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人的停滯、審美拯救與準美學成就
        ——當代青年人“精致窮”現(xiàn)象的深度剖析

        2021-01-08 18:58:21劉文祥王成珊
        天府新論 2021年5期
        關鍵詞:青年人美學時代

        劉文祥 王成珊

        細心的人能感覺到,最近幾年中國社會的變化越來越快,新的生活方式不斷出現(xiàn),新的物品也紛至沓來,用來指稱它們的詞語也越來越復雜,以至于出現(xiàn)了很多充滿悖論的表達,“精致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熬赂F”作為一種青年人標榜自我的方式在最近幾年悄然興起。讓我們好奇的是,“精致”和“窮”這樣一個缺乏連詞的選項結構,每一個部分都有自己的意指,是怎么被關聯(lián)起來的呢?而且按照慣常的思維,我們會將其歸結為一個消費問題,但如果仔細看一下當代青年人“精致窮”的話語表達,或許會有新的理解。網上流行著這樣的表述:“為精致的東西買單,絕不妥協(xié)自我”,“即使窮著,也要小心翼翼精致地活著”,“再窮我們也要養(yǎng)愛好”。仔細分辨的話,這些話語的背后其實都涉及一個“非傳遞認作傳遞”的邏輯歸納方式,也即在A與B之間關系的推論中引出了C。這就意味著理解“精致窮”現(xiàn)象并不能僅從其本身切入,而是關涉更為復雜的社會和文化命題。每種文化現(xiàn)象都具有兩重性,它既在肯定同時又在隱匿社會生活的新條件。需要我們仔細考辨的是:“精致窮”現(xiàn)象何以必然出現(xiàn)?“精致”何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我們?yōu)橹儭案F”?它折射出了當代青年人什么樣的內在世界?我們又該如何去評判這種現(xiàn)象呢?這些都是本文試圖回答的。

        一、在“精致”與“窮”之間:一個停滯的主體

        經常關注當代青年動向的人都能夠感覺到,今天的青年人對于精致生活方式的追求是前所未有的。《人民日報》對他們做出過這樣的描述:能買吸塵器就不用掃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麥;100元錢一張的面膜用起來也不心疼;口紅兩三只不夠,要集齊全套;租房得獨立廚衛(wèi),還要帶落地窗。(1)何鼎鼎:《“隱形貧困人口”,一個扎心的熱詞》,《人民日報》2018年4月21日。從對衣著、外貌、交往形象的關注,到對家居、辦公等環(huán)境的注重,從對飲食、旅游、出行的考究,到對健身、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的在意,不一而足。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迎合當代青年人精致生活的社區(qū)類App也開始大行其道,如小紅書、蘑菇街、美甲幫、醫(yī)美、悅美、馬蜂窩、種草生活等,它們也在極盡各種方式讓我們去追求精致、分享精致。

        追求精致的生活并不是今天才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在物質并不充裕的時代,多數(shù)人并沒有精力和財力去追求精致,精致生活的追求和發(fā)明,乃至所謂的品位評鑒都是被貴族壟斷的。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每一次物質繁榮總會帶給人們更新生活的要求。比如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隨著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形成,全球物質資源不斷涌入英國,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典雅的禮儀和對品位的追求,人們有機會去嘗試各種藝術風格,處處可以看到對生活的講究,以至于今天人們說起這個時代,仍然充滿著懷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精致呈現(xiàn)出了一個階層上不斷下沉的過程,上層的生活方式逐漸為其他階層所模仿。從總體上看,社會走向精致是必然的。因為隨著社會生產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自身的需求和認識就更深刻,可以說精致是必然會被催化出來的。按這個道理,今天中國青年人對精致的普遍化追求似乎可以理解。因為今天的我們的確在邁入一個史無前例的巨變時代,城市化不斷加速,工業(yè)化水平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長足發(fā)展,有了過上更好生活的追求,畢竟財富正在青睞這個民族。

