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菜
我曾經(jīng)被一段上帝視角的視頻打動:鏡頭從半空中俯瞰平靜清澈的海,一個龐大的身軀優(yōu)雅緩慢地攪動海面,像一塊巨大的漂流木,不時發(fā)出悠長而空幽的嗚鳴,水波振蕩,遺世孤獨,這促成了我的觀鯨之旅。世界上有著眾多觀鯨之地,而北極圈內(nèi)的最佳選擇當(dāng)屬挪威的安德內(nèi)斯,靜謐、清怡、空曠、自由,讓我一腳邁出屋外,便能投入整個大自然,這也讓觀鯨的感受更加純粹,如同神力慰平浮躁的氣,安撫寂寞的心。
安德內(nèi)斯小鎮(zhèn)位于北緯69度,是我到過的最北之地,距離地球儀上北緯70度的那個“圈”只差了一丁點。安德內(nèi)斯的地標(biāo)是一座醒目的紅色燈塔,建成于1859年,高40米,塔身為圓形鑄鐵,由地面向上逐漸收窄,整個燈塔被涂成暗紅色。它是挪威北極地區(qū)最著名的燈塔,每年只在8月10日至4月26日投射出光線,其他時間因午夜陽光的存在而不會點亮。
在它的旁邊,就是安德內(nèi)斯著名的觀鯨船出發(fā)地,大多數(shù)游客為觀鯨專程拜訪此地。館里的展品涵蓋了鯨魚的生活特性和演化進程,配合一些鯨類的骨骸和實物標(biāo)本、大量的數(shù)據(jù)資料和研究成果,極其生動有趣。觀鯨向?qū)б彩侵v解員,她用一只玩具抹香鯨給我們模擬演示了一頭鯨魚從上浮到海面呼吸噴水至重新潛入海底深處的整個過程,并且提醒我們觀鯨拍照時要特別留意短短的時限。
我們可以親手去觸摸鯨魚的巨大骨骼,甚至扛起它的骨刺來感受一下重量,從而感知它身軀的龐大。向?qū)н€傳授了一些在觀鯨時如何辨別不同鯨類的小知識:抹香鯨雖然是體形最大的鯨類,但在海中,可能露出來的只是身體的一小部分;抹香鯨只有左側(cè)鼻孔暢通用來呼吸,而右側(cè)的鼻孔則天生阻塞,因此抹香鯨在浮出水面呼吸時,噴氣柱不是直直向上的,而是會以約45度角向左前方噴出——這一點令科考人員更輕易地辨認出抹香,即便是在距離兩公里之外。喜歡在海面上跳躍甚至追逐人類船只的鯨魚,一般是座頭鯨和虎鯨,性格比其他鯨魚活躍許多。言語間,令我們都產(chǎn)生了期待和憧憬。
縱然在北半球的8月盛夏,安德內(nèi)斯的氣溫也只有16℃,但已屬歷年來的高溫天氣。我們通通套上了抓絨衣,但當(dāng)船速飆起來時,那海上的寒風(fēng)凜冽,真叫人刺骨難耐。船員、科考隊員與游客共乘一艘船,他們在二層觀測臺上架起了“大炮筒”,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海面。所有游客在甲板上翹首以待,小朋友們被分發(fā)了合身的救生衣。觀鯨之旅號稱“保證能見到鯨魚”,但誰也不確定在這長達兩小時的航程內(nèi),究竟會與什么鯨魚相遇?
觀鯨船往更廣闊的海域深入,大約航行了半小時后,人群里出現(xiàn)一陣騷動,有人朝海面指指點點。有發(fā)現(xiàn)!——我的心被吊了起來,滿心期待地望向貌似平靜的前方海面。緊接著傳來英文廣播的好消息——就在距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有一頭單獨的抹香鯨正在活動。船員們連說我們的運氣真是太好了,第一頭鯨魚就是抹香鯨!
漸漸靠近鯨魚,船速慢下來,人群安靜了。大家手持手機、相機和攝像機,目光在海面上像雷達一樣反復(fù)掃過。噢!——隨著激動的驚呼聲,一陣斜著噴射的水霧柱出現(xiàn)在水面,閃射著耀眼的七彩光芒。抹香鯨在那兒!前排游客很有默契地蹲下或坐在船舷觀看,以便后排站立的游客也能視線毫無阻擋地看到鯨魚曼妙的身姿。
只見這頭抹香鯨徐徐游行,我們的船也跟著它漂流,果真如向?qū)v的,它只有一點背脊偶爾露出水面,一沉一浮。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們送別著這頭即將沉入海底的抹香鯨。在波光粼粼的逆光里,水霧氤氳彌漫,鯨魚最后一次噴水然后沉水。它拱起背脊,探入水中,一個漂亮的甩尾,像是和我們告別,向海底沉去。這個瞬間一只海鷗恰好低空掠過,這一幕極具詩意的畫面令人畢生難忘。
與第一頭抹香鯨揮別后,我們緊接著又偶遇了另一頭抹香鯨和一頭年輕活潑的座頭鯨。船長富有經(jīng)驗,駕駛觀鯨船緊跟著座頭鯨足有十多分鐘。喜歡“表演”的座頭鯨幾次躍出水面,引發(fā)我們狂熱的驚呼。它像是知道我們很喜歡它,對我們的驚呼聲予以積極回應(yīng),時而躍起,時而翻轉(zhuǎn),時而擊尾,真是天生的表演家。
有人說座頭鯨躍出水面是為了抖落身上的寄生蟲,有人說看到它躍出水面會帶來好運,但其實只要聽到它的叫聲,就會讓人短暫忘卻煩惱。座頭鯨的音域在40至50赫茲之間,音量可達150分貝,神秘而空靈,深幽而悠長,是來自海底深處的治愈聲音。時間在目不暇接中很快溜走。
結(jié)束后,船員為大家簡單明了地總結(jié)了這次的觀鯨情況,我們每人也獲得一份觀鯨證書。據(jù)說,這是本年第一次目擊座頭鯨出現(xiàn)在該海域??粗麄兣d奮不已的臉龐,可以猜到今天的觀鯨活動相當(dāng)成功。
回到岸上,整個安德內(nèi)斯小鎮(zhèn)安謐寧靜。不知不覺已是深夜時分,極晝季節(jié)里的午夜太陽始終懸在地平線上,徘徊不落。我們沿著海邊散步,眼見一棟棟彩色的小木屋臨海而立,草坪上或者港灣里泊著一艘艘的白色漁船,與普通的海濱小鎮(zhèn)并無二致。只是在這陽光特別柔和的極地深夜,當(dāng)不落的橙光緩緩掃過海邊小屋,讓人怦然心動。
我看了看天氣預(yù)報,日出時間3點,日落時間1點。沐浴著極地夕陽的峽灣,空氣愈發(fā)清透,巖石和植被的細節(jié)隱入了黃昏,靜謐像霧靄裊裊上升,海岸線的黑色剪影里除了層疊的山巒,還有零星四散、心靜如水的賞景人。我回味著白天的觀鯨之旅,遙想游向大海深處的鯨魚。
鯨落海底,是近年來流傳的美麗故事。當(dāng)鯨魚失去生命,沉入海底,鯨尸化為孤島,可以供養(yǎng)整套海洋生命系統(tǒng)長達百年,成為留給海洋最后的溫柔。
//摘自《旅行者》2020年第12期,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