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土
不久前,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這樣一幅圖片,是某專家講座PPT的最后一頁,上書“感謝聆聽!”四個大字,就覺十分的別扭,查《現(xiàn)代漢語詞典》,聆者聽也,“聆聽:凝神聆聽聆聽教誨”。而“教誨”者,教訓(xùn)、教導(dǎo)是也。對于坐在下面凝神細聽專家講座的教師來說,用“聆聽專家報告”是沒錯的。然坐在臺上的專家于屏幕上打出“感謝聆聽”,那意思就是感謝你們聆聽我的這番教訓(xùn)、教導(dǎo)。這是不是也太過傲慢了?你可能會說,專家肯定不是這個意思,他誤用了“聆聽”二字。這怎么可能?專家是專搞語文教學(xué)研究的,不可能不理解這兩個字的意思,而PPT上都是提綱挈領(lǐng)的話,不是隨口而出,需反復(fù)斟酌的,更何況最后一頁只此四字,不可能看不清楚的。
誰知,今晨打開手機,就又在朋友圈看到了這樣一幅圖配文,是一個書櫥的局部,下寫“我書房的書櫥上,屹立著部分拙著”。首先,從圖片上看,是書櫥中而非書櫥上!更關(guān)鍵者,“拙著”卻“屹立”著?莫非自己以前對這兩個詞誤解了?少不得又是一番咬文嚼字。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wěn)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屹立不動?!?/p>
“拙:①笨。②謙辭,稱自己的(文章、見解)拙著、拙作、拙見?!?/p>
那么,“屹立著部分拙著”,就可以理解為“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wěn)固地立著部分我自己的笨拙的著作”,我這些著作雖笨卻是堅定不可動搖的,無論別人怎么看,它都會屹立不動?“屹立”與“拙著”是否前后矛盾?前面自我稱頌而末尾卻謙虛如此?
此圖文的作者是位大大的語文名師,他是不會不知道這兩個詞的含義的。如此,我只能理解為這個名師,雖使用了“拙著”二字,但他并不認(rèn)為自己的著作“拙”,而是認(rèn)為自己的著作會像山峰一樣屹立不動的。
我不認(rèn)識上述專家與名師,沒有當(dāng)面聆聽過其教誨,也沒拜讀過那“屹立著”的“部分拙著”,按理不應(yīng)該說三道四的,然他們畢竟是語文名師,所以,我只能排除掉誤用的可能,而認(rèn)定其是在完全理解這些詞語的基礎(chǔ)上使用它們的。僅僅從“感謝聆聽”與“屹立著部分拙著”上,我初步斷定他們面對聽眾與讀者時,是十分傲慢的。
我曾在中學(xué)教過書,也認(rèn)識兩位真正的語文名師,不過,他們與當(dāng)下的一些名師不同,都十分謙虛。記得二十多年前曾和于漪老師一起開會,談起一名學(xué)生在作文中這樣寫道:“從小到大,你是最尊重我們的老師。”老實說,我不是一名太稱職的老師,所教班級的語文成績,頂多居于年級中游,但這句話令我十分感動,有感而發(fā),我寫了篇《尊重不易》,蒙編輯不棄,曾經(jīng)刊發(fā)在《雜文報》上。于老師聽后,便要這篇文章看。我回家后,復(fù)印了一份寄給她。一位名滿天下的老師,而如此重視一個剛教書沒幾年的人之體會,這大約是“感謝聆聽”者很難理解的吧?
曾有幸在方仁工先生掌舵的市北中學(xué)任教。雖做了校長,他還一直堅持上課。一次,他來到教研組,問我孔子一句話的出處。我答“不知”。他馬上轉(zhuǎn)身去圖書館,查好后告訴我該句在《論語》的某章某節(jié)。方仁工先生譽滿上海矣,卻仍然謙虛好學(xué)如此,能不令人感動嗎?
若論名,于漪老師與已經(jīng)仙逝的方仁工先生的名氣,要遠遠超過上述兩位。然我不能想象,“感謝聆聽”和“屹立著部分拙著”會出現(xiàn)在他們的筆下。
本文開頭提到的這兩位“名師”與他們的聽眾、讀者之間,是一種什么關(guān)系呢?是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嗎?我覺得,普通老師唯有與名師平等地對話與交流,方能學(xué)習(xí)到他們教學(xué)與教育經(jīng)驗的精髓。
而由“拙著”的“屹立”,就又想到我喜愛的知堂作品來。然知堂自己在晚年卻認(rèn)為,自己一生的著述無足稱道,唯珍視晚年所譯的《路吉阿諾斯對話集》:
余一生文字無足稱道,惟暮年所譯希臘對話是五十年來的心愿,識者當(dāng)自知之(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擬定的遺囑,止庵《〈苦雨齋譯叢〉總序》)。
“一生文字無足稱道”,就與“屹立著部分拙著”,兩者不在同一個層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