        按照亞當·斯密的觀點,財富是最能夠激發(fā)想象力的東西,是因為財富天然就是破解障礙、去除恐懼的有效方式,能夠幫助解除那些可能威脅我們、讓我們現(xiàn)實化的東西。當代中國社會財富的累積不斷刺激著個人想象。從哲學的角度講,想象意味著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對新事物的一種完美解釋和期待。在這個時代,想象作為一種生活、精神的必需品已經被內化到青年人的觀念中。他們對生活有了越來越多期待的東西,要在吃播上看各種各樣的美食,要住高品質住房,要能夠出入各種美容場所,甚至一杯咖啡、一次旅行都要盡可能讓自己完美。所以,今天的青年人對精致那么期待也就不足為奇。

        當我們對這個時代充滿了太多期待的時候,又發(fā)現(xiàn)生活遠遠不能滿足我們??夏崴肌ぜ訝柌祭姿嫉摹敦S裕社會》認為,消費品增多,對生產的過度追逐,往往會給我們造成富裕的假象,這其實是一種私人富裕而非公共富裕。在今天的中國也存在這種結構性的富裕假象: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社會結構的劇烈變動為一部分人進入中產階層提供了條件,卻沒有實現(xiàn)從經濟到文化的全方位覆蓋,而且這種暫時的物質豐富并沒有轉化為普遍的自信,很多人覺得自己隨時會在下一個浪潮中被淹沒。對于多數(shù)底層人而言,房地產帶動的消費熱潮透支了他們的消費能力;各種購物狂歡節(jié)的背后其實是節(jié)省開支、壓低欲望的無奈;《歡樂頌》《蝸居》等劇作火爆也被視為底層欲望困境的宣言。買房還貸、升職加薪、結婚生子等種種生活的緊張焦慮不斷襲來,迫使大眾成為有缺陷的消費者,也即鮑德里亞說的“新窮人”,當下的“屌絲”“隱形貧困人口”等是相近的概念。在自媒體盛行的時代,“窮”悄然地落入很多人自身的本體表述中。窮不僅僅制約了我們的現(xiàn)實,也開始成為我們指稱自身屬性的一種特性:“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可問題是我是窮人”“來自貧窮的凝視”“微笑中透露著貧窮”等。當然,“窮”并非饑寒交加,而是一種相對的表述,用窮來表述自我、指稱自我折射出了自身需求得不到滿足的一種焦慮狀態(tài)。

        一邊是對精致、富裕的憧憬,一邊是匱乏、貧窮的現(xiàn)實,這使得“精致”與“窮”之間出現(xiàn)了一個停滯的、受困擾的主體:他們想去旅行,卻發(fā)現(xiàn)捉襟見肘;他們想要買各種名牌衣物,卻發(fā)現(xiàn)信用卡早已透支。精致不斷地在不同界限之間建立聯(lián)系,“精致”與“窮”既相互敵視,又相互激發(fā)。精致的生活方式在愈演愈烈、不斷前進,但是人本身在貧窮的拖累下,卻成了道德上的“落后”,成為某種停滯的存在。停滯意味著自我發(fā)展達到了一定極限,意味著我們在失去想象時代的能力,意味著被時代共同體拋棄。在追求競爭和效率的今天,停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為一個人在不斷超越過去的時候才能夠產生成就感、滿足感。一旦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被困和停滯會不斷產生挫折感,持續(xù)的挫折感就會轉化為普遍的衰竭感,緊張感、疲勞感取代了生命的激情,我們會變得害怕落后于時代。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有維護自己尊嚴的需求,跟不上時代、被群體漠視便意味著尊嚴的喪失。所謂的“佛系”、“高級喪”并不僅僅是一種無奈自嘲,也是青年人發(fā)現(xiàn)自身停滯之后對自我、群體的一種再合理化、再共同體化。青年人對精致化生活的追求背后似乎形成了一種話語、知識、快感和消費相互交織的網絡。它不停地向我們展示完美,對我們提出問題,讓我們拷問自身,在理不清的關系中蟄伏運作著。那么,“精致窮”如何支撐了停滯的主體呢?或者其合理化的原因何在?我們將在下文進行分析。

        二、人的停滯與審美拯救:“精致”如何撬動了“窮”

