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雯 仲愷農(nóng)業(yè)工程學院何香凝藝術設計學院
明清時期的中國畫與青花瓷繪畫有著許多共同之處。無論是花鳥畫、山水畫還是人物畫,中國畫的藝術意境都被青花瓷繪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是中國畫在青花瓷藝術上的再現(xiàn)和發(fā)展。
明清時期,中國花鳥畫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這段時期是花鳥畫發(fā)展的高潮。明清青花瓷分為官窯和民窯兩種。明初永樂時期,官窯瓷器上的青花瓷花鳥畫表現(xiàn)靈活,以圖案的形式出現(xiàn)。永樂青花瓷花鳥畫將宋人花鳥畫中的折枝花卉圖案化,并以連續(xù)樣式裝飾在青花瓷上。明宣德時期,是明代官窯青花瓷花鳥畫有長足進步的時期。宣德皇帝有不少頗有繪畫造詣的花鳥作品,還任用了“御前畫史”孫隆。孫隆擅長畫“蟲”,其畫作簡潔且概括、形態(tài)自然而富有趣味。這樣的雅致在宣德時期官窯“蟲罐”的燒造中一脈相承。成化時期官窯青花瓷花鳥畫在圖案中巧妙地融合了花鳥繪畫的外形美、穿插、虛實等要素,所畫松、竹、梅具有成熟的風格,釉色潔白,青花淺淡,體現(xiàn)出成化時期清雅高潔的意境。清代順治時期,官窯青花瓷花鳥畫進一步趨向空靈??滴鯐r期,官窯青花瓷花鳥畫更加清新脫俗,色彩運用比人物畫、山水畫更加淡雅。因此,康熙時期的青花瓷花鳥畫更好地發(fā)揚了明代成化時期的典雅風格。
明清時期的民窯青花瓷花鳥畫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繪畫氣韻生動的意境。民窯青花瓷花鳥畫的豪放灑脫,與這一時期蓬勃發(fā)展的文人大寫意花鳥畫息息相關。陳淳、徐渭、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畫家群體皆誕生于明清時期大寫意花鳥畫時代。民窯青花瓷花鳥畫與明清文人大寫意花鳥畫雖然本質(zhì)上有所差異,但兩者同時存在且藝術表現(xiàn)手法息息相通。傳統(tǒng)書畫的水墨用筆審美,成為青花瓷花鳥畫運筆的審美。民窯青花瓷花鳥畫運用勾、點、寫、影的技法,雖然通過勾、點、寫的途徑表現(xiàn),但線面結(jié)合的實際效果是“影像”的,形象只取寥寥墨影,神韻生動。文人大寫意花鳥畫上所畫的“影”,不僅要注重外形的輪廓美,更要注重“影”與“影”之間的空白美,這樣的青花畫面,稱之為“悅性弄影”。民窯青花瓷花鳥畫題材同文人花鳥畫一樣貼近生活。明代文人花鳥畫從沈周開始,繪畫題材不僅有日常生活中的瓜果蔬菜,還有家畜家禽以及四時花卉、家居植物和農(nóng)事題材等,富有深厚的自然生活情趣。文人花鳥畫能反映日常生活并能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期發(fā)展的青花瓷花鳥畫必然會受其影響。
明清時期的青花瓷山水畫深受中國山水畫的影響。明代永樂時期的青花瓷山水畫,充分體現(xiàn)永樂帝的審美意志。這一時期的青花瓷山水畫還體現(xiàn)了清新明快的風格及傳統(tǒng)中國畫處理形象重傳神傳情的精神要領。清代康熙時期官窯的青花瓷山水畫主要以傳統(tǒng)的山水畫為基礎,呈現(xiàn)出空曠宏偉的視覺世界。康熙時期青花瓷山水畫的特點則是基于董其昌“南北宗”論的山水畫法,并適當?shù)貐⒄樟宋鞣嚼L畫中的明暗對比方法,其筆法與當時文人山水畫法相通。清初宮廷推崇“四王”的山水畫風。“四王”山水畫的特點是理解古人畫法從而進行山水畫創(chuàng)作?!八耐酢彼淼那宕鷮m廷山水畫的審美深刻體現(xiàn)在當時的官窯青花瓷山水畫中。
