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驪吉
在12 月末的2020 年賀歲檔到來之前,中國內地電影市場經(jīng)歷了一個傳統(tǒng)的電影淡季,稍顯不同的是,今年的這個檔期迎來了多部題材各異的文藝片,其中有大師新作,也有多項獎項加身的作品。
不過,“叫好不叫座”是文藝片的常態(tài),這個2020 年經(jīng)歷過疫情影響的電影市場又發(fā)生了哪些故事呢?
在這些剛和觀眾相約大銀幕的文藝片中,最具知名度的當屬張藝謀導演的新片《一秒鐘》,破億的首周票房代表了觀眾的熱情。導演的名氣給小眾的題材帶去了有力的宣傳,但也絕非僅此而已。這似是一部張藝謀導演拍給他自己的電影,影片中故事的靈感來源于他早年的人生經(jīng)歷。整部電影帶著對文化展開追憶和尋根的風格,講述了想要尋找女兒在電影里的一秒鐘出鏡影像的張九聲、想要電影膠片給弟弟做燈罩的劉閨女、從沒有放錯過電影的范電影因一場電影結下不解之緣的故事??炊嗔藦埶囍\導演往年作品中常見的“大場面”,《一秒鐘》在這個11 月給觀眾帶來了一份獨特的光影記憶。
在《一秒鐘》前上映的金爵獎提名作品《風平浪靜》,也拿下了作為一部文藝片來說相當不錯的近億票房。而萬瑪才旦導演的新片——被譽為是其“生涯最佳”之作的《氣·球》,上映后的票房卻不容樂觀,從而上演了往年一些“叫好不叫座”的佳片經(jīng)歷過的無奈一幕——導演本人及業(yè)內同行在朋友圈和社交媒體上發(fā)聲,懇求影院排片支持,最終影片以數(shù)百萬票房收官。上影節(jié)亞新獎提名作品,被譽為“今年最讓人驚喜的華語電影處女作”的《日光之下》,選擇了在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lián)盟專線上映,同樣經(jīng)歷了影迷的好評與“希望更多人來看一看這部冷門好片”的呼吁。
曾獲第14 屆FIRST 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棒!少年》,在這個年末帶來了國產(chǎn)片中少見的棒球題材??粗蝗撼錾碡毨А牧汩_始學習打棒球的少年向著頂級賽場努力,銀幕前的觀眾表示深受感動。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排片有限,《棒!少年》也給影片背后的少年們帶去了溫暖的關注,相關的線下公益活動隨之開展。在許多影迷心中,超越票房數(shù)據(jù)意義的“文藝片的春天”,總已在到來的路上。
網(wǎng)間評論
網(wǎng)友:文刀大土申
是難得回歸質樸的老謀子,個人評價體系中張藝謀近年最佳了,作為老電影人的膠片情懷,釋放地動人。以膠片、幕布、禮堂放映這些極具時代印記的種種為載體,講述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歡,對膠片時代致敬緬懷的同時帶著悲憫之心。只是遺憾于我們,那段消失的也正如被黃沙吞沒的膠片,可能再也看不到了。張譯、范偉兩位當然還是一如既往地好。有那么一秒鐘,張九聲刑滿釋放找劉閨女尋膠片再見面的那場戲,我在劉浩存的臉上,看到了當年章子怡的影子。
網(wǎng)友:惡魔的步調
我覺得國師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反而更好,可能《長城》搞砸了,不再執(zhí)著于大制作,包括前面舞臺劇質感的《影》,還有這部短篇小說質感的《一秒鐘》,把格局把空間做小了,反而他的一些東西能盛住,能讓人感覺到了。以前最反感國師片中的“大型團體體操”,這次以洗膠卷、看電影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似乎與這樣的癥結多了一份和解。
網(wǎng)友:王帥傅
特別喜歡結尾的那個畫面,一幀膠卷,是消逝在歷史流沙中的一粒塵埃,但對有些人來說,這一秒鐘,須臾即永恒。
網(wǎng)友:levitating
張導放下自己,從心所欲不逾矩,卸去所有包袱拍了一封給電影的情書,主角不是張譯劉浩存范偉,而是一卷仰望星空的夢。很喜歡。
網(wǎng)友:阿德
《氣球》的開頭和結尾應該是今年看過最好的開局與結尾了,國產(chǎn)片年度十佳沒跑。對于還在堅持個人風格拍作者電影的導演,確實需要更多猛烈的掌聲,所以多加一星。
網(wǎng)友:文森特九六
一種真正的地域語系影像,并非僅對景觀和文化獵取后的通俗消費展示,而是作品的生理、性格乃至精神信仰所決定的視聽邏輯背后的思維方式與行動準則,那樣遙遠卻鮮活。原始神性包裹下的極其現(xiàn)代的議題,在最為接近天空的巨大信仰下辯證般的變得復雜與深邃,鏡頭中的人物卻依然分得清、放不下這一世的夢境和牽掛——在來世和后人間周而復始的悲憫。萬瑪不僅近乎一人扛起了“藏地電影”這一浪潮,且在影像文學性的持續(xù)探索上做到了驚人的自律和虔誠。
網(wǎng)友:Lyons
題材并不新鮮,但是放置在電影少有涉獵的藏區(qū)女性身上,卻頗有看點。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沖突,女性自身困境的展現(xiàn),空鏡、特寫、夢境交織,刻意留白和長鏡頭處理,給整部電影保留了恰到好處的解讀空間。
網(wǎng)友:Chris 一切由無聊開始
專業(yè)演員們,演得很自然。導演也越來越專業(yè)了,編劇也是非常的細膩和扎實,主線之外還有不少可以思考的其他內容。影像也很好看,總有吸引視線的地方。我們在活動中贈送了一些氣球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給身邊人說一說,這樣的國產(chǎn)片,應該被更多人看到。
網(wǎng)友:熊阿姨
電影結束時整個人震驚,紀錄片居然能拍到這個程度,比劇情片還要完整。這個故事可能有一萬種講法,有一萬個常規(guī)電視專題片的角度(講兩代教練,講找贊助多難,講苦情身世),結果這部片子選了最難捕捉的兩個小朋友的成長線,一點煽情都沒有,最后還是看得人情緒爆發(fā),太牛了。
網(wǎng)友:二月鳥語
非常成熟的工業(yè)紀錄片,記錄兩個貧困少年的成長來俯瞰國內目前的職業(yè)棒球生態(tài)系統(tǒng)。本片有非常好的選題,標簽也蠻多。北京、拆遷、脫貧等熱門議題,但是導演并沒有涉及過多的社會議題,而是把重點放在兩個小孩在這個大浪潮中被裹挾著前進的路途中,講述他們的困惑和心路歷程。從多個維度去呈現(xiàn)小孩的成長,是目前為止國內比較成熟的商業(yè)紀錄片。簡單來講,片子很好看。
網(wǎng)友:小潛
有的片子你需要看到最后十分鐘,它會讓你對前面將近兩小時的追隨劃上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我會牢牢記住你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