        “精致”與“窮”的巨大反差并沒有導致二者的斷裂,反而將其密切關聯(lián)起來:因為青年人自身的停滯使得精致身價倍增。理解“精致窮”的核心已經并不在于“窮”是否應該被拒絕,而是“精致”何以征服了“窮”。“再窮我們也要養(yǎng)愛好”“五星級酒店只用了一個晚上,就治愈了我四年窮游積累下的疲憊”,這些話語表達的背后意味著在“精致”與“窮”之間青年人最終倒向了“精致”。而精致何以能夠有如此著迷的魔力,能夠讓當代青年人為之變窮?這是因為,在我們的本體被抽象成了窮/匱乏之后,在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停滯之后,精致并不僅僅是一種審美體驗,而是有著深層的心理撫慰效應。精致不是一種制度,也不是一個結構,而是青年人在既定社會關系中給予自身復雜處境的一種名稱。隨著對貧乏的焦慮,它開始被視為一種支撐、拯救青年人自身的有效手段。

        (一)褶皺或碎片化:欲望的重組

        青年人對精致的追求是與欲望密切相關的。這個時代是一個宏大轉為瑣碎的時代,青年人無力去實現(xiàn)所有的欲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青年人欲望的減少。鮑德里亞、費瑟斯通等當代文化學者都指出,當代社會的生產其實并不是基于生存而是出于不斷增長的需求;德勒茲則指出,欲望本身就是一種社會生產,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原始本能,社會群體的態(tài)度、符號和外在環(huán)境構成的集合體是欲望的最終動力,欲望總是處于形成、集合且不滿足中。在這個時代,我們的欲望并沒有減少,被物質激發(fā)了欲望的青年人,想要過更精致生活的愿望比每一個時代都更為強烈。但是,由于自身的受困,發(fā)展陷入相對的停滯,同時隨著時間碎片化、精力被過多損耗,當代青年人的欲望實現(xiàn)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干擾。

        在這種背景下出現(xiàn)的精致化生活意味著將欲望進行褶皺化、碎片化處理,讓欲望以更小的成本、更微妙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或者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存在,暫時性地收縮到某一個領域中,成為一種褶皺。精致并非總是奢華、靡麗的東西,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小而促狹。精致允許青年人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和財力花在能夠讓自己愉悅的東西之上,用極小的代價去滿足自己,從室內裝飾、衣物電器,再到旅行出游,我們認真地去處理我們的世界和周邊。這個時候精致起到了一種明顯的庇護作用,尋求細小的物件意味著一種受保護的心理,精致每每與弱者相關聯(lián)。在歷史上,精致的關注者總是以女性居多,喜愛精致并非女性的天性,而是由她們的身份和地位決定的,是她們出于自我保護的需求。恰恰正是這種細小的精致帶給青年人一種穩(wěn)定感。蜷縮于精致中,受困的青年人不需要面對整個世界。我們像尼采說過的那樣,去處理那些“最小的世界”,我們把自身的欲望分解開來,一點點地去滿足,在一種對精致的寄托中完成欲望的釋放。所以,精致看起來既實用又豐富,并在這里扮演了一個重要的安慰角色,其能夠消除權力、外在世界帶來的緊張。精致讓我們不再用自身的意志力去壓制欲望,而是把自身的欲望碎片化,再重新組合起來,哪怕這種行為僅僅是心理或者象征意義上的。

        (二)去秩序化與心理脫困

        精致的迷人之處在于它召喚當代青年人的感受力,也在于它內含著的解放功能,解放意味著解除束縛,破除既定的世界關系,讓我們從一種困境中擺脫出來。正如布希亞指出的,“物品是一個實用問題的解答之道。就其非必要的面向而言,它提供社會和心理沖突的一項解決之道”(2)尚·布希亞:《物體系》,林志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5頁,第22-23頁。。從不斷推陳出新的各種飲品,到質地、花色各異的穿著,從令人驚奇的智能家居設備到美輪美奐的裝點風格,當代青年人可能會越來越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事實:物越來越以靈活的姿態(tài)、精致的外觀出現(xiàn)。精致本身追求的是一種無法則的法則性,內置著一種非壓抑秩序,它是舊秩序的解除者,是新關系的締結者,它們正在快速拆解著以往的組合關系。按照布希亞的觀點,以往物都是通過彼此回應的方式而存在(3)尚·布希亞:《物體系》,林志明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5頁,第22-23頁。,但是在追求舒適性的今天,傳統(tǒng)物與物之間的關聯(lián)開始被打破,一些發(fā)明者竭盡可能地去革新這種關聯(lián),這使得物與物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多元,精致之物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我們在對物的欣賞、對精致的追求中實現(xiàn)了自身的解脫,從今天的開放式廚房、隱藏式設計,到掃地機器人、智能家居設備等,我們會發(fā)現(xiàn)周邊的精致越來越豐富,精致讓我們的眼睛愉悅,讓我們的身體放松,體力消耗越來越小。