在明清時期,民窯青花瓷山水畫受到宮廷畫和文人山水畫極大的啟發(fā)。自萬歷時期以來,明代民窯青花瓷山水畫已越來越普遍。例如,《萬歷青花山水人物盤》的山石形態(tài)以及繪畫筆法的剛硬度,帶有明顯的明代院體山水畫的遺風。宣德時期以后,社會逐漸趨于黑暗,畫家利用青花瓷山水畫表現(xiàn)傳統(tǒng)隱逸的生活以寄托避世之心。在此期間,“南宗”文人山水畫風靡天下,青花瓷繪畫不可避免地受其影響,萬歷時期之后的民窯青花瓷山水畫比以往任何時期有更多的文人隱逸思想。董其昌、“四王”以及明末清初山水畫成就的影響滲透于青花瓷山水畫中,從而形成清初青花瓷山水畫的高峰。清代中期的山水畫較缺乏想象力,景物的繪畫手法更趨于程式化和符號化。清代晚期,以“漁、樵、耕、讀”為主題的青花瓷山水畫普遍流行。
明清時期的青花瓷人物畫,在官窯和民窯兩個系列中發(fā)展。明初宮廷繪畫以山水畫中、花鳥畫較為發(fā)達,而人物畫發(fā)展較弱,所以這一時期人物題材很少出現(xiàn)在官窯青花瓷繪畫上。宣德時期,官窯青花瓷人物畫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不僅題材不斷拓展,而且內(nèi)容上也有詳細的故事情節(jié)。天順年間,青花瓷人物畫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宣德以來的宮廷繪畫風格。成化時期的青花瓷人物畫較前朝更煥然一新:其一是由于使用了“平等青”而使青花瓷的顏色趨于清新典雅;其二是在繪畫中運用了白描勾線手法,在延續(xù)了以前風格的基礎上,吸收了當時白描人物高手杜堇的繪畫風格。成化時期的官窯青花瓷人物畫大都是以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宗教人物等作為題材。嘉靖時期青花瓷人物畫是繼成化時期之后的又一個高峰,其繪畫的題材比前朝更加寬泛。在嘉靖時期,皇帝信奉、推崇道教,特別喜歡“壽”“福”類的書畫,因此這一時期大量的道教人物題材出現(xiàn)在青花瓷繪畫上。嘉靖、隆慶、萬歷年間的官窯青花瓷人物畫,不僅表現(xiàn)嬰戲、仕女等社會風俗題材,還有反映文人高尚情趣的題材。清代康熙年間的青花瓷人物畫是繪畫的鼎盛時期,在此時期青花瓷繪畫廣泛運用人物題材,繪畫技法也登峰造極??滴踔?,雍正時期官窯青花瓷裝飾受當時惲南田沒骨技法影響,層次分明,惟妙惟肖。乾隆時期官窯青花瓷繪畫人物題材非常豐富,技法多種多樣,是自康熙以來人物裝飾的又一大發(fā)展。其繪畫的人物臉部和服飾有深淺不一的光影效果,并具有立體感。
宮廷繪畫影響了官窯青花瓷繪畫的畫風,而民間繪畫也影響了民窯青花瓷繪畫的畫風。景德鎮(zhèn)民窯瓷畫吸收宮廷院體畫和文人畫的成果,從而凸顯于民間繪畫。明代洪武時期,民窯青花瓷上有少量的高士圖,以數(shù)筆勾畫的筆法為主,構(gòu)圖簡潔。在永樂時期,民窯青花瓷畫大多以嬰戲圖為主要題材,而筆法則多以數(shù)筆勾勒為基礎,類似于同一時期的許多中國畫。宣德時期,民窯瓷畫的畫工雖比不上官窯瓷畫,但民窯瓷畫出現(xiàn)了較多以人物故事情節(jié)為題材的繪畫,將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清代民窯青花瓷人物畫,在康熙時期達到最高成就。康熙以后的民窯青花瓷人物畫,雖然由于種種原因工整方面不如康熙時期,寫法方面不如晚明,題材方面有突破的也不多,但仍有好的作品。
明清時期,中國畫在題材上已相當成熟,同一時期的青花瓷繪畫也達到了歷史巔峰。中國畫與青花瓷繪畫的結(jié)合在這一時期十分緊密,從青花瓷坯上的筆墨韻味就能感受到同時代中國畫的影響,能夠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藝術境界。由于青花瓷繪畫是立體畫,因而畫家在青花瓷上進行繪畫的同時也拓展了中國畫的技法。中國畫與青花瓷繪畫相互影響、交融,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