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海
課程思政視域下學校體育教學中人文滲透的路徑研究
尹 海
(唐山師范學院 體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對學校體育教學中的精神缺失及人文滲透路徑展開研究。學校體育教學的人文滲透具有教育導向、娛樂調節(jié)、團體激勵的意義,人文滲透的具體路徑是提高教師人文素養(yǎng),設定人文教育目標,強調技術人文并重,創(chuàng)建學校體育文化,優(yōu)化體育教學方式。
學校體育;人文滲透;教育導向;綜合素質
黨的十八大以來,課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進一步明確和加強,全國高校各類課程都要形成與思想政治教育課同向同行,協(xié)同教育的育人育德新模式[1]。學校體育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國民體質健康全面發(fā)展的形勢下功能越來越明確,社會對學校體育教育的期待也越來越高,高質量教育為背景的體育教育面臨著巨大改革。
人文素養(yǎng)源于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中,人文素養(yǎng)與課程思政在內涵上關聯(lián)互通。在體育教育中通過人文教育的滲透,體育教學質量逐漸提高,同時在為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綜合能力和素質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2]。體育教育的最終目的需要積極探索人文教育的滲透途徑,全面提高體育教育的育人效果,從而實現(xiàn)“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人文教育將綜合倡導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提倡教育生活化、興趣多樣化、行為個性化等,這些都是學校體育人文教育的核心。通過體育人文精神教育和體育活動中包括的體育意識、情感、體育價值觀、理想、道德、體育制度和物質條件等,加強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規(guī)范學生行為,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塑造具有現(xiàn)代意識和創(chuàng)造積極性的新時代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
在體育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教育導向主要表現(xiàn)為綜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促進學生道德、健身和審美等全方位發(fā)展,提升社會適應能力,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人文精神方面的需求。體育教育的實踐功能在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能力和體育精神素養(yǎng),培育良好的運動習慣,為社會輸送知識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兼具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在體育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是有效提高學生人文精神的手段,是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有效措施。在社會對體育人才要求更高和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體育人文教育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個性、激發(fā)潛力,達到個性和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目標。
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技術知識較為枯燥,而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人文滲透,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技術中所蘊含的內涵,又能起到一種娛樂調節(jié)的作用,促進學生形成一種長期的興趣驅動,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
實踐性活動作為學校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是調節(jié)學生生活方式,緩解緊張學習壓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學生在參加體育娛樂活動或其他一些休閑健身活動時,能夠提高其社會技能、組織能力、藝術鑒賞與審美能力,帶來多方面的情感體驗,從而滿足其不同的需求。
在學校體育教學活動中著重強調拼搏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競爭體驗。體育教學中的人文精神在于激發(fā)學生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拼搏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在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同時,增強學生的團隊歸屬感,是體育教育固有的思政內容。在集體體育活動中,學生對體育團體活動空間具有依賴性,這種團體依賴能夠形成互相促進的情感體驗,在和諧的氛圍中享受歸屬感并體驗到成功快樂,特別是在團體體育教學活動中充分挖掘集體項目的課程思政元素[3]如中國“女排精神”,使學生朝著“真理”和“美”的方向發(fā)展。通過體育明星成功故事的講解,發(fā)揮榜樣示范作用,明星們努力拼搏、團結奮斗的精神品質,是激發(fā)學生體育參與、培養(yǎng)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思政資源。
提高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鼓勵教師以身作則,幫助學生學習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與此同時,全面系統(tǒng)地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分階段將人文教育概念滲透到體育教育活動中。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yǎng),直接體現(xiàn)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上課的態(tài)度等,這些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會成為學生養(yǎng)成良好人文素養(yǎng)的要素。體育教師應拓展人文知識,豐富文化底蘊,系統(tǒng)掌握體育課程思政內涵,了解人文教育內容,不斷提高體育教學質量[4]。同時,在新時代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思維下完善滲透人文教育理念,實現(xiàn)理想目標,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文素質,并使其終生受益。體育教師人文素養(yǎng)還表現(xiàn)在師生關系上,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建立學生們支持、信賴、尊敬的教學體系,師生共同享受民主、正義、平等、自由的學習空間,營造體育課程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圍。