        精致也在改變著我們對于物的態(tài)度。精致的吸引力還在于:它總是試圖引領青年人脫離當下的時空結構。以往我們視物為客體,我們干涉物的組合和秩序,但是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物已經逐漸脫離了我們的掌控,一個尤為令人驚奇的現(xiàn)象是:今天青年人恍然發(fā)現(xiàn),物的變化要遠遠比我們人的變化快得多。物的變化帶來了精致,并迫使我們去迎合精致、追趕精致,棄絕傳統(tǒng)情調和結構,所以今天的我們開始覺得小學課本越來越丑,似乎覺得整容越來越是應該的。從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論開始,西方對于物的研究一直存在,物對于人的異化理論最為流行,但是無論是人創(chuàng)造了異化物還是物在控制著我們,物與我們其實都在同一時代的起跑線上。然而,今天的青年人發(fā)現(xiàn)自身已經開始落后于物,在快速變更、眼花繚亂的現(xiàn)實面前,精致帶來的是陌生,更是新奇,追求精致意味著占有、征服,意味著更多表達自我、釋放自我的可能。很多時候我們能夠感覺到,沉溺于精致及精致的誘惑之中,是最沒有壓力的。它似乎既不真實,也不虛假,而是“完美的”,甚至恍若隔世,這是因為精致帶領我們脫離了當下的時間和空間的困擾,可以享受沒有束縛和壓力的歡愉。就這樣,精致逐漸擁有了一種范本力量、一種牽引動力,讓受困的當代青年人能夠以想象的或象征性的方式擺脫心理困局,去站在時代的前沿。

        (三)內在性的豐盈與完善

        提起精致,人們總是會想到維多利亞時代。維多利亞時代是一個對精致著迷的時代,人們非常注重著裝、妝容、進餐,偏愛各種小物件,但那時人們對于自身的困惑并不少。在彼得·蓋伊的《施尼茲勒的世紀——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中提到,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充滿著各種焦慮,“我們世紀的一種主要病癥:疲倦、不確定感、缺乏活力,喜歡持續(xù)不休地自我分析,讓任何情緒在后見之明中顯得倒人胃口或是從一開始就讓他們顯得這樣”(4)彼得·蓋伊:《施尼茲勒的世紀——中產階級文化的形成》,梁永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153頁。。從某種意義上說,精致總是勾連在我們的內在性之中,是時代的一體兩面。我們這個時代與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相似之處在于,青年人對于時代和自身的困擾并不少,美化身體、美化環(huán)境,并時時刻刻對自身生活進行校正——這樣的精致似乎總是伴隨著不安的。在發(fā)現(xiàn)自身的停滯、困境之后,青年人也感受到了一個未完成的自我,在結構化的貧困中,在對窮的不滿和表述中,當代青年人深深地感受到了自我的未完成。所謂的未完成性主要表現(xiàn)在個體強烈地意識到了自身存在的有限性、視野的匱乏性、行動的有限性等,也即個體深深地發(fā)現(xiàn)了屬于自身的歉然。今天的青年人借助于發(fā)達的教育、便捷的交通、高效的媒介,對世界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我的身份是如何產生的?我應該如何定義我的生活?這些問題都涉及自我的根源問題。一旦我們產生這些問題的時候,就意味著一種有別于以往的內在感誕生了,也意味著對自身的不滿。

