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 岳
陽泉新宇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045000)
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為基礎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會,在向高空發(fā)展的同時,距離邊坡較近或開挖后形成較高大邊坡的區(qū)域也逐漸成為了建筑需求的方向,這樣就使得邊坡支護成為施工過程中必然使用的技術之一。邊坡支護的種類繁多,每種類型適應不同的施工環(huán)境和施工模式,達到的施工效果也各不相同。文章重點對邊坡支護技術的類型及應用方式進行探究,希望能夠通過對文章的探究,加強建筑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并且創(chuàng)造出用戶滿意的建筑工程產品。
伴隨經濟的快速化發(fā)展,山地工程愈發(fā)增多,其中西南地區(qū)極為突出。這部分山地工程項目在實際建設中,需要平整施工場地,建設場地內或是周圍會出現挖方及填方建筑邊坡?;谶@些邊坡,尤其是“高填深挖”人工邊坡,會影響項目的順利建設。如果不作有效處理,將造成邊坡變形失穩(wěn),甚至出現滑坡和崩塌等情況,導致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另外,還會使工程投資不斷增加,施工工期也會延長,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1]。對于建筑工程來講,在施工期間有效利用邊坡支護技術,強化邊坡加固,提高邊坡土體的穩(wěn)定性,可以確保施工過程的安全性,減少工程事故的發(fā)生。另外,對于建筑工程當中的其他影響安全和質量的干擾因素,應采取對應措施。在工程施工時期,如果出現強降雨情況,河水水位將不斷上漲,最終對邊坡工程施工質量造成影響,并影響施工進度。科學應用邊坡支護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如果工程施工設計圖紙不能與規(guī)定要求相吻合,極有可能造成邊坡坍塌,影響施工人員的安全,出現極為嚴重的后果。因此,科學利用邊坡支護技術,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基礎上,使建筑工程更好地發(fā)揮社會效益。
建筑工程邊坡是否安全穩(wěn)定,影響著建筑工程的質量,所以有必要對建筑邊坡進行支擋和加固,這就考驗施工人員是否掌握邊坡支護技術以及應用該技術的過程中是否符合標準。邊坡支護需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開展,這樣才能保證建筑工程的順利進行。在整個建筑工程中應用邊坡支護技術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多,通常采用的支護技術主要有六種,分別為護坡樁支護技術、掛網噴混凝土支護技術、土釘墻支護技術、錨桿(索)支護技術、重力式擋墻支護技術以及加筋土擋墻支護技術。文章將圍繞這六種技術進行探討,分析其對建筑邊坡治理工程的適用性[2]。
為了提升整個支護結構的安全性,大多數施工單位在開展山地高邊坡的支護施工作業(yè)時,都會優(yōu)先采取護坡樁工程技術進行施工。護坡樁施工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對整個支護體系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有著較大的影響。因此,施工人員在施工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既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流程進行,并且在方案實施之前,還要得到相關責任工程師的認可。護坡樁施工技術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有著支護結構強度大、穩(wěn)定性高、技術成熟、實用性強的優(yōu)點,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山地高大邊坡支護施工中,使整個支護結構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得到了顯著的提升[3]。
隨著建筑工程建設項目施工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施工技術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邊坡防護技術涉及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這一發(fā)展趨勢為施工人員提供了多種施工技術支持,也使施工人員能夠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最合適的施工支護方案,其中掛網噴混凝土支護技術是應用較廣的施工技術。該方法適用于邊坡自身穩(wěn)定性較好但須加強坡面防護的邊坡。該方法操作流程簡單,與復雜的施工工藝流程相比,更具可操作性。施工人員先對坡面進行清理,清除松動巖土塊,使坡面基本整平,然后進行第一次坡面噴混凝土作業(yè),將鋼筋網片鋪設于坡面,將土釘安置于邊坡設計位置,固定鋼筋網片,再進行第二次噴混凝土作業(yè)。施工過程中應及時對整體施工流程及施工工藝進行檢查,確保其符合支護施工的有關要求及標準。在檢查過程中,如發(fā)現部分支護施工質量不達標,則需進行補充噴混凝土施工,并對工程進行復檢,檢查結果為支護結構施工質量達到施工標準,并在施工結束后對各環(huán)節(jié)施工面層進行養(yǎng)護。掛網噴混凝土支護技術不僅工藝成熟,操作簡便,工期較短,可有效對坡面進行封閉,降低了地表水滲透對坡體的穩(wěn)定性影響,且工程造價較低,可有效降低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4]。
