明將CNN用于DR篩查提高了檢測RDR的水平,且IDx-DR在2018年成為第一個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進行DR篩選的AI設備。
EyeArtTM是基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眼底圖像和AI自動篩查系統(tǒng)的軟件[30]。Rajalakshmi[31]等人利用EyeArtTM驗證了一種基于智能手機的眼底照相系統(tǒng)用于DR篩查,其結果表明:AI檢測任何DR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95.8%、80.2%,威脅視力DR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99.1%、80.4%,說明基于FOP智能手機的AI對DR和威脅視力DR 的檢測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作為DR篩查的初步工具,尤其適用于不發(fā)達的邊遠地區(qū)。
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DR是預防視力下降的有效方法。隨著DM患者日益增多,影響視力的DR患病率也上升,DR篩查的任務越來越重,這就意味著需要更簡便的眼底成像技術。傳統(tǒng)的成像技術已經不能滿足;遠程醫(yī)療為不發(fā)達偏遠地區(qū)的患者提供了機會,但需要更先進的技術來解決;AI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的DR篩查方法,大大提高了DR的篩查率,隨著科技的發(fā)展,AI有望成為DR或其他疾病篩查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