        精致的外在并不足以吸引我們,精致越來越充滿感召力的原因在于:對生活日益細致的豐富、更新和滲透。精致讓我們變得更像自己想象中的樣子,追求似乎成了一種遮蔽自我缺陷、完善自我的有效方式。精致在很多時候并不僅僅是被追求,同時也在由我們自身創(chuàng)造,是我們自身的感性在事物中的顯現(xiàn)。無論是對精致物的把握、對場景的體驗,還是對精致美的想象,精致都已經成為伴隨著自我擴張的有效方式。精致在很多時候都以物我合一的方式出現(xiàn),它也會被我們視為一種自身的創(chuàng)造物,被視為一種成就——沒有什么東西能夠比我們自身的創(chuàng)造物獲得更高的位置。很多時候,由我們自己裝扮的家具、制作的美食,甚至在街頭巷尾精挑細選的一家咖啡館,都能夠給我們內在以充實的愉悅感。這是因為我們真正開始嘗試把心靈滲透到感性事物里面去。在很多青年人那里,他們的確是用心的,精致經由自身誕生,從心靈處出發(fā)進而升華到更高的境界,它就具有了一種濃厚的藝術意味,或者用黑格爾的話說,“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時代”——這意味著似乎唯有在精致中我們才能既參與這個時代,也創(chuàng)造這個時代。

        三、準美學成就:“精致窮”的道德認識誤區(qū)

        波德萊爾曾言:“在時尚中,美不是作為一個永久的可靠的理念而出現(xiàn),而是作為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了美這種觀念而出現(xiàn),在時尚中,他背叛了自己的時代的道德和美學,而市場亦像后者一樣,允許他遂其所愿?!?5)戴維·弗里斯比:《現(xiàn)代性的碎片》,盧暉臨、周怡、李林艷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第26頁。這句話的意思是,審美不是純粹的藝術追隨,而是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成就?!熬赂F”成為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一種話語宣揚,更被視為一種成就。青年人追求精致、創(chuàng)造精致并非僅出于對美的追求,而是處于停滯狀態(tài)時,在審美的拯救下,越來越把精致的生活和品位視為一種成就。正是因為成就感的獲得,當代青年人有意、無意地將“精致窮”合理化了。以前追求超前消費被視為一種不道德的行為,現(xiàn)在因為精致,因為審美維度的增加,這種追求似乎變得道德起來,我們在享受生命的歡愉,我們也有權讓自己的身旁縈繞更多的美感和快樂元素,有什么不可以的嗎?在“精致窮”的邏輯下,消費已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消費,而是一種個體或更為廣泛的群體的表達宣言,它正在構成一種新的語言結構和文化現(xiàn)實,精致和審美也就有了某種將自身推介到知識和真理地帶的意味。其實,當下青年人追求的“精致”是一種多方合謀的結果,是心理意義上的自我認可,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美學成就,或者用準美學成就來形容更恰當。

        (一)“美學人”的謀劃與“偽進步”

