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彬
這是一架宋代的紡車。準確地說,是一架“立式雙錠手搖紡車”。所謂錠,就是紡車中用來纏線的棍兒,右圖中標注了其中一根紡錠?!傲⑹郊徿嚒笔前鸭忓V安裝在車架頂端,“臥式紡車”是把紡錠安裝在紡車輪的一側(cè)。
紡車是手工紡線的工具,其作用類似于卷繞加速器。至少在戰(zhàn)國時期,古人已經(jīng)使用紡車了。兩千多年以后,就在我小時候,還見過長輩搖著臥式紡車紡線。她們是這樣做的:右手搖動紡車輪的手搖柄,使大車輪帶動小紡錠飛速旋轉(zhuǎn)。與此同時,左手握著棉絮,將從棉絮中拉出的線纏繞在紡錠上。線從棉絮中抽出來,就像線本來就藏在棉絮里!而且,她們拉棉線時,手與紡錠的距離,時遠時近,產(chǎn)生一種嗡嗡嚶嚶的聲音,時起時伏,不急不躁,讓人難忘。
以紡車為界,畫面分為左右兩部分。紡車旁邊,一個村婦坐在杌凳上,她的右手握著紡車的搖柄,一邊還在給嬰兒喂奶。嬰兒一邊吃奶,一邊還用小手握著媽媽的乳房。紡車的另一邊,一個老婦胸脯袒露,乳房干癟。她手中提的兩個線團,位于她的兩只乳房的前面,麻線悠悠蕩蕩,隨著對面村婦搖轉(zhuǎn)車輪,抽取到紡錠上去。似乎,喂奶與抽線構(gòu)成一對意象,使人聯(lián)想到紡線也是一種“哺育”行為。兒媳在哺育下一代,而祖母依然在“哺育”家人。媽媽身后地上坐著一個垂髫童子,他用線繩拴住一只蟾蜍在玩。那時,蟾蜍正在試圖跑掉,惡犬朝它吠叫,那叫聲想必很大,但是男孩和媽媽卻不為所擾,都將目光投向了全家溫飽的起源——祖母和她胸前的那兩個線團。祖母已經(jīng)蒼老,抿著的嘴癟了,想必牙齒已快掉光。那時,她的眼睛里充滿了疲憊,同時也飽含期待。她的膝蓋處打著一塊大補丁,讓人不禁生出同情。然而再細看,那補丁上還有一朵小紅梅,那朵簡陋的紅梅點綴在老邁的祖母身上,簡直過于俏皮,使人猜想那或許是畫家特意為貧苦女性安置的一抹美學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