在土釘墻施工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土釘結構的制作,要每相隔2 m就焊接一個對中支架,從而形成一個錐形的滑撬。該種結構形式能大大減小土釘進入土體中的阻力,保證進入土體中的土釘始終處于中間位置。在土釘制作完成后,緊接著就是土釘的成孔處理。在此過程中需要利用錨桿鉆機進行成孔操作,根據設計要求把握好孔的傾角和直徑,將孔的直徑控制在設計要求范圍內。如在施工過程中遇到阻礙,需要及時對成孔的角度進行修正。在遇存在地下水、砂層、卵石層等易塌孔土層時,應采用跟管鉆井施工工藝,確保成孔質量。
錨桿(索)支護技術是邊坡支護中最常使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是利用錨桿(索)及坡面橫梁、鎖具等對邊坡由內部至坡面進行整體加固。該支護技術應用廣泛,適用性強,技術成熟,適用于除有機質土、淤泥質土、松散的砂土、碎石土以外的絕大部分邊坡土質情況。其最大優(yōu)勢在于可在錨桿(索)施工時施加預應力,在施加預應力后,可有效控制邊坡變形及相對位移,在邊坡變形控制要求嚴格、土質邊坡高度較大、巖質邊坡存在外傾軟弱結構面等情況下優(yōu)勢明顯[5]。
重力式擋土墻支護技術是擋土墻對土體施加壓力起到抵抗土體主動土壓力的作用。砌成擋土墻材料可以采用塊石、條石、片狀石,還可以是鋼筋混凝土澆筑形成。擋土墻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直立型、臺階型、傾斜型,三者之間是由外形結構進行區(qū)分。重力式擋土墻支護技術的優(yōu)勢體現在砌成擋土墻材料獲取方式較為簡單,施工工藝也較為成熟,經濟性較高,節(jié)約成本。這一技術在石料儲備較為豐富的地區(qū)更加適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點。擋土墻自身具有較大的重量,對地基承載力要求較高。從適用范圍上看,這一技術具有局限性。如果擬支護邊坡高度較高,如土質邊坡高度大于10 m,巖質邊坡高度大于12 m,或邊坡對變形有嚴格要求,不宜利用這種技術。
在施工中,選擇這種技術,需合理控制施工材料。針對拉筋與土方的互相摩擦力,需優(yōu)化施工條件,不斷提高土方的整體性、穩(wěn)定性。加筋土擋墻技術主要通過土墻、拉筋以及充填料組成支護結構。該技術的人員需求量較少,材料使用量較少,外觀簡潔,可縮短施工工期,對于邊坡承載力要求不高,在平坦路段較為適用,但在邊坡比較陡峭時會影響拉筋效果。在施工過程中,需確保排水通暢,防止出現積水影響支護的質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階段,最主要的是保證地質結構的安全性。這個過程需要安排專業(yè)技術人員,應用專業(yè)的儀器檢測土質情況,排除不安全的因素,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土層結構的穩(wěn)定性能夠防止在施工的過程中地表發(fā)生坍塌的情況。應用地質監(jiān)測技術,可以有效監(jiān)測土質結構的實時動態(tài),將動態(tài)傳遞到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儀器之中。通過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詳細分析,能夠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在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必須對復雜的地質環(huán)境進行勘測。勘測過程應該請專業(yè)的勘測團隊使用專業(yè)的儀器勘測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這個過程中必須做好詳細的文字記錄,將相關的文檔傳遞給施工團隊和項目管理團隊,以便后期的資料整理。對邊坡支護施工監(jiān)測的方法,必須安排專業(yè)的監(jiān)測人員動用監(jiān)測儀器,并且在一旁監(jiān)督施工,才可以達到更好的監(jiān)測效果。在工程開工之前,需要根據工程的規(guī)模及重要程度配備一定數量的監(jiān)管人員。開挖之前必須制訂合理的基坑支護監(jiān)管方案,以便于監(jiān)管人員更好地按照程序監(jiān)督。
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應確保邊坡支護技術的質量。從一定程度上講,邊坡支護技術嚴重影響著建筑工程穩(wěn)定性?;谶@中情況,技術人員應定期檢查支護設施,尤其在天氣惡劣情況下應加大檢查力度。當支護施工完成以后,應進行檢測。除此之外,施工人員應以檢查記錄數據為參考,制訂支護結構方案。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結構、地基加固和基坑支護設計直接關系到工程質量,對施工進度也有很大影響。為避免因設計工作和現場施工環(huán)境對工程整體造成干擾,需要在邊坡支護工程施工結束后,對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進行檢查,達到工程投入使用標準后,履行合同約定,按時完成工程。
在建筑工程邊坡施工中,環(huán)境因素最為危險。因此,技術人員必須加強工程環(huán)境分析,合理分析存在的安全隱患,加強防范,做到施工環(huán)節(jié)的全過程和全方位把握,建立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機制,提升環(huán)境控制水平,針對可能存在的危險因素及時處理,對生產中存在的危險源必須加強宣傳[6]。
邊坡支護對于保證場地安全性、穩(wěn)定性非常關鍵,所以對邊坡支護結構的設計及施工要求也越來越高。設計及施工人員要有較高的建筑邊坡支擋和加固專業(yè)技術水平。建筑工程行業(yè)要想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就需要對邊坡治理技術引起關注。如研究新型的邊坡加固技術,或改進傳統(tǒng)邊坡加固技術,進一步提高邊坡的可靠性和穩(wěn)定性,以求達到建設工程日益提高的技術及質量要求。