        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指出,大眾傳媒文化內置著一種欺騙性,充滿著偽事件的統(tǒng)治。今天,青年人追求的精致從表面上看是出于自己意愿的結果,但是仔細分辨,其實所謂的“精致”也是被擬造出來的。隨著消費文化的崛起,社會上充斥著越來越多的精致推廣者——商家、網紅、主播、導游等在審美引領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他們日益扮演著“美學人”的角色?!懊缹W人”不斷激發(fā)青年人對于自身的想象,對于世界的想象,也構成了一種誘人的美感謀劃——將生活轉化為藝術。推廣者似乎在制造著這樣一種真相:它通過范圍的覆蓋、秩序的規(guī)整、交互的傳遞,形成了一種鍍金的、閃閃發(fā)光的精致,它慢慢幫助主體形成一種主體的知識,這種知識本身并不是有關主體的,而是致力于讓主體規(guī)避自身的東西的知識。所謂的“美學人”看似有著細微的鑒別力,其實都是短時間內催生的,他們都是帶有消費目的的,并非出于美學責任的引導。社會交往越多,美學準則的交互會越多,美學交往在社會中的重要性就越大,精致在爭吵和討論中被不斷地發(fā)展、繁盛。在“美學人”的誘導下,精致成了某種具有傳染性的東西,精致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圈層,在這種圈層中精致被聲稱為珍貴的秘密彼此分享——盡管實質上并不私密。在圈層中,個人發(fā)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小,它并不要求個人化、創(chuàng)造性的努力,而是只要跟上“美學人”的腳步,能夠保持一種既定的姿態(tài),似乎就獲得了精致。這是一種模仿之下的精致。模仿僅僅要求個人能夠獲得平均性和一致性,并不要求創(chuàng)造性,很難激發(fā)青年人對于事物微妙差別和獨特性質的把握,或者說得直白一些,精致只是一種美化、一種修飾和體驗。雖然精致確實增加了青年人生活的吸引力,也帶來威望感,讓我們獲得了心理安慰,但是就美學本身而言,并沒有帶來結構上的創(chuàng)新。今天的精致只是不斷追求次級系統(tǒng)無限制、無協(xié)調的蔓延,日益精進的改良,不斷深入的復雜化,甚至是彌補安全感的附加,實質上都在培養(yǎng)一種“偽進步”意識——就這樣,在多方合謀之下,社會上流行起了一種謀取精致的共鳴,青年人不需要打開智識,通過付出時間、金錢就能獲得接觸精致和新體驗的機會,精致也在反復中被化為一種內在無意識和美學規(guī)訓,如100多年前波德萊爾批評過的,“除了在自己身上培植美的觀念,一無他事”。

        (二)感官愉悅而非審美愉悅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個體活動空間的客觀延展、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個體有了建構自身生活環(huán)境的偏好,經濟人的時代已經逐漸過去,新的體驗主體開始出現(xiàn),體驗主體追求的是即時的體驗,只是為了追求感官的愉悅。當下青年人對精致生活的追求其實算不上是一種純粹的審美愉悅,還停留于感官愉悅。感官愉悅意味著我們經驗或者審美到的事物能夠立刻被欲望享用,當下我們對精致的期待便是立即為我享用,從最簡單的吃播,到可以變美的服飾,再到能夠炫耀的家具都是如此。奧利維耶·阿蘇利指出,“快感要求一定的距離,一種能夠激發(fā)更精雕細琢的感覺的物體之間更自由的關系。于是產生了兩種同化的形式:一種是通過同感,而另一種則是通過贊賞。贊賞創(chuàng)造距離;同感則消除距離”(6)奧利維耶·阿蘇利:《審美資本主義:品味的工業(yè)化》,黃琰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73頁。。今天青年人對于精致的體驗是急切的,陷入“精致窮”的邏輯不可自拔本身意味著,我們對于這個時代認識得有限,青年人還無法與時代保持距離。今天精致的兜售者只是直接告訴我們生活需要是什么樣子,而不是本身是什么樣子。精致告訴我們去努力檢視自己的生活,并掩蓋了自己的起源,成就了一種宏大的匿名策略。在今天借助于最新的媒介方式,精致在日益滿足著人們的審美需要,精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表達,我們生怕會錯過可能讓自己興奮和重要的東西,我們對于精致并沒有創(chuàng)造距離:某種膚淺的東西正在成為存在的目標。當代青年人追求的精致由一種急迫的方式產生,是感官的需要,是脫困的訴求,是變形的美學沖動。它不像早先貴族的品位那樣,需要經過實踐的沉淀、歲月的淘洗,能夠與物、與時代保持一種客觀的觀察距離。那個時候的“美學人”對精致的品味意味著批評,意味著精雕細琢,而不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復制、效仿。