體育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課程,需要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變化,以體育課程的質量提高為目標,豐富體育課程思政內容體系。如何提高學生的人文觀念、體育知識技能、人文素養(yǎng)已成為現(xiàn)代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必須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在教育實踐中應合理規(guī)劃體育目標,設定基于人文教育概念的體育教育方法和體育教育計劃,在體育活動中充實人文精神。在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應強調學生的學科地位,重視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動,充分挖掘潛力,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fā)展。體育教育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將適應社會作為未來發(fā)展目標,增強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實現(xiàn)體育德育價值的最大化。
傳統(tǒng)體育授課片面重視向學生傳授專業(yè)技術,缺乏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考量,導致人文教育與專業(yè)技術學習之間的不均衡。學校體育教學在通過實踐幫助學生掌握技術的同時,還應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并更好服務于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5]。因此,學校體育教學要將人文精神滲透到體育教育中,采用人文與技術并重的教育模式。學生在透過技術更深地理解其蘊含的文化和價值觀的基礎上,充分了解體育知識。在學校體育教育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均衡發(fā)展,在擴充學生體育知識的同時,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精神。在體育知識技能傳授過程中,教師應重視與學生一起研討學習,發(fā)揮教師個性和示范作用,激發(fā)學生技術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
在體育教育中應創(chuàng)造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學校體育與教育環(huán)境、空間關系密切,優(yōu)化室內戶外校園空間,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有著激發(fā)人文精神的作用。和諧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學校人文氛圍,激發(fā)學生責任感和潛在能力,達到人文素養(yǎng)全面提升的最終目的。
體育是人類活動中最有效促進身體發(fā)展與滿足精神追求的方式之一。隨著社會進步和國民對健康了解的加深,學校和諧體育文化氛圍有助于價值觀養(yǎng)成和創(chuàng)造性潛力激發(fā),最終實現(xiàn)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逐漸回歸以人類為中心的體育精神世界。
體育教師教學方式方法的有效性決定了課堂授課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傳統(tǒng)體育教育中,以示范、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6],限制了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除優(yōu)化教育方式外,還應幫助學生在教育領域獲得體育學習動機,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發(fā)展需求。優(yōu)化學校體育教學方式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戶外運動項目和體育明星的成長經歷,不斷改善體育教育的路徑和方法,將人文精神滲透其中,持續(xù)推進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從而實現(xiàn)學校體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
[1] 吳晶,胡浩.習近平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J].人民教育, 2019,70(7):6-8.
[2] 明平芳.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與實現(xiàn)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38(10):54-60.
[3] 張麗軍.人文精神是體育文化建設的應有之義:依據(jù),維度與實現(xiàn)[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21,20(3):8-14.
[4] 蓋文亮,王保金.大學體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路徑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4):86-90.
[5] 喻俊華.我國體育教育人文缺失現(xiàn)狀與對策探討[J].中國教育學刊,2020,41(1):118-119.
[6] 董文靜.儒家人文精神融入山東省高校體育教師師德建設的路徑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20:10-13.
The Path of Humanity Perme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Curricula”
YIN Ha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spiritual deficiency and humanistic infiltration path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s studied. The humanistic infiltr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entertainment regulation and group incentive. The specific path of humanistic infiltration is to improve teachers’ humanistic quality, set humanistic education objectives, emphasize both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creat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lture and optimiz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ath of humanity permeation;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G804
A
1009-9115(2021)06-0121-03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6.028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2020GJJG666)
2021-05-19
2021-09-29
尹海(1979-),男,河北唐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
(責任編輯、校對:何勝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