        (三)文化假晶而非文化結晶

        當代青年人呈現(xiàn)出來的精致訴求和想象,還并不能稱為所謂的文化結晶。一種文化的結晶,也即意味著主體從一種無意識的變遷和沉溺,逐漸過渡到能夠有意識地去理解自身的社會地位和文化使命。沒有哪一種文化能不經過沉浸獲得升華。青年人通過屈從于精致獲得的升華,只能算一種文化假晶。按照馬爾庫塞等人的觀點,審美本身最具有反抗社會的力量。但是,今天對精致的審美沉溺意味著我們開始效力于自我安慰式的滿足,今天的精致崇拜者還沒有自我定義的能力以及深刻的自省意識,也缺乏對外界的定義,只是想在重壓之下過一種自主的生活,只是想體驗一下新鮮感,甚至為了體驗不惜背上經濟負擔。無論怎樣,我們都很難在當代青年人“精致窮”的生活追求中看到力量。精致提供了對生活的美化、整合和具體化、經濟化,但是卻很少涉及對空間的征服、對能量的控制以及那種與自然和世界平行相處的結構。在精致的生活中,物品只是把我們解放為擁有者,卻拋向了更遠的不自由,因為解放我們的是物,并不是出于我們自身的主動要求,以沉入客體的方式去體驗精致,為精致變窮,表明了對客體的依賴而非征服。青年人的精致追求隱含著這樣的悖論:越是去追求精致,對自身欲望的理解就越少,由此生命的感受反而被隱匿于一種美輪美奐的物質之中。

        幸福的享受不能只允許表現(xiàn)在精神理想化的情形之中,貧乏激活了當代青年人的差距意識,但是這種差距并沒有使他們走向主動,他們更多的是被動地參與到時代中,還沒有上升到有意識的地步,反而刺激青年人更加著迷于審美幻想之中。任由“精致窮”蔓延的結果可能是普遍增長的、內化的焦慮,我們每天都需要為精致的后果買單,不斷為迫近的生活壓力所困擾,這也是“精致窮”潛在邏輯的脆弱性所在:如果精致是一種滿足,那么肯定會有終點;如果它不曾收場,只能被看作一種吸收、一種吞噬。

        四、結 語

        “我們的時代是焦慮與淡漠的時代,但尚未以合適方式表述明確,以使理性和感受力發(fā)揮作用。人們往往只是感到處于困境,只有說不清楚的焦慮,卻不知用——根據價值和威脅來定義的——困擾來形容它?!?7)C·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陳強、張永強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第10頁。每個人在對生活的追求中,都有一個想成為主體的要求,“精致窮”是當代青年人在面對這個時代時做出的一種文化選擇,是對自身的不滿。精致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記錄,同時也是我們被迫卷入的一場審美變革。精致似乎重新統(tǒng)一了分裂,拯救了我們,卻以人的自由喪失為代價。一個時代的青年人忙于準美學成就,并將對精致的所得視為成就,既說明了精致的稀缺,又證明了精致的泛濫;既說明了他們的急迫,又證明了他們的盲目?!帮L格和形式的變化是不成熟的征兆。它們標志著一段過渡期?!?8)劉易斯·芒福德:《技術與文明》,陳允明等譯,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9年,第341頁。在一個時代,只是為了追求風格和形式,甚至為了精致的風格而變得貧窮,本身就是一種不成熟的、只能屬于文化過渡期的一種現(xiàn)象。

        猜你喜歡
        青年人美學時代
        讓更多青年人與博物館實現(xiàn)“雙向奔赴”
        華人時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56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平凡中的偉大 青年人的楷模
        青春(2022年8期)2022-08-03 12:01:52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掉發(fā)變胖失眠,現(xiàn)代青年人早衰現(xiàn)狀
        意林(2019年9期)2019-06-02 16:59:40
        HANDS OFF THE WHEEL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男女性搞视频网站免费|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久久av| 日本a级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亚洲AⅤ樱花无码| 一道本加勒比在线观看| 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网站30根|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免费AV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三不| 少妇又骚又多水的视频| 色偷偷av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性潮| 成年视频网站在线观看777|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不卡一区| 欧美成人猛交69| 午夜AV地址发布|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正片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在线人 |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二区| 亚洲人成无码区在线观看| 无码丰满少妇2在线观看|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性色| 国产乱精品女同自线免费| 99国产精品人妻噜啊噜| 好爽受不了了要高潮了av |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 免费在线亚洲视频|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久久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3| 呦泬泬精品导航| 国产蜜桃传媒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另类免费视频在线视频二区| 美女黄网站永久免费观看网站| 少妇人妻中文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白色橄榄树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播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